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曹雪芹祖籍问题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1、关于研究的可行性
容易引起人争议的有两类问题:一类是需要长期争议下去,很难找到突破口,二类是根据某些能够找到的正面的、直接的确凿可靠的证据,不难对它们的是非曲直作出明确而公正的判断。
曹雪芹的祖籍问题,就是第二类。
2、曹雪芹的故乡
北京、南京、辽阳,都可以称为他的故乡。北京是他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在西郊完成了《红楼梦》小说。穷困潦倒,死后埋葬在通州区张家湾。南京是他的诞生地,在那里度过了锦衣玉食的童年。曹家三代四人在南京做官,时间长达半个世纪。辽宁省辽阳,是他的祖籍所在地。
3、有关概念的界定
研究的是曹雪芹的祖籍问题,其他与其没有血缘或不是他上世的曹姓人的祖籍问题,不能代替他的祖籍问题。
祖籍,就是原籍,区别于寄籍和客籍。以曹雪芹为本位,倒数上去从曹寅到曹锡远这四代人的籍贯。
祖籍和籍贯的区别:从个人角度,籍贯是个人出生的地方,从家庭角度,籍贯是个人所在家庭久居的地方。
4、曹雪芹与祖籍的关系
家世、生平的研究是作家研究中的重要环节。而籍贯或祖籍处于家世和生平范围之内。一个籍贯问题往往派生出很多其他与作品有关的问题。
古代小说作者的研究是学术的课题,不能有功利的动机。从作品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世界观的形成。从作者可以看出作品题材的选择与处理。
5、曹雪芹祖籍有什么特殊性?
首先,他的世系,历历可考,家族史基本是清楚的。
其次,有独特的家族史,曹雪芹的上世的官职起着皇帝耳目的作用,一家与康熙有着特殊的密切关系。鼎盛时期在康熙年间,曾祖曹玺与祖父曹寅都受康熙重用。祖孙四人在江南任江南织造或江宁织造一职。康熙六次南巡,曹家下榻四次。曹家的衰败,主要由于靠山康熙的去世。家族的鼎盛与当时政治牵连在一起。
再次,他有特殊的出身。曹雪芹不是满族人,是旗人。出身于包衣之家。包衣是满语的音译,意为奴仆。入关之前,清统治者把俘虏编为包衣,分属八旗。他们与皇帝的关系是奴才与主子的关系。
最后,他的祖先是汉族人,世代居住于辽东。明代,他的祖先先后在沈阳、辽阳一带做世袭的官员。直到远祖曹锡远之前,一直在辽东。家族以辽东曹氏为名 族谱叫做《辽东曹氏宗谱》。
附注一:关于曹雪芹生于何年,四种说法:
1、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根据是张宜泉的《春柳堂诗稿》里的《伤芹溪居士》诗,序:“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未五旬而卒。”。推算下来,享年四十八岁。
2、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根据是张云章的《朴村诗集》里《闻曹荔轩银台得孙却寄,兼送入都》一诗,作于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底。曹寅就是荔轩,其孙就是雪芹。
3、生于雍正二年(1724),根据是敦诚的《四松堂集》等均有《挽曹雪芹》,“四十萧然太瘦生”,“四十年华付杳冥”,根据卒于乾隆二十八年推算而来。(敦诚与敦敏都是雪芹好友)
4、生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
(为什么要研究他的生年?可以据此推算他过了多久的锦衣玉食的生活,为什么能描绘出红楼之梦。)
附注二、父亲是谁?
祖父是曹寅。但曹寅有二子,一子是亲生子,一子是嗣子。亲生子生前无子,但病故时,其妻马氏已有孕,那么曹雪芹可能是他的遗腹子。《辽东曹氏宗谱》,曹寅亲生子的儿名天佑。如果是遗腹子,那么曹天佑就是曹雪芹。
另一种可能,是曹雪芹是曹寅嗣子的儿子。
二、曹雪芹祖籍辽阳考 — 曹寅的自署
古人对自己或他人的籍贯、祖籍称呼有两种:直接称呼,间接称呼。后者往往使用代称,如用古代的地名、借用山水之名、广泛笼统的地区名称来代替。
1、证据
最重要的证据莫过于曹雪芹本人的自署,但没有相关的原始资料。曹寅是其嫡亲祖父,故可以用曹寅本人的自署作为证据证明曹雪芹的祖籍。
2、《楝亭诗钞》
(也可以看出曹雪芹出生于书香世家,有很好的学习环境与家风。《红楼梦》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这需要大量的阅读,才能知晓各领域的内容。)
曹寅是清代康熙年间著名的文学家,《楝亭集》和《楝亭书目》都有他的自署,“千山曹寅”。那么“千山”二字代表他的祖籍、籍贯。
《楝亭诗钞》,是曹寅自编,每卷的卷首都署有“千山曹寅子清撰”。
曹寅不仅是一位作家,还是藏书家。《东北文献零拾》记载“楝亭名寅,字幼清,一字子清,汉军镶蓝旗人,实则籍于辽阳,其诗集题曰千山曹寅是也。”曹寅写有一诗,“十五年间万卷藏,中年方觉曝书忙。遥怜挥汗缤繙处,时有微风送古香”。
3、千山是指什么地方?
千山是辽阳的别称,在辽阳城南六十里,“为群山攒聚之区,而以千山为名胜”。在明代,“千山列屏”为“辽阳八景”之一。
因此,曹寅以“千山”自署,意味着他的籍贯或祖籍就是辽阳。
4、曹寅与《施愚山先生全集》
曹寅有三好:好结交名士、好接济贫苦的文人、好刻书。经常捐资倡助当时的文人们出书。“爱才恤士,更所性生,知名之士,满集幕下。”。
《施愚山先生全集》现存康熙年间刊本,扉页有“楝亭藏本”四字,是曹寅捐资刊印。在校阅姓氏的名表里,第二十一人说:长白 曹寅 子清。长白,就是曹寅的籍贯。
5、长白意味着什么?
