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妈说:一个会做家务的孩子,才能为自己缔造幸福的人生。
作者:董若晗(爸妈精读作者)
感觉开学还没有几天,居然又双叒叕要放暑假了。
永远叠不起来的被子,总也收拾不干净的书桌,意外出现的臭袜子,随处可见的小零食……
这样的画面是不是已经浮现在各位老母亲的眼前了。
“神兽”出笼,各“造”个家。
每到假期都感觉自己成了能量满满的“小喇叭”,无时无刻都在广播:
“把被子叠起来啊,听到了没有。”
“作业写完赶紧把桌子收拾好,听到了没有。”
“脏衣服是想放到长蘑菇嘛,快去洗呀,听到了没有。”
“说了多少次,吃的东西别到处放,听到了没有。”
然而,任你吼的激情四射、风生水起,等声音通过各种介质传播到“神兽”那里时,时间仿佛静止了,他用一动不动的背影回答你――没听到。
哦,不,偶尔也会用蚊子般的声音高冷地回一句“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常听很多父母感慨让孩子做个家务,犹如北极的另一端――南(难)极。
但是,哈佛大学的研究都说了:
从小善于整理家务的孩子与不做家务的孩子相比,就业率是15:1,收入高出20%,家庭更美满,心理疾病患病率更低。
听到这个消息,有的父母就不太淡定了,看样子无论如何也要把孩子培养成家务小能手呀。
那倒也不必,但是身为父母,我们至少要培养孩子最起码的家务能力。
毕竟,孩子越长越大,不会总有“小喇叭”声跟随着他。
做家务是最低成本的能力培养
说起来父母不让孩子做家务的原因,大多数普通家庭无外乎这三种:
1.做家务?别开玩笑了,他只能越做越乱,还不是要我再重新收拾(不信任孩子型);
2.小心别切到手、这个有电不要碰,算了吧,还是我自己来吧(过于担心型);
3.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别的不用你管(学习为主型);
但无论哪一种是哪一种类型,看似省事,可长远来看,往往给孩子和家长都添了更多的麻烦。
还记得曾看过一个名为《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碗番茄炒蛋》的视频。
视频中,中国留学生伊恩在来到美国的第八天,参加一个聚餐,需要每人做一道菜。
看着朋友们陆续发来美食照片,伊恩焦急地在厨房里打转。
因为这个大小伙子不知道番茄炒蛋是该先放番茄还是先放鸡蛋。
最终,他不顾12个小时的时差,拿起手机求助远在大洋彼岸的父母。
而这对父母为了教会儿子做番茄炒蛋,大半夜从被窝里爬起来,录视频直播教学。
录完视频总该去睡了吧,并没有,他们直等到伊恩发来“成功”二字才卸下紧绷的弦。
看完视频,有人觉得感动,但我觉得悲哀大过感动。
一个成年人,连最简单的番茄炒蛋不会做,已经够令人惊讶的了,如此发达的网络不去利用,却要在深夜麻烦父母,真不知感动何来?
现在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能力培养可以说不遗余力,但往往忽略了,做家务才是最低成本的能力培养。
如果孩子连最基础的家务都不会做,纵使他有再高的学历,当我们分离的那天,真的能放心吗?
想起日本的女孩小花,母亲在患重病时逼着四岁的她学会了切菜,做饭及简单的家务。
因为母亲觉得,小花会了这些,“就一定可以活下去”。
而小花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在母亲离世后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
让我们试着放下各种理由,教会孩子打理生活吧。
因为,会做家务的孩子,一生都懂得照顾自己。
家务里藏着孩子的责任与感恩
毕淑敏曾说: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周围的人。
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
我觉得,这句话用在教孩子做家务这件事再合适不过了。
父母不要抱着“长大自然就会”的想法来阻止孩子做家务,而要在适合孩子的年龄范围内让他力所能及的动手。
《少年说》中,有一个叫付轩昂的男孩曾对母亲喊话:
“为什么现在我写完了作业,妈妈你还要逼我刷碗、擦地、摘菜?”
“为什么以前都是妈妈你一个人干的活,现在统统都落在我的头上?”
付轩昂觉得十分委屈:“我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啊!”
