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在用算法喂饱了精神空虚的年轻人后,又借着东风吹进老年人的孤独田园。相比于年轻人和中年人群体面临的工作压力,身背房贷、车贷、消费贷的现实,有钱有闲的老年人,就成为了抖音的梦想乐园。
根据个人的观察,尤其是对于三四线城镇的老年人,本来娱乐活动就不多,子女或者去大城市打工,或者忙于赚钱,抖音就完美地填补了这个空缺,成为了老年人的精神保健品,从使用频率上,抖音甚至于都超过了快手。
甚至于,对于抖音依赖度最大、最为沉迷的群体,也从青年人变成了老年人及未成年人群体,未成年人好歹家长还可以收手机,采取物理隔绝的手段。对于老年人,不少子女反而喜闻乐见,而在个性化推荐算法的加持之下,更是形成了闭环,抖音成为不少老年人获取外界信息的最大渠道。
相比于微信还要打字、说话,更偏向于熟人社交,抖音只需要刷刷刷,点一点手指就可以不断地更新。根据用户的喜好推送视频内容的算法机制上,老年人“上瘾”的几率更大,加上有内容创作者看到了这个商机,专门为老年人定制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进一步增强老年用户对于抖音平台的依赖性,提高用户时长和频率。
在海外,师出同门的Tik Tok的主要用户还是青年人为主,对于老年人的覆盖,远远比不上国内的抖音,在满足了老年用户社交需求的同时,碎片化的内容和信息茧房效应,导致老年人获取信息的高度同质化,更要命的是,人年纪一大,孤独感之下,人性上的弱点就很容易被内容带偏,甚至给那些带货商人以巨大的商机。
最近刚好发现一个现象,抖音电商的群体,很大一部分就是老年人,而且变成了一种社交电商,传统电商的门槛是比较高的,而抖音的直播电商,形式上就是把过去电视购物变成了抖音直播购物,但是“洗脑”效果更佳,过去在电视购物上买买买的老年人,现在不仅在抖音电商上消费,而且还自发宣传子女一起买。
考虑到这代老年人的成长背景,如果只是买买东西、刷刷短视频,其实也是挺好的,但是某些为老年人群体定制的“洗脑”内容大行其道,对于家庭关系的重塑,两代人价值观的冲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恐怕就成为了一个社会命题。
作为平台方,为当代老年人获取知识、社交娱乐、展示自我提供了新工具,加强了老年人的社会连接,这些话当然都没有错,这是数字时代下的必然。但是作为子女,如果你看到自己的父母沉迷于那些“不转不是中国人”的营销号内容上,对于父母倾销垃圾商品,是不是应该做一些适当的干预呢?
从平台社会责任的角度,既然银发经济是必然趋势,对于内容进行适当干预,通过优化算法推荐机制,让老年人真正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平衡好现实生活和虚拟世界的界限,尽可能不要去沉迷其中,通过创新让子女更好地关注到家里老人的需求,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