以山水之名作为自己的籍贯或祖籍代称,是古代文人的风习。辽阳籍贯人士以“长白”自署的例子很多。其中,纳兰性德也以“长白”为他们的籍贯(纳兰性德与曹雪芹祖籍同地,也有纳兰就是宝玉原型的说法)。
长白和千山都指向辽阳。以山名代称籍贯,“长白”和“千山”的作用是一样的。长白曹寅,等于千山曹寅,也等于辽阳曹寅。曹寅逝世后,藏书多为其甥昌龄所有。他外甥的藏书印记,也是自署长白。
三、曹雪芹祖籍辽阳考 — 曹寅友人的称呼
对曹雪芹祖籍问题的研究来说,最重要的客观证据是其或祖父曹寅的自署。而同时代的友人对他们祖籍或籍贯的称呼,也是比较客观的证据。
1、韩菼的“寿序”
韩菼是曹寅同时代的友人,著有《有怀堂诗文集》。诗稿其中卷二两题四首,与曹寅有关。文稿中也有两篇文章也和曹寅有关。其中一篇《织造曹使君寿序》,提到了曹寅的籍贯。
该篇文章也可以看出曹寅在那个时代是什么样的人,对后世的家风会有怎样的影响:三韩曹使君子清,乃诚善读书者。其取之博,盖七略、四部、十二库无不窥也。…顾独好射,以为读书、射猎自无两伤…与客酬对,捭阖古今…坐客默然无抗者…
韩菼在文中称曹寅的籍贯为“三韩”,三韩就是辽东或辽阳的借指。
2、三韩的含义
明代万历年间,已有人称辽阳为三韩。如,辽阳东郊有座栖云古寺,据《辽阳县志》记载,“此寺在三韩之东”。
在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年间,许多辽东籍人士都自称为三韩人。
再者,在《楝亭书目》中也有这样一条记载,“本朝绍台兵道三韩杨三辰著” ,可见曹寅对“三韩”含义的知晓。
3、顾炎武、刘廷玑的批评
在明末天启、崇祯年间,以及在顺治、康熙年间,辽东人被称为三韩,很多辽东人也以三韩自称。这遭到顾炎武、刘廷玑等人的批评。
“今人乃谓辽东为三韩,是以内地而目之为外国也。”
“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为高丽,二曰辰韩,为…三曰…,皆东方外国。”
“辽东人自署,多称三韩”。这个多字,正反映了这个称呼在那个时代的普遍性。
4、刘廷玑与曹寅的同乡情谊
刘廷玑本人也是辽阳人。和曹寅是朋友。他有一首《金陵留别曹侍御荔轩…》,“水复山重云断续,回头无际想真人”。
曹寅在《楝亭诗钞》里也有一首回复,“故家乔木今谁在,永日残棋局更新”。
所谓故国者,非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后人常以乔木为形容故国或故里的典实。
在曹寅这首诗里的故家乔木,指的就是他和刘廷玑共同的故乡,辽阳。
韩菼用“三韩”的代称,来称呼曹寅的籍贯。蒋景祁也用“长白”的代称,来称呼曹寅的籍贯。而邓汉仪则直接地用“奉天辽阳”,来称呼曹寅的籍贯。
四、曹雪芹祖籍辽阳考 — 诗词选本的著录
一些诗词选本关于曹寅籍贯或祖籍的著录,也可以列为曹雪芹祖籍问题的证据。它们的选编者是曹寅的同时代人,有的还是友人。
七种诗词选本
曹寅不仅是政治家,还是优秀的文学家。“三秋月色临边早,万马风声出塞多。”少时尤喜长短句,后“倚声按谱,拈韵分题”。所以,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不少诗词选本选录了他的诗词作品。而选录就必须刊登简明的小传,而小传中必须写明祖籍或籍贯。
在这次诗词选本里,著录曹寅籍贯或祖籍时,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辽左,千山人—《国朝诗的》
(二)长白—《瑶华集》
(三)奉天人—《国朝诗别裁集》、《国朝词综》
(四)盛京奉天人—《昭代词选》
(五)奉天辽阳人—《诗观》、《国朝诗品》
这些方式都指向一个共同地方,辽东的辽阳。
《国朝诗的》提到曹寅籍贯的地方有两处,卷首“曹寅:子清。辽左”,卷二“曹寅:子清,千山人。”。值得注意的是,里面同样提到了曹鼎望父子四人,说是“丰润人”。可见曹寅与曹鼎望的籍贯,互不相同,泾渭分明。
《瑶华集》,选录的作品,依小令、中调、长调的顺序排列。选录作家506人,江南占了258人 。“曹寅,子清,荔轩,长白,内部,西农”,曹寅,字子清,号荔轩,籍贯长白,供职于内务府,词集为《西农词》。
《瑶华集》以长白为籍贯的有两人,曹寅和纳兰成德(纳兰性德)。
《瑶华集》作序者顾景星,与曹寅是舅甥契谊,有曹寅生母就是顾景星妹妹的说法。
《诗观二集》,选编者邓汉以,江南泰州人,与曹寅是朋友。“曹寅:子清,雪樵,奉天辽阳人,《野鹤堂草》”,透露两点,曹寅还有别号“雪樵”,诗集是《野鹤堂草》。“何时共姜被,永夕耿青灯。”
里面同样收录了曹鼎望等“三曹”的诗,明确地说他们是“直隶丰润人”。与曹寅既不同省,也不同县。
《国朝诗品》,也是,“曹寅,字子清,号雪樵,奉天辽阳人 ”。
五、曹雪芹祖籍辽阳考 — 方志与曹振彦籍贯
1、关于方志和籍贯
古代方志的作用在于叙述和记录一地的地理、人物、选举、职官、物产、风俗、名胜、古迹等特色与沿革。职官表和地方官员小传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两项。会为有声誉、有贡献、有成就的官员立传。
在明清两代,籍贯和科举取士很有关系。士子按照清代科举制度的规定,通过童生(县试、府试、院试),才能入学成为生员(秀才)。继而才能去参加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本省生员可以参加。会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各省的举人可以参加。殿试,由皇帝在殿廷上亲发策问,贡士都可以参加。考试时,卷首写明姓名、籍贯、出身、三代、所习本经等。
而各县录取生员的名额有限,分配也不平均,依据各县上缴钱粮的数字按比例分配。所以,对籍贯审查很严格。
曹振彦是曹寅的祖父,也就是曹雪芹的高祖。在地方方志的职官表上,记载着他的姓名与籍贯。
2、曹振彦的出身与宦历
有关他的地方方志记载主要有八种,如《山西通志》、《浙江通志》、《两浙盐法志》等。这八种里关于曹振彦的出身,存在两种说法:
(1)贡士 (2)生员