说实话,十几岁已经不算个小孩子了,但一直以来都在享受妈妈照顾的付轩昂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从小没做过家务的他,觉得妈妈现在突然的改变不可理喻,更觉得妈妈的付出理所当然。
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双手不沾阳春水的孩子,如何能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呢?
只有在生活的训练场摸爬滚打过,他才会懂得感恩。
去年看到过一则非常让人感动的新闻。
小男孩的父母在西安做蔬菜生意,趁着假期,不到十岁的他从老家河南赶到西安看望父母。
然而,当大多人还在温暖的被窝里酣眠之时,他却被父母喊起来卖菜。
父母虽然心疼孩子,却更想让孩子知道:干啥都不容易,做人要勤劳。
难得的是孩子并不觉得辛苦,他说好不容易见爸妈一次,能帮他们干活觉得很开心。
也是到了这里,他才知道,父母多忙,多不易。
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得父母的不容易,只有切切实实体会过,才知其中艰辛。
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去替代他,孩子出点力,流点汗才能学会感恩,学会爱。
从家务中窥见社会规则
知乎上有个问题:孩子做家务,父母该不该给予物质奖励?
其中最高赞的回答,答主分享到:
家里的老大一天从学校回来和她提出要做家务换取零花钱,她开始觉得不太好,但是也没有拒绝,而是问老大:
你是不是想妈妈给你提供一个能赚钱的工作机会?
结果老大对这种“工作”的说法非常兴奋,连连点头。
接下来,她又问:既然要工作赚钱,首先你要明确两点——你要赚谁的钱、你擅长做什么。
老大提出要收拾玩具,叠被子,扫地,擦地,倒垃圾,整理玄关的鞋子以及喂弟弟吃饭、给弟弟穿衣等一系列家务,却被她一一否定掉了。
理由是这些家务好多都是分内之事,还有一些老大的水平根本达不到要求,至于弟弟,也已经三岁了,不需要“雇人”伺候了。
老大苦思冥想,观察到爸妈不喜欢叠衣服,于是提出要叠衣服这项工作。
孩子的技能+家长的需要,两个条件具备,这个主意被她顺利通过。
可叠了一段时间,老大发现爸妈实在太懒了,好多衣服都攒到周末休息才洗,一个星期只能赚一次钱。
于是,老大请她教自己洗衣服,咦,老大无形中又学会了一项家务。
苦力做的时间长了,大人也会抱怨,何况孩子,她允许每月给老大固定的几天假期,并问老大:
你是不是觉得现在挣钱的效率太低了——耗费了很多体力,赚到的钱却很少?
老大点点头。
于是她给老大总结了一下原因:一是客户太单一,二是要从体力劳动升级成脑力劳动。
一番解释后老大果然又想到了一个新点子――教弟弟英语。
英语是老大的特长,弟弟也到了启蒙的时候,这个也可以有。
渐渐地老大又开发出了自己的多项技能,还明白了要好好学习赚钱才更容易。
特别佩服这位妈妈的睿智,从小小的家务中,给孩子描绘出了一个小型社会,特别值得借鉴。
看似简单的家务,其中却蕴含着许许多多的处世智慧。
父母恰当地给予孩子家务报酬,不仅能让孩子发现自身的价值,还会积极地增长自己创造价值的能力。
做家务是人生的必修课
诗人于戈说了一句很对的话:
“你什么都可以给孩子。唯独对生活的经历,喜怒哀乐、成功挫折,你无法给孩子。
他经历不到这些,他就没有对生活的获得感。”
知识能力可以从书本上获得,而生活的能力却只能从生活中获得,对于孩子来说,做家务就是生活的缩影。
让孩子多做点家务并不是什么坏事,相反,它会变成孩子人生中宝贵的经历。
做家务的能力,是伴随孩子一生的隐形财富,孩子必须要掌握。
一个会做家务的孩子,才能为自己缔造幸福的人生。
点个赞,从这个暑假开始,教会孩子做家务吧。
作者简介:董若晗,富书专栏作者,富书2.0变现营学员,天马行空双鱼座,永远保持好奇心的90后,写有温度的文字,过有态度的人生,本文来源:爸妈精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