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马真日
[一个]
孙悟空一辈子最恨的是什么?肯定卡在头上了。
每每降妖、伏魔、锄奸之际,肉体凡胎的唐长老总会祭出紧箍咒,那上下两唇张张合合,悟空便在地上滚爬,痛苦得不能自已。
惨状在《西游记》原著五十七回,描述地尤为刺眼。
当时悟空棒杀了几位剪径的歹人,唐僧却认为不该杀生,又怕连累到自己,一言不合,便念起紧箍咒。“颠来倒去,又念有二十余遍,把大圣咒倒在地,箍儿陷在肉里有一寸来深浅,方才住口”。
不听话,哼哼,念死你。这恐怕便是唐僧的杀手锏了。
至于那嵌于肉里有一寸来深的箍痕,想想都疼。
【二】
但逢悟空同唐僧闹翻,便指着头上紧箍道,师父,您放我归野山林,望松了此物吧。
每于此,唐僧却无奈笑笑,此物乃如来佛祖所赠,为师哪有什么“松箍咒”,你便戴着吧,权当装饰配物,也挺好看。面上笑纹里,隐约藏着幸灾乐祸。
风凉话挺多了,孙悟空总想上去给这个肥头大耳的和尚一记猛棍。但有意无意,瞥了一下唐僧白胖脸上那红色抖动的唇,终究都忍了下来。
后来终于忍不住了,便直接找到了系铃人,即灵山CEO如来了。
且看原著五十八回。当时悟空又被唐僧逐出师门,但因真假美猴王的事,闹到了灵山。假猴王终究道行尚且,血溅当场。此际,却见悟空上前一步,磕头便拜,“上告如来得知,那师父定是不要我,我此去,若不收留,却不又劳一番神思!望如来方便,把松箍儿咒念一念,褪下这个金箍,交还如来,放我还俗去罢。”
悟空念念不忘取下紧箍。
如来倒吸一口气,心思道,你这猴头,可是取经团队的金牌保镖,缺你定是不可。便笑呵呵承诺道,“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
孙悟空摸了摸头上紧箍,情绪复杂地点了点头。
【三】
如是想来,孙悟空做梦都想除掉这该死的紧箍吧?其实不然!
原著曾隐晦交代的一件事,且看第十四回。
当时悟空初出五行山,因在对待贼人态度的问题上,和唐僧产生分歧,悟空一气之下,便要飞回花果山,但先到东海龙宫串门,喝了口茶。
东海龙王摸清事件原委,将杯沿压得很低,敬了悟空一口茶,却乘势说道,“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
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
龙王见悟空沉思,接着道,“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
龙王口中的正果和前程,自然便是回归体制了。话也说得含蓄又直接,体制外,你即是妖,体制内,你便是仙。
悟空似乎被说动了,回到了唐僧身边。
更有趣的是,去龙宫之时,悟空头上尚且没有紧箍,龙宫回来,头上便多了一个紧箍(观音和唐僧联袂忽悠的成果)。
而这个紧箍的出现,其实正标志着孙悟空已经下定决心牺牲自由,死心塌地要在体制内混出名堂了。
【四】
此时再看悟空在取经一路的行为,便可释然了。
原著二十七回,白虎岭上,因棒杀白骨精一事,师徒闹得很僵。唐僧似乎下定决心,要将悟空逐出师门,“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这有点像现在登报断绝师徒关系的意思,态度相当决绝。
悟空有些伤感,进而请求师父取下紧箍。唐僧把脸一板,我也是打工的,哪有什么“松箍咒”。悟空闻言,心里原本紧绷的弦却松开了。他心里清楚地知道,只要头上这个紧箍仍在,他就不可能被体制除名。
这不,后来唐僧宝象国蒙难,猪八戒去花果山请他,悟空做了个样子,便屁颠屁颠回归了。
同样,五十八回里,悟空在公开场合进逼,央求如来取下紧箍,其实,这是悟空的一种试探,试探如来的态度。当然,如来没有让他失望。得知自己终将为体制所接纳(“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孙悟空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干活也更加卖力了,此后,原著便鲜有他和唐僧的直接冲突了。
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讲,孙悟空对于体制和功名的态度,其实恰恰正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先生的人生态度。这位长期浸淫在儒家文化又自恃甚高的老先生,一直寻思着有个大舞台,为朝廷效力,但苦无机会。他日思夜寐着朝廷能抛来一个紧箍,即便其间忍受着不公平。可惜的是,朝廷根本没有给老先生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