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与2021年中国富豪中谈论最多的就是钟睒睒,他凭借着农夫山泉成功上市而登顶中国富豪榜榜首,成功击败了马云、马化腾等一众互联网大佬。根据2021年胡润全球富豪榜排名,钟睒睒身家高达5500亿人民币,全球排名第七,中国第一。
5000亿富豪钟睒睒
中国财富top20,钟睒睒排名第一
这时候大家才惊奇地发现,原来,卖水竟然可以这么挣钱,在互联网企业所向披靡的2021年,竟然也能够做到中国首富。
而今天要讲的资本故事主角是娃哈哈,这个1987年成立的中国饮用水“前辈”与法国达能的一系列爱恨情仇故事。
1、娃哈哈的成立:集体经济,80年代创业者绕不过的坎
1987年,宗庆后和两位退休老师承包了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当时的宗庆后已经42岁了。面对着这个连年亏损的经销部,不得已,他只能代销人家的汽水、棒冰和文具纸。42岁,蹬三轮卖冰棒,成为了宗庆后的标签。以至于在成名以后,大家都能记起他创业时候的艰辛。
第二年,宗庆后开始给别人加工口服液。
第三年,成立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宗庆后任厂长。
在此后的几年里,娃哈哈通过不断投资和收购,到1996年,娃哈哈产值已经突破亿元大关。
然而,就像万科与王石,中科院与柳传志,受当时体制所困,娃哈哈不得不戴着集体经济的“红帽子”。
最早的娃哈哈集团,是国有独资企业。
没有股权激励的80~90年代,通过各种手段取得一部分集体企业的股权,集体企业领导使出非常手段。
2、引入达能,失去控股权
1996年,娃哈哈引入法国饮料巨头达能公司。
1996年,娃哈哈与达能公司、香港百富勤公司共同出资建立5家合资公司,生产以“娃哈哈”为商标的包括纯净水、八宝粥等在内的产品。
引入达能的原因是“市场换技术”,通过达能,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营,扩大生产产能。
但是也有人说,这只是宗庆后“谋取”娃哈哈的其中一个步骤。
总之在最后,达能一共花费了4500万美元+5000万人民币商标转让款,获得了合资公司51%股权(其中一部分为金融危机后从香港百富勒手里购得)。
而第二步,是在1999年产权清晰化运动改制后,取得国有资本。
最终宗庆后取得了娃哈哈集团29.4%的股权。
3、合同里的一句话,留下万千隐患
尽管引入了达能,凭借着多年的威望和强硬的工作作风,整个娃哈哈集团的主导权依然在宗庆后手里。甚至在与达能合作之初,宗庆后局与达能“约法四章”:
第一,品牌不变;第二,董事长的位置不变;第三,退休职工待遇不变;第四,45岁以上职工不许辞退。
当时达能提出将“娃哈哈”商标权转让给合资公司,但是遭到国家商标局的拒绝。
《商标转让协议》未通过,1999年,达能又与娃哈哈签订《商标许可合同》。
而正是这份合同,让宗庆后后悔不已,也正是这个合同,成为达能起诉娃哈哈的重要依仗。
中方将来可以使用(娃哈哈)商标在其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而这些产品项目已提交给娃哈哈与其合营企业的董事会进行考虑……
简单地说就是除了合资公司,以后娃哈哈集团使用娃哈哈商标,都得达能和合资公司同意,而且这个合同约定期限为50年。
这跟商标转让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4、意见相左,宗庆后建立一系列非合资公司
90年代中后期,宗庆后与达能的合作越来越不愉快:宗庆后想规模扩张和跨区域设厂,尤其是响应国家号召到西部、山区、贫困区参与建设。但是作为资本家的达能并不同意;另外达能收购了乐百氏,让娃哈哈倍感压力。
最终自1999年起,宗庆后开始成立非合资公司。在2006年的时候,非合资公司已经达到60余家,这个数量已经超过了合资公司的39家。
2006年,这群“体外公司”资产达56亿元,当年利润10.4亿元。
5、矛盾激化,各执一词
非合资公司的业绩让达能很是眼红,虽然自1999年起,达能就已经知道每一家合资公司的成立。
猪,养肥了就要杀了。
达能以非法使用“娃哈哈”商标为由,欲强行收购这些合资公司,而且仅仅出价40亿元。
这是宗庆后及管理层绝对不可能接受的条件。
而达能提出非合资公司不得使用“娃哈哈”,“娃哈哈”商标都只能在合资公司使用,这也是宗庆后不可接受的。
自2006年开始,娃哈哈和达能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口水仗。
达能:中国总裁范易谋称双方签订了合同,合同受到法律保护,双方就该按照合同来执行,非合资公司非法使用“娃哈哈”商标,违约在前。
娃哈哈则称:达能在合资后资金和技术投入都不够;达能与娃哈哈签订的合同与商标局合同关于商标使用权规定不一致,是属于阴阳合同;商标许可内容并未在商标局备案;对娃哈哈单方面的商标使用权限制违反公平原则,达能就收购了乐百氏,造成了对娃哈哈的竞争。宗庆后希望法国达能撤回资金。娃哈哈拿回股权。
而作为仲裁方的商务局,一如既往地保持中立:偏袒中方,影响投资;偏袒达能,资产流失。
6、宗庆后的手段
2006年,宗庆后接受媒体采访说道:
“由于当时对商标、品牌的意义认识不清,使得娃哈哈的发展陷入达能精心设下的圈套”。
“合作并不愉快,初衷是市场换技术,现在技术没有换来,市场也要失去了”。
“最坏的打算,就是带领整个娃哈哈团队出走”。
宗庆后成了“悲壮”的民族英雄,也让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外国垄断资本的恶意并购行为。社会知名人士和网友,甚至一些地方企业(主要是娃哈哈设厂的地区)开始声援宗庆后。
7、娃哈哈反收购合资公司
40亿元收购非合资公司失败后,达能要求娃哈哈以200亿元回购合资公司中的股权,被娃哈哈拒绝。
买不成,卖不成的达能从2007年开始对娃哈哈进行法律诉讼。双方在国内外进行了数23场官司战。均以达能败诉收场。
2009年9月30日,达能与娃哈哈和解,娃哈哈以30亿元购回合资公司51%股权。
包括前期分得的利润,达能当初投资4500万美金,真实收益超过60多亿人民币。
结束语
跨国资本在国际并购中,经验和手段都远远超过刚刚萌芽的国内资本。尤其是收购的时候合同里苛刻的条件,往往会成为企业今后的陷阱。
不论是被雪藏的南孚电池还是大宝SOD密,甚至包括当时娃哈哈竞争对手乐百氏。被收购后的日子,总是不好过。而面对过于强大的对手,他们也没有信心进行抗争。
而娃哈哈的事件告诉我们,与其一辈子心血拱手让人,不如殊死一搏。即便从商业的角度上看,宗庆后媒体卖惨、扬言带领团队出走等行为,似乎不是那么“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