近日,最热门话题莫过于“冰桶挑战”。这项由美国开始、旨在让更多人了解ALS(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公益活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到全球各地,各界名人纷纷响应。据微博公开信息汇总,截至8月24日19:30,冰桶挑战活动已累计筹得善款约850万元,已确认到账6265732元。
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也叫运动神经元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一科副主任姚晓黎教授感叹道,像ALS这样的罕见病由于病因不明,治疗没有太大进展,一旦患病,患者和家人都会面临极大的痛苦,确实需要社会的关注,让更多人参与到ALS乃至其他罕见病的救助中。
解析:ALS病因不明、治疗难度大 生存寿命仅3~5年
ALS一旦发病,患者的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逐步受到损伤,会逐步出现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的肌肉无力和萎缩,像身体的某一部分被冻住一样,被台湾医学界称为“渐冻人症”。据估计,目前十万人中有2~4人患有ALS,虽然发病率比较低,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被发现的ALS患者约有8万人。
目前,ALS的病因仍然是个谜,虽然有可能与遗传、药物使用(与谷氨酸的兴奋毒性有关)、苯等重金属的接触和感染、饮食(谷氨酸的摄入)等有关,但依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正因为病因不明,给治疗也带来很大难度。
治疗方面,目前只有一个能延缓疾病进展的药物,叫“力如太”,但这个药物不能逆转病情,只能延缓病情,而且每个病人对药物的敏感度不同,延缓的时间一般就几个月,最多不超过两年。“关键是这个药物比较贵,也不能进入医保,患者每个月需要自费5千元左右购买药物,还要坚持服用至少一年以上才能达到真正的效果,”姚晓黎感慨,有相当多的病人吃了3个月,效果不明显,就放弃了治疗。
从1998年接触运动神经元病开始,姚晓黎15年接触了8000多个ALS病人,但相当一部分的病人已经去世。她指出,ALS患者的生存寿命并不长,一般从确诊到死亡仅持续3~5年,有些比较严重的病人半年就去世了。但近年来最令人担忧的是,ALS的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以往,50岁以上男性是多发人群,但近年来小至17岁就发病的患者也有,30多岁的患者更是越来越多。
鉴别:ALS误当颈椎病、神经炎
高度怀疑不妨到神经科查查肌电图
由于ALS的发病率低,不如颈椎病、神经炎等疾病常见,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据了解,在分诊制度比较完善的美国误诊率更高,大概误诊一年以上,一旦基层医生没有意识到ALS这个病,患者要出现更严重的问题时才会得到上级医院的诊治。
姚晓黎指出,自从冰桶挑战引起大家的关注之后,很多无故肌肉跳动的患者,特别是30多岁的男性,怕自己患的是这个罕见病,就马上到医院看病了。其实,运动神经元病毕竟是一个罕见病,现代人工作压力大,出现肌肉跳动很正常,如果高度怀疑自己得了ALS,可以到大医院的神经科就诊。
一般来说,经过专科医生的临床诊断和肌电图检查就能确诊运动神经元病。除了肌电图,可能还需要做一些鉴别其他疾病的检查,比如头颅、颈椎的核磁共振,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风湿免疫指标等。
案例:ALS“突袭”23岁女孩
冰桶挑战爆红 众多ALS患者却未得到援助
来自河源黄村的小李今年才23岁,爸爸很早就过世了,妈妈4年前也因为运动神经元病离开了她们四姐弟。去年12月,小李老觉得脖子酸痛,但没放在心上。今年春节过后,家人发现小李整个人消瘦不少,4月份带她到医院做核磁共振,发现颈椎生理弯曲消失,5月底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半个月,花了一万多块钱,终于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
当时医生告知小李,这个病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只能用药控制疾病,尽量不让病情恶化下去,于是小李就出院了。姚晓黎给小李看诊时说,她现在除了脖子不舒服,讲话也不太流利,人消瘦也比较明显,这是预后不太好的表现,接下来很有可能影响吞咽和呼吸,随时要插胃管甚至用上呼吸机。
小李的姐姐说,自从妹妹患病,父母双亡的几姐弟已经把积蓄都花光,现在每个月几个人加起来的工资仅够支付力如太的费用,妹妹勉强说的那句“我还好”更是让姐姐十分心疼。
姚晓黎指出,经她诊治的病人很多都因为经济条件的问题放弃了治疗,除了药物费用,ALS患者的护理费用也不便宜,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胃造瘘、呼吸机的使用,家人的照顾和付出,对很多患者家庭来说都是毁灭性的。
那么,ALS患者除了家庭承担外,还能有什么途径寻求帮助?近日的冰桶挑战如此红火,募集的善款也达到了8百多万,是不是意味着ALS患者都能得到帮助?中山一院作为华南地区收治ALS病人最多的医院,姚晓黎坦诚,至今没有一个慈善团体、基金会联系他们要给患者资助,很多贫困的患者仍是通过中山一院的ALS患者俱乐部,得到一些已去世患者家属捐赠的药物、轮椅、呼吸机等。
姚晓黎呼吁,希望医保能关注罕见病的诊治,更希望有关慈善团体关注ALS这样的罕见病患者,尽快落实相关资助措施,让在无助“黑洞”里的渐冻人感受到社会的关怀。(通讯员:彭福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