根据方志记载,曹振彦出任地方官员的时间主要在1650年后,做过山西吉州知府、阳和知府、大同知府等。
八种方志的原文里,都有他籍贯的记载,主要有四种说法:
(1)奉天辽阳
(2)辽东辽阳
(3)奉天辽东
(4)辽东
辽阳、奉天和辽东都指向同一个地方:辽阳。奉天,府名,辽阳府的治所由辽阳移至沈阳,改名盛京,故辽阳府改为奉天府。
另外,在顺治元年至九年间的大同府知府名单中,从第二任董天机起,至第八任曹振彦,大同知府全部由辽东人担任。这是那个时代的普遍规律,大同知府由辽东籍人士出任。《清稿史》中,“凡内官、外官 分满洲缺、蒙古缺、汗军缺、汉缺……其专属者,奉天府府尹、奉锦、山海、吉林、热河、山西等道缺”。因此在那个时代,大同知府不可能由丰润籍的汉人出任。
所以曹振彦的籍贯必须是辽东,不可能是丰润。
六、曹雪芹祖籍辽阳考 — 曹玺小传
(辈分:曹振彦、曹玺、曹寅、曹颙与曹頫、曹雪芹)
康熙年间是曹雪芹祖辈们声名最显赫的时期。曹雪芹家族引为荣耀之事,曹玺、曹寅、曹颙、曹頫祖孙三代四人先后任江南织造、江宁织造同一官职,就在这个时期。
1、关于江南与江宁
清代顺治二年(1645),改南直隶置江南省,并改应天府为江宁府。至康熙六年(1667),又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二省。
江南省、江苏省的治所都在江宁府。
江宁府的治所在江宁、上元二县(今南京市)。江宁、上元二县同城而治,城北属上元,城南属江宁。上元县则是江宁府的首县。
2、康熙年间的《上元县志》
其中保存了一篇曹玺的小传,可以看成是曹玺、曹寅、曹颙、曹頫祖孙四人的合传。
“曹玺,字完璧。
其先出自宋枢密武惠王彬,后著籍襄平。
大父世选,令沈阳有声。
世选生振彦,初扈从入关,累迁浙江盐法参议使,遂生玺。
玺少好学,深沉有大志。……康熙二年,特简督理江宁织造……赐蟒服,加正一品,御书敬慎匾额。
……
孙颙,字孚若。嗣任三载,因赴都染疾,上日遣太医调治,寻卒。上叹惜不置,因命仲孙頫复继织造使。
頫字昂友,好古嗜学……”
3、著籍襄平的意思
著籍就是占籍,从甲地迁徙至乙地,遂成为乙地占有户籍的居民。
因此,著籍襄平,就是以襄平为籍贯的意思。
襄平是古县名。《三国志》里,“公孙度,字升济,本辽东襄平人也。”。
“辽阳,古幽州地,秦汉曰辽东,三国曰襄平。”
古人有在行文时用古地名代替今地名的习惯。襄平实际上指的就是辽阳。
《上元县志》编著者唐开陶。书,大约著于1721年。唐开陶来上元任职,与曹頫在同时、同城做官。因此对曹家的事情比较熟悉。记载应该是可靠、有根据的。
七、曹雪芹祖籍辽阳考 — 另外的三种方志
1、《江宁府志》曹玺小传
上篇引用作为证据的康熙《上元县志》编撰于1721年,《江宁府志》编撰于1684年,早了三十多年。后者参考前者,有很大的可能。
“曹玺,字完璧…。及王父宝宦沈阳,遂家焉。”
“王父”,祖父的意思。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和《辽东曹氏总谱》考证,曹玺的祖父是曹锡远。
《上元县志》里说曹玺的祖父是曹宝。可见曹包与曹锡远是一个人,甚至还有一个名字,曹世选。
那么,《江宁府志》中提到曹玺的籍贯“及王父宝宦沈阳”与《上元县志》中提到的籍贯“后著籍襄平”,两种说法是否对立?
这就是“著籍襄平”与“宦沈阳”孰先孰后的问题。
“宦沈阳,遂家焉”的是曹玺的祖父曹锡远。因此,以沈阳为家,是从曹锡远开始。在他之前,还没有以沈阳为家。
而从“其先出自宋枢密武惠王彬,后著籍襄平”,可知“著籍襄平”的祖先不是曹锡远,而是他的上世。
所以,曹家是先“著籍襄平”,后“宦沈阳”。
另外,那时记载的沈阳何所指?
清顺治十年复置辽阳府,治所在沈阳。十四年,移治沈阳,改为奉天府。从此记载中,常把辽阳、沈阳、奉天三个地名混用。在清代,辽阳与沈阳往往可以通用。
2、《江都县志》的两篇曹寅小传
曹寅也有两篇小传,一篇在康熙《江都县志》,一篇在乾隆《江都县志》。
“曹寅,…,满洲人。”
在《江南通志》里除了曹寅,曹玺等五个人,都记载为满洲人。
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满洲成了民族的名称。但这里说某人是满洲人不等于说他是满洲旗人,意在指明他的籍贯,他是什么地方人。
八、曹雪芹祖籍辽阳考 — 乾隆年间的史料
曹雪芹是雍正、乾隆年间人,逝世于乾隆二十七年除夕。因此这期间的史料对研究很有价值。
1、八种史料,三类记载
五种在乾隆年间,一种在嘉庆年间,一种在民国初年。在这八种史料里,关于曹寅或曹锡远籍贯的记载有三类:
(1)奉天人、盛京奉天人、奉天旗人
(2)满洲人
(3)世居沈阳地方、世居沈阳
2、其他的五种史料
《永宪录》成书于乾隆十七年。按年记载重大的历史事件。
“寅,字子清,号荔轩,奉天旗人…,母为圣祖保母,二女皆为王妃…”
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的奶娘,有两个女儿都做了王妃。这为研究曹雪芹的家世提供了宝贵资料。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了曹雪芹家族六代十一人的名字,是研究的重要史料。
“世居沈阳。”
九、曹雪芹祖籍辽阳考 — 辽东曹氏的宗谱
1962年,在北京发现了《辽东曹氏总谱》,证明曹雪芹家族属于“辽东曹氏” 从谱牒、世系的角度证明了曹雪芹祖籍“辽阳说”的正确性。
又名《五庆堂重修曹氏宗谱》,“辽东三房”十五世的曹清保有五个儿子,每人的名字都带个庆字,故名五庆堂。这部宗谱正是由曹清保的后人重修。
卷末有附录,一类关于曹士琦,一类关于曹寅。谱内,以曹良臣为始祖,以曹良臣的第三子曹俊为“入辽之始祖”。
曹俊的第四自曹智以下,称为辽东四房。从四世到八世,“因际播迁,谱失莫记”,失考,但从九世到十四世,从曹锡远到曹天佑,六代十一人的名字,按照世系的顺序完整排列。遗憾的是没有曹雪芹的名字。
有人推测,谱内的曹天佑就是曹雪芹,也有人推测是因为他撰写了《红楼梦》,宗谱不予记载。
曹俊,良臣三子 世袭指挥使,封怀远将军。守御金州,后调沈阳。
