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行业,“跨界”无疑是BAT和美团的“无国界”扩张也是其中的典型。
而这一切的根源,则来自于互联网经济本身的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有了迫切的扩张欲望。有了前辈的珠玉在前,如今的互联网新贵自然也同样跃跃欲试。这不,抖音方面在上线了 “抖一抖” 功能后,日前又被曝出已经在测试了一项名为“同城圈子”的社交功能。据悉,抖音的同城圈子定位是同城兴趣圈,以帮助本地的用户在特定兴趣圈子中进行交流和交友。从以“朋友聊天室“代表的熟人社交,到 “抖一抖” 、“同城圈子”所代表的陌生人社交,字节跳动对于社交领域的想法也几乎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社交与游戏无疑是腾讯的两大支柱,对于字节跳动来说,想要在与前者的竞争中获胜,这两大方向势必要获得突破。如今在游戏领域,字节跳动选择一手自建研发团队,一手收购成熟工作室,而在社交领域当飞聊失败后,正面对垒微信的重任也就只能交给抖音了。
从“抖一抖” 到“同城圈子”,抖音在社交领域的思路其实已经相当明确,即用基于圈层的运营策略来切入。事实上,网络社交无论外在形态如何变化,其内在的三大核心元素“关系”、“内容” 和 “互动”则是万变不离其宗,让用户之间建立关系是社交的开始,而从圈层出发则几乎是一条捷径,毕竟“人以群分”。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地域认同几乎是国内文化认同之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你是哪里人”这个问题相信许多朋友也都被问及。因此抖音选择以城市为单位来进行社交服务,显然能够很轻松地帮助用户建立或寻找圈层,毕竟对于用户来说,关注身处同一座城市的其他人每天在干什么,也是自然而然的需求。
同城社交这类基于LBS的社交方式,其实早已存在了很久,无论当初的微信摇一摇还是陌陌都可谓是其中的翘楚。LBS在社交平台中最为核心的价值,在于打破了与陌生人交流的第一道障碍,也就是找到陌生人,同时其最大的作用是满足用户探索新鲜事物的需求,并且基于LBS的用户关系也更容易延伸到线下。
然而利用LBS来进行社交同样有着其固有缺陷,也就是粘性不足。不同于基于兴趣的社交有共同兴趣作为长期话题,例如许多游戏圈、动漫圈、书友群之所以长期存在,是因为有共同喜欢的游戏、动漫和书籍,而基于LBS的社交则是很典型的社交图谱(Social Graph),同城用户之间的关系是松散的。此外使用基于LBS属性产品的用户,本身对于互动的即时性就有更高的要求,但这一点在彼时算法尚不完善的时期则很难解决。
对于抖音来说,做同城社交其实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即短视频在信息密度上相比于传统的图文、音频,有了极大的提升。“用视频,认识我”是当初陌陌打出的广告,而在短视频领域,抖音和陌陌之间的地位可谓是有着云泥之别。同时使用短视频作为媒介,也能够在一定程度让同城社交摆脱单纯的“颜值社交”窠臼,极大增强这一功能的参与率。
在效率方面,抖音强大的智能推荐算法能够实现将用户生产的内容,分发给“最有可能得到反馈”的其他同一地域用户,并且让用户在首页看到“最可能想点赞、评论”的内容,以满足用户的即时性需求。
当然,抖音在这一时间节点推出同城圈子,也未尝没有为自家本地生活服务助力的打算。作为流量高地的抖音一直都有变现的需求,短视频+直播的形态比传统图文显然将有着更强的到店转化率优势,而同城圈子就可以作为其本地生活服务中,从种草到消费闭环的组成部分,在需求侧为抖音的本地生活服务提供购买力。
将视频中的同城内容推荐给带有同城标签的用户,其实也是抖音同城号已经在做的事情,类似于“城市名+吃喝玩乐”的同城号如今更是有如过江之鲫。再加上此前在4月末,抖音在同城页加入地图服务,用户可以在里面搜索到美食、景点等相关短视频内容,然后通过短视频中的链接,在线上购买商品,再到线下核销。
用同城圈子+本地生活服务,抖音无疑可以将海量用户分割开来,在同城范围内进一步搭载一个个以不同兴趣或其他元素为核心的圈层,并最终形成大量以城市为单位的半开放社区。有了社区,就意味着抖音就有了从陌生人社交走向熟人社交的资本,毕竟在同一个圈子里混久了,即便是网络中的两个陌生人也能熟悉起来,然后同城又为用户间进行聚会提供了基础,一来二去这不就变成了现实中的朋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