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药店都会摆着造型可爱、颜色缤纷的维生素泡腾片。
年纪小的孩子不仅爱看它咕嘟咕嘟翻腾的样子,也爱喝这种带着果味的水。
正是因为妈妈对泡腾片放松了警惕,18个月的男童小牧因此丢掉了性命。
药盒标注“口服”,孩子吞下泡腾片
这位小宝宝才18个月大因感冒发烧,去医院就诊,医生给孩子配的药中有一盒“娃娃宁泡腾片”,回家后,妈妈从标明“口服”的“泡腾片”盒子里拿出一粒直径约6毫米的药丸,塞进宝宝嘴巴,并用奶瓶喂水给孩子吞服
。
仅10多秒钟后,孩子便出显现抖动、咳嗽,嘴边发紫的状况,家长拍背、催吐等方法试过后,症状还是没得到解决,随后被送进抢救室手术。
不幸的是,宝宝最终因脑部缺氧时间过长,抢救无效死亡。
到底是什么导致宝宝脑部缺氧时间过长?
实际上,冒泡泡的扑腾,来自于泡腾片里面的两种成分:固态有机酸及碳酸盐/碳酸氢盐,当泡腾片接触到水以后,它们便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冒出泡泡。
但是在扑腾的过程中,如果冲泡方法不当,就有可能导致药片未完全溶解。孩子在喝“泡腾而得的橙汁”的时候,如果将未完全溶解的药片误吸入气道,药片在气道内会发生崩裂,并诱发强烈的气道痉挛,进而导致缺氧,很可能诱发生命危险。
如果要给孩子服用泡腾片,一定要在泡腾片完全消失后再给。
所以,我们从上面那个案例可以看出,这位妈妈并没有泡腾片的使用经验,同时因为太过焦急,也没有仔细看药片的服用说明,这才造成了惨剧。
相信这位妈妈自己永远都会锥心地痛。
可是一个18个月的孩子,永远也不会再回来了。。。
孩子死因是窒息,可他的气管里什么都没有
一岁半的小牧就是因为大量的二氧化碳而窒息死亡的!
得知亲手害死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妈妈在医院放声大哭。“口服”的含义并不是直接放入口中,而是与外用相区分。如果大人多看一眼药物说明书,多学习一点用药禁忌,1岁半的孩子根本不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啊。
孩子爱吃的果味泡腾片还有这些隐患!
除了药用的泡腾片,大家更习以为常的就是补充维生素的果味泡腾片。
这类泡腾水,泡出的水像果味饮料。孩子觉得好玩又好喝,家长觉得这是对身体有益处的维生素。所以偶尔孩子喝过量了,也没放在心上。
可你知道吗?一旦管不住孩子伸向果味泡腾片的手,后果不堪设想!
维生素中毒
就算不少家长知道教会孩子泡腾片不能直接含着吃、吞咽吃,但是因为微生素泡腾片泡水后太像果汁饮料了。孩子摄入过量的话,会导致维生素中毒。
儿童出现急性中毒反应的症状,往往是呕吐、头痛、皮肤瘙痒、拉肚子等等。
曾经有个湖南的小女孩因为觉得维生素AD太好吃了,把它当糖吃。最后孩子血钙升高,吃出了脑血肿,被送到湖南儿童医院去洗胃。
如何将体内维D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专家提出了一套补充方案。
最经济的办法:好好晒太阳
补充维D的最好办法是晒太阳。
成年人每天日晒时间以30分钟~1小时为宜
婴幼儿和儿童皮肤娇嫩,时间可缩短至15~30分钟
老年人晒太阳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不能暴晒
隔着玻璃晒,紫外线透过率不足,不利于身体合成维D,最好到绿化较好、空气清新的户外环境。
先进厨房,后进药房
可以试试富含油脂的鱼类,特别是三文鱼、沙丁鱼、金枪鱼,在常吃的食物中,维D含量较高的有奶酪、蛋黄、干香菇。
为满足身体所需,儿童、妊娠女性、老人等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D补充剂。
补充剂别过量
维D最高可耐受摄入量婴儿为每天20微克,成人为50微克。
经阳光照射皮肤而合成的维D有自限性,一般不会过量,但服用补充剂存在过量可能。
过多维D摄入会升高血钙水平,长期如此可能增加患肾结石、心律失常等的风险。
肾结石
另外,无论是药用型还是维生素泡腾片里都会含有较多的钠。所以孩子一旦过量饮用果味维生素泡腾片,很容易超标摄入钠元素。经常过量摄入的话,容易导致腹泻,甚至肾结石!
来源:太原亲子、DrX说
编辑:雨珊
审核:英姿
监制:凯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