该宗谱的缺陷:所说的曹氏始祖是被重修者强拉入谱,曹良臣不是辽东曹氏的始祖。冯其庸考证,五庆堂真正的始祖就是曹俊。而曹俊与曹良臣无关。其次,空缺了五六代人,个别地方,人名的排列不够准确。
这些问题,不影响它在整体上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强拉名人入宗谱,奉为祖先,是一般家谱的通病。
宗谱的作用:它不是孤立的证据,与其他证据一起证明了辽阳说的正确性,且是从谱牒、世系的角度,并且与其他证据没有矛盾的地方。
十、曹雪芹祖籍辽阳考 — 曹俊之女的圹记
《明故孺人曹氏圹记》是出土文物,发现于辽阳城南,石上刻着孙磐为他的母亲曹孺人撰写的铭文。从圹记可知,曹孺人是曹俊之女,孙敏之妻,是辽阳人。
它和《辽东曹氏宗谱》一起组成了曹雪芹祖籍的重要证据,证明宗谱上的曹俊实有其人,并据此能判断出他生活年代的上下限,证明了宗谱所说的辽东曹氏包括着辽阳曹氏,证明了曹雪芹上世“入辽之始祖”就是辽阳曹俊。
十一、曹雪芹祖籍辽阳考 — 辽阳三碑
1、喇嘛法师宝塔碑
原在辽阳旧城大南门外,现存于辽阳博物馆。碑文里列着教官的名单,第七人为曹振彦。
碑建于1630年,曹振彦在辽阳,担任“教官”之职。教官何所指,待考。
2、玉皇庙碑
原在辽阳南门外,1630年重建,有《重建玉皇庙碑记》,现存于辽阳博物馆。“致政”列着的人名里有曹振彦。
3、弥陀寺碑
原在东京城内,现存于辽阳博物馆。可以证明,在辽阳,和曹雪芹上世同属于辽东曹氏、名字见于《辽东曹氏宗谱》三房世系的曹得先、曹得选、曹世爵任副将、游击之职。
三件文物都增强了《辽东曹氏宗谱》的可信性,以及曹雪芹祖籍辽阳说的可信性。但都是次要的、侧面的、间接的、辅助的证据。
十二、曹雪芹祖籍问题争议的由来和背景 — 新中国成立之前
(研究祖籍问题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追根究底,而是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撸出一条线,把线上的知识点进行扩充)
辽阳说,主张曹雪芹祖籍在辽阳。最早出现于清代的康熙年间
丰润说,主张曹雪芹祖籍在丰润。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清代和二十世纪。在清代,是辽阳说的天下。在那时官方和私人的记录上,关于曹雪芹祖籍问题,虽有不同说法,如长白、三韩、奉天、沈阳、襄平、辽阳等,但所指的都是辽阳。
1、关于胡适的考证
红学有新旧之分。胡适是新红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红楼梦考证》,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对附会的红学的批评
旧红学主要分三派:以王梦阮《红楼梦索隐》为代表,认为“全为清世祖与董鄂妃而作”;以蔡元培《石头记索隐》为代表,主张是清康熙朝的政治小说;主张记的是纳兰成德的事。
二、对《红楼梦》作者的考证,六条结论: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是汉军正白旗人,生于富贵,身经繁华,有文学与美术的遗传与环境,会作诗,生活贫苦,不得志,流为纵酒放浪的生活;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曹雪芹大概生于此时;曹家盛时,办过四次以上的接驾,但衰败,家产被抄没;《红楼梦》是曹雪芹家破产后,在贫困中所写,大概写于乾隆三十年,书未完而曹死;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叙。
三、对《红楼梦》版本的考证
结论是:最初只有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补。自此,在红学届曹雪芹家世、生平开始由模糊变得清晰。
但研究没有正面触及曹雪芹祖籍问题。
2、三十年代李宗侗的新考
丰润说都首倡者是李宗侗,《曹雪芹家世新考》。
十三、曹雪芹祖籍问题争议的由来与背景 — 新中国成立后
1、五十年代张慧剑的排比对证
以“余苍”笔名发表《曹雪芹》,“按照汉军旗的通例,称他为奉天人是不对的…曹家的大约是从雪芹的四世祖曹锡远开始,编在汉军正白旗。原籍乃是今河北丰润县,可以从尤西堂替曹雪芹祖父曹寅《松茨诗稿》作的序上取得证据。”
显而易见,他在转述李宗侗先生的看法和结论,“我只是综合三十年来若干专家所已经判明的,排比对证,找出一个比较可靠的系统…”。用的是第二手资料,难免有误。
2、五十年代周汝昌的新证
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有新旧之分。他关于曹雪芹祖籍的考证分两步:先考证曹雪芹祖先曹寅和曹鋡的关系,再考证曹雪芹的籍贯。所谓的新证是相对于胡适的考证和李宗侗的新考而言。
他考证的三点:
(1)他引用曹寅诗集中的关于曹鋡的诗篇,认为二人之间有骨肉关系、兄弟关系 并否认他们是同姓联宗。
(2)怀疑曹世选(曹锡远)的“世”是“士”的讹写,与丰润曹士直、曹士真等同辈。
(3)认为曹雪芹的远祖当是明永乐以后由丰润出关。
3、五十年代贾宜之的批评
批评了周汝昌的观点。他查阅光绪《丰润县志》、《浭阳曹氏族谱》,并访问丰润曹大川后,撰写了论文,指出周汝昌《红楼梦新证》有十六项错误。
结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生于南京,寄籍北京,祖籍辽阳。河北丰润县之说,实误也。
4、六十年代李西郊的反驳
针对贾宜之的论文而发,结论是:曹雪芹本来是原籍丰润,寄籍辽阳,生于南京。他主要有三个说法:
(1)曹雪芹是宋初真定灵寿济阳王曹彬的后代。
(2)曹端广从兄北来在丰润住了一个时期,又移居辽宁省的铁岭。
(3)曹雪芹是曹端广一支的后人,与丰润曹是一曹。
5、六十年代朱南铣的考证
论文《关于辽东曹氏宗谱》,共三个结论:认为《辽东曹氏宗谱》大体是可靠的;就曹雪芹本人来说,固然是满族人,北京籍,就曹雪芹上代来说,远至明初,祖籍仍是东北;肯定曹雪芹一家属于辽东四房。
6、七十年代吴新雷的发现
