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对论文造假、成果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实行真正的“零容忍”,才能切实维护科研诚信,筑牢科研大厦的基石
前不久,科技部公布了对国际期刊《肿瘤生物学》集体撤稿事件的初步查处结果。此举充分显示了我国政府维护科研诚信、惩治学术不端的决心,不仅社会各界普遍点赞,也赢得了国际科技界的尊重。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科学研究是发现客观真理、揭示自然真相的艰难过程,诚信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科学研究本身是一场漫长的接力赛,不仅后人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向上攀登,同行之间也需要相互借鉴、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向前开掘;同时,科学研究的终极目标,是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解决生活、生产中存在的难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试想,如果科研人员不能在研究过程中坚持诚信,如果发表的论文或者申请的专利技术不“靠谱”,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因此,必须像爱护我们的眼睛那样,维护科研诚信。
维护科研诚信,既需要加强正面宣传教育,更离不开对学术不端的“零容忍”。“撞大运”“走捷径”是人性的弱点,科研人员也不例外。事实表明,如果某些科研人员凭借抄袭、造假发表了论文、获得了学位、得到了奖励,被发现后受不到应有的处罚,学术不端行为就可能像瘟疫一样蔓延泛滥。为此,国内外都制定了严格的学术规范,一旦发现科研人员涉嫌学术不端,不管其声望多高、潜力多大,很快就会由其所在单位启动学术调查。如果最终查明造假属实,会依照情节轻重对造假者进行惩处,如废除其学位、收回科研基金、解聘其职务、关闭其实验室,等等。韩国处理“克隆之父”黄禹锡、日本处理“科学女神”小保方晴子,就是国际上处置学术不端的典型范例。只有对论文造假、成果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实行真正的“零容忍”,发现一起、曝光一起、查处一起,才能形成有效震慑,切实维护科研诚信,筑牢科研大厦的基石。
此次国际期刊撤稿事件发生后,科技部牵头,会同中国科协、教育部、卫计委、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彻查方案、制定统一处理标准,迅速开展彻查,并在取得阶段性进展后,向社会公布了查处情况和初步处理结果。依据有关单位对撤稿论文的调查情况,科技部已暂停了21名涉事作者参加的20个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的立项程序,自然科学基金委对撤稿论文作为研究工作基础列入2017年度科学基金申请书中的51个项目终止项目评审,工程院暂停了1名涉事作者的院士候选人资格。对此,科技界人士拍手称快,社会各界好评如潮。
维护科研诚信,要做的事还很多。去年5月,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在《自然—生物技术》发表论文称,发现了一种高效的基因编辑技术,轰动学术界。但此后不久,就陆续有国内外同行表示不能重复其实验结果。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同行质疑,韩春雨一直没有积极回应。其后,河北科技大学在韩春雨论文被撤后发表声明,称“决定启动对韩春雨该项研究成果的学术评议及相关程序”。期待有关部门适时介入,协助、督促河北科技大学查明真相、秉公处置,以切实维护科研诚信。(柏木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