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从“蓝色经典”广告开始,洋河酒在重磅出击下一举盛名,紧接着央媒、省媒、户外、室内广告立体轰炸,其知名度愈加彰显。
2021年春节前后,洋河股份在抖音、微信视频号平台举办“喝洋河过大年2021新春短视频挑战赛”,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赚取了不少流量;在春晚、航天等世人瞩目的重大事件上投入“梦之蓝M6+”等时代暖心价值观的映射,博得了广大消费者特别是中上层社会的共情效应。
持久的大传播,洋河酒的知名度已经家喻户晓,知名度的打造可以说在白酒消费市场上已经登峰造极。至此,洋河酒是不是就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呢?从“知道”到“常喝”是否就是必然结果了呢?
事实证明,非也!“孔府家酒”等广告标王的惨败教训令人久久不能忘怀!要吸取教训,坚守住酒品的优质化固然是避免“孔府家酒”事件重现的重要基础,但是在从“知道”到“爱喝”再到“常喝”的通道上,应该还有一架重要桥梁,笔者认为,那就是酒文化润物无声的渗透。怎样在认知酒的真情实感上,让洋河酒在琳琅满目的酒桌上脱颖而出,这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必选题。
笔者的《浅议洋河酒文化打造》系列小文章,意在抛砖引玉,引发对洋河酒文化以及文化应用的思考和探讨。
酒之生活常态
——浅议洋河酒文化打造(1)
常态,即平常的、正常的状态。日常生活是常态的,而源于生活的酒,其常态必然是深深融入生活常态的。
苏北琴书非遗文化传承人唐玉侠夫妇自编自唱的《美酒赞》中唱到:“……古代称作白洋河,地名又叫白洋关。有一只凤凰飞落白洋河,从此厚土中冒出一眼水甘泉。到后来,被人砌成一口井,这古井就在洋河街北边……”。唱段运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手法,将洋河酒植入了“很生活”的文化基因。
图为洋河股份的美人泉景区
“白洋河下春水碧,白洋河中多沽客。春风二月柳条新,却念行人千里隔。行客年年任往来,行人自在洋河曲”。明朝著名诗人邹辑的《咏白洋河》,更是为洋河酒镌刻上了深深的生活印迹!由此可见,酒与生活息息相关,洋河酒很早就弥香在“行客年年任往来”的生活常态之中!笔者自幼生长在洋河酒乡,深知“洋河普曲”“洋河大曲”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份量。生活离不开洋河酒,洋河酒离不开生活!
当人们越来越富裕之后,贪大求洋成了物欲横流社会的时尚,几千万、几亿、几十亿的广告标王,成了各种酒的争宠高地,原本非常生活化的酒突然远离了生活,并且变本加厉地鼓噪着人们攀比浮躁的心,于是酒在生活中却不为生活所动,重要交际场所竞相以“价”待客,寻常百姓餐桌纷纷效仿追风,大家喝下的不再是酒的醇香,喝下的是面子和虚荣。
既有甚嚣尘上时,更有尘埃落定日。浮躁,毕竟难为日常形态,生活也好、酒也罢,终究还是要回归生活的本质和常态的:
“远方的朋友一路辛苦,请你喝下一杯下马酒”是热情待客的常态;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纵情人间的常态;
“这杯陈年的酒温暖我”“有你这杯酒我怕什么”是侠肝义胆的常态;
“酒后高歌且放狂,门前闲事莫思量”是性情豪放的常态;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是感悟觉醒的常态;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是思念情切的常态;
“喝一壶老酒醉上我心头,浓郁的香味儿再也就喝不够”是真情流露的常态;
“往事后不后悔,慢慢去体会,此刻朋友这杯酒最珍贵”是兄弟情深的常态;
“斟酒漫上我的心房,将所有过往一幕幕,那年月下桃花树上,尝过你唇边的酒香”是痴情深爱的常态……
纵上所观,无论是乡情、恩情、豪情,还是亲情、爱情、友情,诸此常态与“高价”没有多大关系,而与“真情实意”的生活常态有缘!这个“真情实意”,既有优良酒质作保证,更要体现生活常态的质朴和纯真。“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这并不是对酒质好坏的否定,恰恰是给予酒一个生活常态的肯定和回归。
洋河酒要回归生活常态,其生命力才会更加鲜活;处于生活常态的人们,对具有生活常态化品性的洋河酒才会喜闻乐见、欣然接受!
本文认为,洋河酒彰显生活常态化品性是非常必要的!酒之生活常态的品性即“酒之生活品性”如何彰显,下文将提出管见,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