介绍完《上元县志》后 说明曹雪芹家的原籍是东北辽阳。对《江宁府志》曹玺小传了解后,是曹世选确实是因为从辽阳外出做官才移家沈阳。
7、七十年代冯其庸的新考
指出:《五庆堂曹氏宗谱》确实不伪;证明曹良臣、曹泰、曹义确实不是《五庆堂谱》的上祖;《五庆堂谱》的上世确是辽东曹而不是丰润曹。
他的《曹雪芹家世新考》是主张和维护辽阳说的力作,也是辽阳说问世以来第一部全面、深入、细致地考证和研究曹雪芹祖籍问题的学术专著。
8、七十年代曹汛的考证
曹家世居沈阳 从曹俊开始,到曹世选结束。曹家上世世官沈阳中卫指挥。
9、七十年代戴不凡的述略
认为曹雪芹上世从丰润迁往辽阳。说曹雪芹的先世从明永乐中由南昌迁徙至丰润,后来又迁至辽阳,于明代后期归入旗籍。
10、两个转折点
第一个在1962年,“曹雪芹逝世两百周年纪念展览会”,探访曹雪芹的坟墓、家谱,在曹氏后人中找到抄本《辽东曹氏宗谱》。于是,曹雪芹祖籍的辽东说或辽阳说广为人知。
第二个转折点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在一次会议上,毛主席对某位丰润籍领导人说 曹雪芹就是你们丰润人。期间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重排出版,他的一些红学观点,包括曹雪芹祖籍的“丰润说”广为流传。
十四、初评“丰润说”,曹渊不是曹颜
曹渊是丰润人曹鈖之子,曹颜据说是曹寅(雪芹祖父)之子。
丰润说者着眼点不同,具体说法也不都一致,但有个最大的共同点:都认为曹雪芹,或《红楼梦》的作者,出自丰润。综合来说,丰润说主要包含四个论点:
曹寅、曹雪芹的籍贯或祖籍,在丰润;
曹雪芹乃丰润曹鈖之子,曹鼎望之孙;
丰润曹鈖之子曹渊就是曹寅之子曹颜;
《红楼梦》原始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丰润人曹渊。
周汝昌的《王文读后》(与王家惠论文同时发表):家惠推断曹鈖卒于京师,诸孤可悯,其时曹寅尚无子嗣 遂以素所爱赏的曹渊抚为己嗣…寅原配顾氏,无子而亡,续弦李氏,始生曹颙…渊既不育,则排除了雪芹为渊子的可能…
王家惠论文的标题为“曹渊即曹颜—曹寅曾过继曹鈖之子”,有两个论点:丰润人曹渊是曹寅的嗣子;曹颜就是曹寅之子,曹渊就是曹颜。
进一步引申出两个重要的结论:曹雪芹的祖籍是丰润,而不是辽阳;《红楼梦》的作者是曹渊,而不是曹雪芹。
曹渊何许人?他是曹鼎望之孙,曹鈖之子,曹鋡之侄。在《浭阳曹氏宗谱》的世系表,在曹汉之子曹树深下注云:“出嗣”,在曹渊名下又注有“嗣子”,曹渊之子为曹树深。相反,在曹渊本人名下,并未注有“出嗣”字样。
在《浭阳曹氏宗谱》丰润一支的世系图里,还有另外四对注明“出嗣”和“嗣子”字样的父子。
从中可以归纳出五条规律:
立嗣子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缺乏子嗣;
所嗣之子、孙,均为同胞兄弟之子、孙;
出嗣者都没有嗣子和嗣父的双重身份;
出嗣和嗣子的记载,一一都有对应;
凡出嗣者均不再列名于其本生父之下,而是列名于其嗣父或嗣祖之下。
回头来看曹渊和曹树深父子的继嗣关系,也完全符合这些规律。曹渊本人无子,故以胞兄曹汉之子曹树深为嗣子,曹渊本人只是嗣父,不是嗣子。
如果说曹渊也有出嗣,那么他的嗣父是谁?明血统和防乱宗是修宗谱的重要目的,没有仅有嗣子而无嗣父之事。
那么曹渊有无可能出嗣于外?这不符合家政和宗政的规定。立嗣原则是:先亲支,后旁支,旁支则再以辈分为先后。曹寅倒不是异姓,但他不是曹鋡的亲兄弟,也不是堂兄弟。故,曹渊不可能出嗣于外,更不可能出嗣为曹寅之子。
那么,曹渊有没有可能曾出嗣,但又回归本支?出嗣和回归,都和家族内部的血统和继承、财产分配密切相关,牵涉到众多人的利益。已经公开、正规出嗣的人,不可能再回归本支。
那么曹颜又究竟是谁?
据说,是曹寅之子。他的名字只出现在1690年的《总管内务府为曹顺等人捐纳监生事咨户部文》。但是这文的内容并不可靠,里面的辈分、亲属关系非常混乱。并不能证明曹颜就是曹寅的儿子。
再者,曹颙是曹寅的亲生儿子。而据推算,假如真的立曹渊为曹寅嗣子,只可能在康熙二十八年或二十七年,这正是曹颙刚出生的时候。为什么自己的儿子刚落地,就要立别人的子嗣为自己的嗣子呢?
综上所述:
第一、曹渊根本没有出嗣过;
第二、曹渊根本不可能成为曹寅的嗣子;
第三、曹渊根本不是曹颜。
这也可以看出丰润说的弱点与严重的主观性与随意性。
十五、再评丰润说,没有客观证据,只有主观臆想
丰润说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只说丰润是曹雪芹的籍贯;籍贯变成了祖籍;出现了过继说;进入作者领域,认为《红楼梦》作者是曹渊。
缺乏确凿可靠的证据支持。这是学术问题,不是民间传说,不是幻想小说,更不是商业广告。
丰润说最早的“证据”是尤侗的《松茨诗稿序》,“曹子荔轩,与余为忘年交…余既交冲谷,知为丰润人。”。这里的冲谷是指曹鋡,字冲谷,号松茨,丰润人。曹寅号荔轩。尤侗此处称曹鋡为曹寅的“兄”,并说他们是兄弟。于是,丰润说者们得出了他们的结论。
但是尤侗在序文里仅仅说曹鋡是丰润人。再者,尤侗和曹寅是忘年交,不可能一直不知道曹寅的籍贯,直到通过曹寅的关系认识了曹鋡,才知道曹寅和曹鋡是丰润人。
尤侗的另一篇作品,“谁其种之,曰有司空。平阳苗裔,谯国英雄。昔有才子,子恒子建。今有才子,子清…”。
司空是曹寅的父亲曹玺。第一段谈到曹玺的祖先,曹参和曹操,第二段以曹丕、曹植比拟曹寅和曹荃兄弟。嫡亲兄弟的典故,曹寅和曹鋡,尤侗虽称他们为兄弟,但显然不是嫡亲的兄弟。
另外,丰润者的论据往往出自猜测。比如曹寅之母姓孙(做过康熙的保母)。李宗侗就说,孙氏在丰润是大姓,就此认为曹玺与其妻子孙氏是同乡,都是丰润人。还查出丰润十三位孙姓名人,却并不能证明任何一个人与曹玺之妻孙氏有血缘关系。
再者,丰润说者为了坐实曹寅是丰润人,还把曹寅的祖父曹振彦和丰润人曹邦彦看作是兄弟。他们二人,除了名字里都有一个“彦”字,别无牵连。
查曹邦彦的名字于《浭阳曹氏宗谱》,他是以“邦”字排行,而不是以“彦”字。再者曹寅和曹鈖、曹鋡称兄道弟,他的祖父曹振彦怎么会和曹寅同辈人的孙子曹邦彦变成兄弟呢?
