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一书讲的亲密关系,是我们常讲的“亲热”关系。
人为了“亲热“真的挺累。
许多人终此一生,花费大量精力,直到觅得理想伴侣或至死方休。
我是信。我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我似乎从懂事开始~顺便插一句话,我懂事有点早,可能是十一、二岁时……开始喜欢小黑、玉珍什么的。
她们一个不出色,我觉得自己有把握让她喜欢,得到她。
另外一个特别出色,我希望她能够喜欢我,因为她太优秀让我不敢去找她。
我也知道,我心想她在眼前,别人不想我,我远在天边。
但这并不影响地往死里去想她。
想人无罪,想人却让人难活,寻找亲密关系的过程就是被折磨的过程。
那个时候,我们不懂什么是“肉体”关系,对自己想的人充满“神圣”的感觉。
当初的傻,其实是因为纯粹。现在想想,这应是《亲密关系》讲的“灵魂关系”吧。
那个时候,因为是“灵魂关系“的原因,寻找成为亲密关系的对象人常常不是一个具体的人,想找的目标是要推及到整个世界。
人们坠入“亲密关系”,其实有着一种“磁场效应”,也被描述得十分诗意:“坠入情网的,谁不是一见钟情”。
实际上,人们愿意维持亲密关系的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在于需求,为了让某些需求得到满足。
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很多男女走到一起,成了夫妻。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夫妻有夫妻相,长得那么像。
《亲密关系》在解读人们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时说:人们是在“寻找自我”。
具有亲密关系的伴侣,就是这个世界上另外一个性别的自己。“自己”与自己在一起,能不与相像吗?
作为注释,作者还写过《遇到未知的自己》《遇见心想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
真的说明白了:“夫妻相”只是你像自已。这与经常接吻、交换“口水”、细菌交叉等的作用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