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 访 | 贺晓曦 笑果文化CEO
采 访 | 周琪
责 编 | 施杨
新一季《脱口秀大会》就要来了,李诞、建国、杨笠等人的漫画像被放在官宣海报上,slogan是“还是生活最幽默”。
作为爆款综艺,去年《脱口秀大会3》总决赛曾喜提44个热搜。特别是思文、杨笠、李雪琴、颜怡颜悦等一众女性脱口秀演员,围绕关于自身相亲、婚恋、男女审美的段子,引起关注和讨论。
说到李雪琴,其实是个多面的人,她不只是舞台上直率搞笑的样子,她的身上充满着迷人的复杂性。明明是北大学霸,却只想“做个low逼”;明明不是脱口秀演员,却一次又一次把专业选手碾压得体无完肤;明明有一颗沉重的心,却选择了喜剧,并且“拒绝深刻”。
为什么选择脱口秀?
如今,在北上广深,每年都有大批年轻人加入脱口秀演员的队伍。而跟随节目播出产生的一系列爆“梗”话题,都通过微博、抖音不断发酵,成为当月的热搜话题制造机。
《中欧商业评论》曾专访《脱口秀大会》幕后的操盘手——笑果文化CEO贺晓曦,他表示对“爆款”看得很开,他说,爆款会带来诅咒,但优秀的节目不会。重要的是,笑果一直在“玩一些更刺激的东西”,把喜剧的边界不断往外推一推。
艺术家
2020年,笑果上了N次热搜,李诞也在节目里自嘲,“这个时候录《脱口秀大会》就是强颜欢笑,有一种苦中作乐的感觉。”
虽然疫情期间,线下演出停了,但其实公司上半年业务挺多的,为了“诱惑”新人,还搬了家,换了更好的工作环境。
笑果的定位不是一家“综艺+艺人”的演出公司,而是一家产业公司,编剧、培训、演出、节目都在做,这个行业里没有一家公司的业务边界超过我们。
我理解的产业公司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代表这个行业的形象;第二,为行业制定游戏规则,帮助同行降低交易成本,比如我们做出一些东西之后,我们的同行就不用再跟客户解释,为什么脱口秀还需要编剧了。
位于上海新天地广场的笑果工厂内景
之前我们老拿这个行业调侃,说中国干脱口秀的人加起来坐不满一辆巴士,还说,不能让这群人坐一辆巴士,万一出车祸,中国脱口秀就完了。这两年状况虽然有所改善,但这个行业缺人还是一个赤裸裸的现实摆在那里。
脱口秀是一个很垂直细分的行业,大家愿意来,肯定是因为喜欢,那些在这个领域里获得正反馈的头部演员,我觉得他们还是很想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的。
我观察下来,公司很多人是很“艺术家”的,哪怕李诞,如果纯粹计算投入产出比,他其实有大量更赚钱的选择,但他没有跟公司说,我要去拍电影(少数友情客串除外),一次都没有。当一个厉害的艺术家。
艺术家能为这个世界贡献的就是创作,真正发自内心的创作。公司有个底线,你可以不好笑,但你不能抄段子。可能有些人觉得笑果做出来的东西有点傻,没关系,就像李诞说的,水平就在这儿了,但至少有一点可以保证,我们出来的所有东西都是原创的。
管理
脱口秀这个行业,靠内容驱动,离了人才什么都不是,作为CEO,我也被问过无数次,怎么“管理”人才,但我内心其实比较抗拒这个词,它老让我联想到工业时代、流水线上的工人。
前几年,公司做的事儿大多是为了解决脱口秀不被人知道的问题,毕竟,你得让人相信这个行业是有奔头的,有能力的人才会来,最近我们也在反思,不能因为步子太快,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就像段子需要打磨,人才需要时间沉淀,有的人可能两年(就能冒出来),有的人可能三年甚至更久,既然不存在刚性的规律,也就很难有一套标准的管理动作。
能力不是管理出来的,激发、鼓励、点燃……你用什么词都可以,唯独“管理”不行。
《脱口秀大会》激发了大家的创作,让大家保持好的状态,你可以把《脱口秀大会》理解为笑果“管理”员工的一种方式,它提供一个舞台,一档节目来检验“老人”过去一年的积累,也奖励新人的快速成长。
盲盒
《脱口秀大会2》结束的时候,李诞有一句评价挺中肯,“啥都好,就是赛制不够激烈”。到第三季的时候,大家发现我们在玩一些更刺激的东西。
节目播出后,网上有人说赛制也太刺激了,跟“隔壁”《创造营》似的,我觉得太刺激,总好过不温不火,没人讨论,对吧?
这个节目很像一个试验场,充满了变数和意外,看录制现在成了我们公司的团建,每次看都像开一个“盲盒”,有超出预期的惊喜。它也提供了一些样本,促使我们去思考、总结行业人才不同的成长路径。
我们做的节目,从运营层面说都是冒险。什么是既保险又划算的做法?就是《吐槽大会》成功了,找几个平台都开一个类似的做一做。《脱口秀大会》之前,如果找个业内的人问要不要做这么一档节目,他多半不会看好。这就好比造汽车前,你问他想要什么,他回答说要个更快的马车。这么说不是不在乎同行的看法,只是我们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
节目播出后,对赛制和比赛结果不满的声音肯定有,但你去问每一个脱口秀演员,他们还是觉得当季《脱口秀大会》是厉害的,因为我们选择了冒险,把这个行业往前推了一推,宁愿这个东西不完美,也不要它停留在原来的逻辑,所以它在豆瓣上的评分永远不会很高,就像演员说段子,可以不好笑,但不可以不真诚。
至于节目会不会“爆款”下去,我一直看得挺开,爆款是“非常态”,与其追求爆款,不如追求好的节目。爆款会带来诅咒,但优秀的节目不会。我又要忍不住拿运动打比方了,你永远不会从任何一位世界足联主席嘴里听到“我要打造爆款”这句话,但又有哪一届世界杯不是爆款呢?
采访完行业大神之后,《中欧商业评论》也有幸请到身处一线的年轻脱口秀演员张卡罗来到直播间,为我们讲述她的入行故事与真实经验。
比如:白天程序员,夜晚脱口秀演员的生活是怎样的体验?脱口秀真的没有门槛吗?讲脱口秀赚钱吗?冷场了怎么办?写不出段子怎么办?脱口秀演员有什么共同点?这个行业有什么外人不知道的“内部梗”?
带着一系列问题,《中欧商业评论 · CBR情报局》将开启第二期关于“脱口秀”主题的直播,畅聊关于脱口秀的有趣话题。
直播平台:本次直播无法回看,视频号、抖音平台同步全程直播。(抖音观看直播方式:进入搜索“CBR情报局”即可~)
直播福利:本场直播,我们会发起多轮福利放送机会,有最新一期价值¥80《中欧商业评论》杂志,感兴趣的小伙伴不要错过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