丰润说另外一个著名论点:辽沈一带汉人,绝少土著。吴新雷先生说,“以此作为曹家籍贯不可能是东北的理由,忘掉汉族人民自古以来就生活在辽东的历史。”。
民国《辽阳县志》指出,“本境种族,汉人最先,其次则满、蒙、回”。
到了五十年代,又丰润说又举出曹寅诗集为证据。诗集中,冲谷、松茨指曹鋡,宾及指曹鋡之兄曹鈖。诗词中称曹鈖与曹鋡为二兄、四兄,诗中又多处运用兄弟的典故。因此周汝昌等认为曹寅和曹鋡有着骨肉关系,因此曹雪芹是丰润人。
为什么曹寅在诗词中称他们为兄?曹寅在诗集中称兄道弟有两种情况:用以称呼他的嫡亲的兄弟;用以称曹寅同姓的、不是同一族、没有血缘关系的平辈友人。
在昔日的官场中,充斥着同姓联宗的习气,就好像《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因为贾府的富贵,各种攀附。称兄道弟只是表面现象。
再者,曹寅笔下,在写到曹鈖、曹鋡的时候,他用“吾宗”,在写到嫡亲的曹荃等人,用的却是“吾家”或“全家”、“一家”。
诗词中“恭承骨头惠”,意思就是承蒙你把我当骨肉一样看待的恩惠。如果是亲兄弟,就不存在承蒙与惠的问题。不过是因为关系好,且要同姓。
那么丰润曹氏的原籍又是哪里?《浭阳曹氏族谱记载,丰润曹氏,从明代永乐年间起,至清代光绪末年,世居丰润本地。向上追溯 就是真定灵寿,南昌。最早的祖先为宋代的曹彬。曹端明迁居丰润,曹端广迁居铁岭。曹端广的迁徙是直接从武阳到铁岭。
故以曹端广为始祖的铁岭曹氏与曹寅、曹雪芹所属的辽阳曹氏,不是一支。曹雪芹不可能是丰润曹氏的后人。
十六、三评丰润说,不是京东,而是东京
(该章节主要针对周汝昌言论而论)
在武阳《曹氏宗祠族谱》世系图里,曹孔方第六子敬之名下注“客辽东”,其五世孙以恢名下注“客辽左”,其他后代没有“客辽”。
在世系图上,曹孔方后代曹以缮名下注“偕兄同居东京”。周汝昌认为,东京就是京东二字的互倒,则曹以缮兄弟所客之地就是河北丰润一带。
《曹氏宗祠族谱》,“以缮 、以龙、以简、以恢均客辽东”。周汝昌认为:此录叙列移往他方者,曰占籍…,独于辽东则皆书“客”字。他强调主、客之分,把“关外辽东之境”说成是客,把中原内地说成是主,中原内地就是指河北丰润。但是,有主、客之分,并不等于有关内、关外之分。曹端广名下注的是“占籍辽左”不是“客辽左”,便是证明。
《浭阳曹氏族谱》世系图里,曹端广名下也注有:占籍辽东。后人失载。
周汝昌认为铁岭支是入辽始祖,没有根据。在原始资料里,曹端广卜居地点是辽东之铁岭卫。铁岭支和丰润支是从武阳曹氏派生出的两支,并列而不是从属关系。所以,曹端广的籍贯不是京东的丰润,且祖籍是武阳,籍贯是铁岭或辽东。《曹氏宗祠族谱》没有给曹端广“入辽始祖”的头衔。且如若是始祖,必然有后代子孙,但《曹氏宗祠族谱》和《浭阳曹氏族谱》都没有记载曹端广的子孙。再者,武阳曹氏入辽者不止曹端广一支。
周汝昌等非把曹端广说成是入辽始祖,就是想让其代替曹俊在《辽东曹氏族谱》上的位置。
另,周汝昌有一条结论,“端广后代的曹锡远于明末崇祯二年后金陷铁岭而被俘,成为满洲旗中皇族的包衣老奴…曹锡远后代诞生了曹雪芹。”
曹锡远与曹雪芹血缘关系,已被各种史料证实。但是曹端广与曹锡远之间没有任何记载表明他们之间有血缘关系。
根据周汝昌分析,那么曹锡远是曹端广七代孙,曹玺是九代孙。曹寅和曹鈖、曹鋡称兄道弟,而曹鈖和曹鋡又是曹鼎望的儿子,曹鼎望是曹端明的九代孙。故曹玺就相应地变成曹端广的九代孙。
但是前文已分析过,曹寅和他们称兄道弟只不过是因为同姓、同辈的友人。推论不能成立。且,《浭阳曹氏族谱》第六次修撰由曹鼎望等担任监修,那时曹玺与曹寅都在世,若真有血缘关系,他们怎么会给曹端广的名下注明“后人失载”?
