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片神奇的土地!
这里的人说狠话喜欢用商量的口气——“我给你脸了是不?”、“信不信我削死你?”、“还能不能行了你?”
这里的小孩可以任意改变形态——“妈,我想吃冰棍”“我瞅你像冰棍!”、“妈,给我买个套娃呗”“我瞅你像套娃!”
这里的人买东西很豪气——“刚蒸的馒头,白面儿的杂合面的,可暄乎了”“一样给我整10个!”、“豆腐脑啊豆腐脑”“我带盆了给我打盆里呗!”
真实的东北,
抖音快手告诉不了你,
B站的铁锅炖马丽告诉不了你,
乡村爱情一到十三部也告诉不了你。
如果你想看看真正的东北,这个冬天不妨去中国最北端的省会城市看看吧,你会在饭桌上见识到比锅还大的盘子比头还大的碗;身边人的口音会让你以为自己穿越进了春晚小品;夜幕降临,索菲亚教堂一片金黄,大雪纷扬中,比莫斯科还莫斯科。
01
“混血儿”哈尔滨
哈尔滨的“混血文化”可谓是举国闻名,每年不知道有多少人慕名前来体验一把中西交融的风情。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最具“混血感”的地方。
全街共有71栋欧式建筑,其中揽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四大建筑流派——起源于十五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形式,17世纪初的巴洛克式和18世纪的折衷主义,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建筑。
如果你回到一百多年前的中央大街,你会在这条街上遇见来来往往的外国人和在街道上贩卖的各式各样外国商品,比如俄国的毛皮、英国的呢绒、法国的香水、日本的棉布······
且那时候的哈尔滨还流传着这么一个顺口溜:“哈尔滨一到,说话毛子调儿,握手'拿国姆','达拉斯其'好,奶油'斯米旦','列巴'大面包……”。
尽管俄罗斯人在30年代后大量退出哈尔滨,但你仍能在这里看见中西文化交融的影子,从如今火遍大江南北的锅包肉、马迭尔冰棍、俄罗斯红肠身上。
02
哈尔滨的“城”年往事
哈尔滨老道外,承载着历史的回音。
这里有一片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巴洛克文化的建筑群,由20世纪时居住在这里的中国商人修建而成。
这些建筑,外形是奔放的巴洛克风格,可当你走进建筑内,天桥、天井、回廊······中国风铺面而来,它们被后世学者称之为中华巴洛克。
中外巴洛克街(老道外),见证了哈尔滨的人间烟火气,也藏着许多老哈人的童年回忆。
03
童话中的哈尔滨
进入冬日的哈尔滨犹如童话照进现实,美轮美奂,让你有无数个理由要去走上一趟。
漫步在哈尔滨雪夜的街头,随处可见浓郁的异域风情,一砖一瓦在雪花飘舞中进入了童话世界,白雪公主挽着王子的手从你身边路过,后面还跟着七个小矮人。
不远处,散发着金光的城堡,正在等待着午夜12点敲响的钟声,届时,这里将会举行一场盛大的舞会,庆祝王子找到了穿着水晶鞋的心上人。
在约8公里开外的冰雪大世界,艾莎和安娜正在玩着巨型滑梯、冰上自行车、冰爬犁、雪圈……
04
舌尖上的哈尔滨
身为“混血儿”的哈尔滨除了美轮美奂的异国建筑,美食更是一绝。
到了哈尔滨怎能不品尝一下马迭尔冰棍呢,鹅黄色的冰棍方方正正的,奶味浓郁,入口即化。这根小小的冰棍不仅是哈尔滨的特色冷饮,还见证了哈尔滨的百年历史。
大列巴,是来哈尔滨一定不能错过的美食之一。
刚出炉的列巴,抹上些奶油,上锅用蒸汽熏一下,让奶油融浸到列巴里,出锅后再抹一层马林果酱,焦香带着些酸甜,松软中又不失韧劲儿,再来一杯加蜜热牛奶,寒冷的冬日也有了盼头。
同样走过百年岁月的还有这根红肠,它香辣糯嫩、鲜美可口,是酒宴、冷饮的上等佳肴。
来东北一定要吃上一次东北大乱炖,一个菜就能吃下超五种菜品的满足!
烧烤之于哈尔滨正如火锅之于重庆,“一天三顿小烧烤”是这座城市广为人知的饮食传统。
还有这道东北人下馆子必点的锅包肉,一口咬下去,口感酥脆,软硬相宜,一瞬间酸、甜、焦香、肉香充盈在口中。
如今,承载了百年历史的哈尔滨,看尽了沧海巨变,在大雪纷扬中,吟诗般讲述着她如梦似幻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