从另外一个侧面质疑丰润说,关于曹端广的年龄。曹端广是曹子义儿子,端可、端明、端广。没有史料记载他们的生卒年。但是周汝昌论文中有结论,“端明因水灾携幼弟端广北迁,卜居在京东丰润”。
把曹端广北迁时,年龄定义为“幼”,是因为只有这么说,才能让他跟着曹端明共同居住在丰润。但是史料原文里是“协”不是“携”,“协”是协同、合作的意思,而不是跟随。“携带幼弟”是臆测。只有三点是明确的:曹端明、端广兄弟北迁,端明卜居丰润,端广卜居辽东。曹端广支派,不属于以曹端明为始祖的丰润支派。曹端广不是丰润籍。
丰润说又在“东京”二字上做文章。在《曹氏宗祠族谱》里,曹以缮兄弟名下注“偕兄同居东京”。周汝昌说,“这东京在明代无有着落…他们客居的不是东京,而是京东,就是丰润一带”。
曹以缮兄弟与曹玺祖父曹锡远同辈,那么他们同居东京,就和曹雪芹的祖籍问题没有关联。他们和曹锡远同辈,曹雪芹怎么可能是他们的后代呢?曹锡远是曹雪芹上世,这是明确的。
另外,在族谱里凡迁徙、卜居、占籍的地点,都用专门的地名,不用泛指或抽象的地名。在五代和辽、金、元三代都曾以辽阳为东京。
而对于周汝昌质疑曹俊为曹氏入辽始祖,这在《辽东曹氏族谱》里可以考证,三房263人的名字详细的列着。他说曹俊祖籍不明,但是这否定不了曹俊入辽的事实,也否定不了曹俊后代以辽阳为祖籍的权利。
曹彬是不是曹雪芹祖先?封建社会,把前代名人奉为祖先是一种风气。在那个时代,曹姓以曹参、曹操、曹彬为祖先者很多。敦诚是雪芹好友,在某首诗里,就把曹雪芹说成是汉代曹操、唐代曹霸后裔。
现有史料不能证明辽阳曹氏是曹彬后裔,也不能证明曹寅和曹雪芹是曹端广后裔,但是能证明辽阳曹俊是曹寅和曹雪芹后裔。
另外,关于袁瑝提曹寅诗集的《满江红》中“惠穆流徽”与“朝野重”的解释。周汝昌据此认为曹寅乃武惠(曹彬)、武穆(曹伟)之后。但是,惠与穆指的是两种美德,仁爱、宽厚、和睦、端庄、沉着等。徽,是善、美。其实这四字是夸赞曹玺父子两代人身上所体现的美德。朝野重,是指朝野普遍重视他们的品行。
纳兰性德是曹寅友人,“籍甚平阳,羡奕叶,流传芳誉”,明珠之子,少年时代一共担任侍卫,关系很好。纳兰的平阳说更可信。
不管如何考证,有三点是必须重视的:族谱里有没有曹雪芹本人名字,有没有曹雪芹上世名字,有没有曹寅的名(丰润说前提是曹寅和曹鋡是兄弟)。
十七、四评“丰润说”,不是一前一后
(本章主要针对严中的论文《曹雪芹祖籍议》而论。)
严中论文说,“曹雪芹的籍贯是江宁即今南京,祖籍是北京”。他不同意辽阳说和丰润说,但一些主张和论点并没有超出丰润说的范。
严中提出三个合理与一个不合理。
三个合理:曹雪芹籍贯江宁,祖籍北京;曹寅籍贯北京,祖籍辽阳;曹玺著籍襄平。
一个不合理:曹雪芹太高祖曹世选祖籍为辽阳不合理。严中认为辽阳是曹世选寄籍,而丰润才是他祖籍。
他对辽阳说与丰润说主张求同存异。所谓的求同,就是举出县志中的曹玺传,认为曹雪芹远祖是曹彬,认为太高祖是曹世选。
说丰润曹氏为曹彬后裔,有《浭阳曹氏族谱》为证。但是说辽阳曹氏也是曹彬后裔,没有凭证。
严中又引用了曹鼎望等三人的宗谱序,但是三篇序文都没有涉及到曹玺或曹雪芹。
另外,他同意有关“曹世选”与“曹士选”的讹写论。这一论点最初由周汝昌提出,“丰润曹氏可考的最上世是曹登瀛,下一辈是士直、士真、士淳。我疑心曹世选的“世”就是“士”的讹写,他们同辈。”
这是一种主观的、没有证据的猜想。《浭阳曹氏族谱》告诉我们,丰润曹氏是一支单传,不存在兄弟排行的问题。以名字排行者,均是双名,单名不以名字排行。堂兄弟之间以名字排行,仅限于同一祖父。而曹锡远一家人的取名,与这些规律不符。
故,把“曹世选”的取名与丰润说牵扯在一起,缺乏说服力。
另外,严中又提出“拉开距离”说。认为曹世选的孙媳孙氏当上了康熙的教引嬷嬷,这样曹世选一族在政治、经济上与丰润曹氏拉开了距离,导致了疏远。
首先,直到曹雪芹父辈,直到康熙末年,曹家一直保持着“包衣下贱”的身份和地位。其次,丰润曹氏一支,也不是平民百姓。不存在较大的差距。
严中还在文中提出了“一前一后”说,“曹世选从丰润出关令沈阳时迁居沈阳。”。他认为丰润说与辽阳说不过一前一后,并无矛盾,完全可以统一。
事实并非如此。曹雪芹上世从丰润迁居辽阳,没有任何史料证明。
曹雪芹祖籍,追溯到曹玺上世,是辽阳,追溯到曹俊,是辽阳。如果有证据能追溯到曹彬,则是河北灵寿。都不可能是丰润。
十八、五评丰润说,曹鼎望墓志铭与曹鋡墓碑释疑
曹鼎望的墓志铭与曹鋡的墓碑是1955年在丰润发现的。至此丰润说得出四大结论:曹雪芹祖籍丰润;曹雪芹是曹鈖之子,曹鼎望之孙;曹鋡之子曹渊就是曹寅之子曹颜;《红楼梦》的原始作者是丰润人曹渊。
直到1996年,才公布墓志铭和墓碑的全文。内容与曹寅、曹雪芹全然无关。但是和族谱对照,出现两个疑问。曹鼎望孙子是八个还是九个?曹鋡墓碑称曹鋡为四公,为什么不是三公?
曹鼎望之孙的说法,墓志铭内容有别于《浭阳曹氏族谱》,上面写着,“孙八人,尚幼”。而族谱是九人。其实这不矛盾,因为它们并不是同一时间并针对同一情况所写。
族谱有规定:每隔三年,上谱一次,新生子孙上谱时,书其名于本父之下…;获得上谱资格的年龄,以五岁为起点,十五岁方许填写排行…
关于曹鋡为什么被称为四公,三公是谁?从曹鼎望墓志铭与族谱来看,曹鋡排名老三。按照分析,这四公应该是指的大排行。排行有大排行与小排行。小排行是同胞兄弟之间排行。大排行是堂兄弟之间的排行,可以属于同一个祖父或曾祖父。根据族谱,三公可能是曹民望的长子曹鏻或曹斗长子曹钰。
总之,这些关于曹鼎望墓志铭与曹鋡墓碑的疑问,与曹雪芹祖籍问题毫无关联。
十九、六评丰润说,东皋草堂主人考
曹寅有一篇《东皋草堂记》,被丰润说者引用来证明他们的论点。这里面涉及到两个问题,东皋草堂堂主,也就是曹寅文中提到的“吾兄”是不是曹鋡,东皋草堂是不是就是曹鋡家的松茨?这两个问题涉及到曹寅与曹鋡是否有血缘关系,继而影响曹雪芹的祖籍追踪。
丰润说支持者王畅在他专著里提到,“曹寅所说的东皋草堂,就是丰润曹家之东皋草堂。吾兄就是指丰润曹鋡。曹寅有诗,再报东皋一尺书,哦诗松下晚凉如。此东皋就是丰润曹氏松茨园之东皋。…曹寅在文末说他家受田,与曹鋡家之东皋鸡犬之声相闻,要曹鋡回丰润后帮助他的弟弟管理他家的受田。将此种大事委托给曹鋡,可见他们绝非是同姓联宗的兄弟关系。”
丰润曹鋡家中确实有松茨园,但并非他个人产业。曹鋡本人、松茨园是和“东皋”有关,“何处携樽酒,东皋旧草堂”。但东皋是一个多义词,除专门地名外,还可以是东郊、城东、田野或高地的意思。不能因为字面上的雷同就把不同的两个地方看作一处。
丰润曹氏的松茨园不等于曹寅笔下的东皋,理由有:
(1)名称不同;
(2)地点不同,据曹寅所说,东皋在武清、宝坻之间,旧曰崔口,松茨园在丰润东郊,“园外即是还乡河”,还乡河是流经丰润的河。曹寅笔下的东皋没有可以钓鱼的乐趣,可见那里没有河水。崔口和丰润之间有两百里的距离。
(3)范围不同。曹寅的东皋范围大,有庄家,能放养牛马,有不少居民,类似于他说的受田。而丰润曹氏的松茨园是一座私人园林。
(4)性质不同。东皋是从事农牧业夫田庄,不是休闲别墅。而松茨园就是供游览、娱乐的休息场所。
显然曹寅笔下的东皋与两百里外的松茨园无关。
另外,曹寅笔下的吾兄是不是曹鋡?《东皋草堂记》写于1701年,曹寅44岁。而他所写的吾兄,“年未五十” 约在四十七、八。“吾兄”能“南走詹耳,北度瀚海”,但是曹鋡没有这样经历。“吾兄”“脱亲于危亡之难,急义于死绝之域”,同样曹鋡也没有这样经历。曹鋡有父有兄,且不是布衣,不会这么潦倒。这位曹寅笔下的吾兄与曹鋡是两个地方的不同的人。
曹寅称为兄的人很多,不能逢兄就是曹鋡。另外曹寅笔下请为照顾受田的人不是曹鋡,不然违反了地理常识。两地不在一起。
而曹寅笔下的吾兄究竟是谁?他是曹寅表兄。曹寅在《太平广记》杂剧的自序里提到了这位东皋表兄,“余表兄东皋”。
写完,后面三章内容,都是作者对别的学者对于其论点质疑的辩论与解答:(对事不对人,有些人借事对作者进行人身攻击,很不合适。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与论点。且每个人考证的方法也不一样。但是质疑本身与考证一样,都应该实事求是。)
二十、反批评
1、曹秉桢不是曹秉政
曹寅称丰润人曹钊三兄弟为兄,不代表他本人就是丰润人。奉天人曹秉桢不是丰润人曹秉政,曹寅称曹秉桢为“峙乃二弟”不等于他本人是丰润人。曹寅和贵池人曹曰瑛没有血缘关系。曹寅称曹曰瑛为“渭符侄”,不等于他本人是贵池人。
这两条反批评是针对王畅的《曹雪芹祖籍考论》而写。王畅批评作者,说“峙乃,实即《浭阳曹氏族谱》中曹邦之孙曹秉政”,认为曹秉政是曹秉桢的改名。
民国《奉天通志》,同治《兴国县志》、《贵州通志》、光绪《安顺府志》等介绍了曹秉桢的情况。曹秉桢,字峙乃,奉天或辽东人,监生出身,在康熙年间先后任过兴国知县和安平知县。曾为了避雍正的名讳,改名曹秉正,但不是本人所改。
而曹秉政,《辽东曹氏宗谱》等有记载。“秉政,字坦公,任临江府同知。”
所以曹秉桢与曹秉政不是一人:表字不同,一个字峙乃,一个字坦公;籍贯不同,曹秉桢是奉天或辽阳人,而曹秉政是丰润人;身份不同,曹秉政是旗人,祖父曹邦是“入汉军正黄旗”,而曹秉桢是汉人;时代不同,曹秉政的生活年代晚于曹秉桢;官职不同,一个是知县,一个是通判,且曹秉政做过笔帖式,这个职位只能由满洲、蒙古和汉军旗人担任,掌管翻译满汉文书之事。
关于曹秉桢与刘廷玑。曹寅赋诗送别刘廷玑,提到了曹秉桢,“时峙乃二弟同行”。因为曹秉桢是刘廷玑的妹夫,《冬夜有感,兼怀曹峙乃妹丈,时客秦中》。刘廷玑也是辽阳人,与曹秉桢称为姻亲,可以理解。
再者,曹秉政字坦公,其胞弟分别字寅公、允公,表字是以“公”排行。曹秉政还有一位伯祖,曹桢,在《浭阳曹氏族谱》中有记载。曹桢的实例排除了曹秉政起名曹秉桢的可能。
关于“渭府侄”,是安徽贵池人曹光国的长子曹曰瑛,字渭府,号恒斋。曹寅称其侄,不等于他们有血缘关系,不等于他们是同一家族的人,不等于他们是同一籍贯的人。
2、不要曲解文义
王畅说,曹寅称曹鼎望为“叔氏”的出处在曹寅的诗中,“叔氏振颓风,句不修廉隅”。
这首诗后面还有,“伯氏值数奇,形骸恒放荡。仲氏独贤劳,万事独用壮…”。
曹寅在写这首诗时,曹鼎望已去世一两年。曹寅不可能对一个亡灵说话,并勉励他上进,要求他取得成绩。
他也不可能称呼曹鼎望为“叔氏”。据曹鼎望墓志铭和《上元县志》的曹玺小传,他比曹玺大两岁。
故,曹寅所说的“叔氏”另有所指。且文中分别写了“伯氏”、“仲氏”和“叔氏”。丰润曹氏三兄弟曹钊、曹鈖、曹鋡刚好。曹寅称呼曹鋡为叔氏,正符合他们平辈的身份。且那时,曹钊和曹鈖已去世,符合诗中“平生盛涕泪,蒿里几凄怆”的感叹。
至于曹寅是否自幼在丰润曹家住过。目前没有史料可以肯定或否定。曹寅的一些诗句,只能证明:他知道丰润是曹鋡家园所在地,知道丰润有浭水,知道曹钊有一座苹婆书院,知道松茨园的主人是曹鋡。但这些都不能证明他在丰润曹家住过。
至于始祖,丰润谱所承认的是曹彬,武阳谱承认的也是曹彬。他们都不以曹参或曹操为始祖。
ps:码字不易,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芳华1982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