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女孩修古籍走红抖音# 从决定学习古籍修复技艺开始,廉成春就做好了“坐冷板凳”的准备。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在短视频平台上,自己修补破损书页的内容竟意外获得1672.2万次播放,点赞超34.4万。“以前我们总说古籍修复是个冷门手艺。但现在,通过短视频平台上和网友的互动,我开始觉得这条路其实并不孤单。”
这条备受网友关注的视频全长仅18秒,完整记录了两片残页是如何在刷子、镊子等工具的细心打理下,一点一点变得完好、平整。评论区里,网友们的留言五花八门,充满了好奇:“刷子刷的是浆糊?”“这个用的是什么纸?”“老师,我的一幅字上崩了墨点,可以修复吗?”“收徒弟吗?”
视频中只有双手出镜的修复师正是廉成春。20岁时,她因机缘巧合第一次接触到古籍修复,随即被古籍泛黄的书页、淡淡的墨香吸引。尽管家里人都劝她,古籍修复是个“磨性子”的苦差事,但她依然坚持选择了这个专业。2013年,已经在专业院校学习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廉成春,又专门前往国图进修,拜师古籍修复专家杜伟生。在师傅的指导下,廉成春的技艺得到了很大提升。毕业后,她成立了一家工作室,专心从事古籍修复。
2020年2月开始,廉成春开始在抖音上定期更新视频,用短视频的形式记录自己日常的工作。除了文章一开始提到的视频外,还有多条作品点赞过万。有网友形容她:“巧手复旧物,慧心得重现。”
相比网友的肯定外,更令廉成春惊喜的是,通过抖音自己还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行。交流技术是他们之间最主要的话题,“比如说我之前主要是用镊子来‘摘边’。但是跟大家讨论之后,我们总结出了一个更好的方法——先用小刀把周边的纸裁一裁,然后再去镊子去切。调整后的方法更不容易伤害到古籍。”
截至目前,廉成春在抖音上积累了近八万粉丝。同行说她“把冷门搞热了”,而廉成春则希望,古籍修复能够更热门一些,被更多人所了解。
事实上,各个网络平台上,关注古籍修复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多。有人在修复师不紧不慢的操作中,感受到了平静的力量;有人则在书页一步步变平整的过程中,看到了文化的传承。昔日冷门的小众手艺,正逐渐受到年轻人追捧。
对话廉成春:我在抖音修古籍
记者:你是如何进入古籍修复这个行业的?
廉成春:我接触到古籍修复可以说是机缘巧合吧。2008年,我到北京一个亲戚家做客。在他们家见到了很多古籍,当时就被古籍泛黄的书页、淡淡的墨香吸引了。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亲戚是位古籍收藏爱好者。他介绍说,现在有学校开设了古籍修复专业。我当时正在犹豫选什么专业,一听这个就很有兴趣。
记者:选择这个专业前没有犹豫吗?
廉成春:也有。决定要学古籍修复时,很多长辈,包括刚刚提到的亲戚都有提醒我说,这份工作会很枯燥,特别磨人的性子,如果坚持不下来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学。这些还是挺打击我积极性的。后来还是在那位亲戚家,我见到一位长辈,我们方言叫“姨姥”,正拿着毛笔、宣纸在那修补古籍。这是我第一次实际见到古籍修复,很好奇,就一直站在旁边看。
看完她整个修复过程后,我就决定了:一定要去学这个。接着就报名了有这个专业的学校,先是学习理论,然后逐渐开始接触实践。学了几年,感觉还不错,就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记者:真正开始从事古籍修复后,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廉成春:古籍修复还是挺考验修复师个人经验的。修复的东西多了,有经验了,就会比较容易。像我的话,经验还不够,实操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需要时不时请教师傅。
之前有人委托我修复10本北宋佛经,是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的珍贵古籍,所以就和师傅请教了具体怎么修复。师傅的建议是用“纸浆修复”,但当时我还不太掌握这个方法,打出来的纸浆总是一坨一坨的,摸索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成功。最后还是师傅一步一步教我、点拨我,才顺利完成修复。
记者:纸浆修复?听起来感觉就很难的样子。
廉成春:是,纸浆修复要求把纸重新打成纸浆,然后用滴管等工具,把纸浆补到古籍受损的窟窿里去。一般只有被虫蛀过的书会用到纸浆修复,大部分修补方案还是用纸和浆糊。相比之下,纸浆修复是只把那个洞给填满了,能够保证修复后的纸张和原纸的厚度一样。
南方被虫蛀的书会多一些,有些是满书到处咬,有些就像钻井一样,一个孔穿透整本书。后一种情况的话,就会出现连着十多页窟窿眼都在同一个位置的情况。这种时候如果用纸张和浆糊直接修复,每个窟窿边上至少要保留2毫米宽的边,最后就会导致整个书修完后有凹凸感。但用纸浆修复的话,就没有这个问题,可以保留古籍原先纸张的平整纹路。
记者:当时是怎么想到通过短视频呈现古籍修复的呢?
廉成春:其实我一开始注册抖音的时候,只是把它当做一种休闲的方式。后来是看其他网友在抖音上分享自己的生活,还挺有趣,就萌生了通过短视频展示自己工作的念头。本来只是想试一试,拍了几个作品后觉得还挺快捷、方便的,就想着好好利用起来,也能让更多人了解古籍修复。
记者: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对你的古籍修复工作有什么影响吗?
廉成春:首先是收获了很多粉丝,通过大家热情洋溢的评论加点赞,让我感受到了网友们对古籍修复的兴趣和认可。以前吧,我们总说古籍修复是个冷门手艺。但现在,通过短视频平台上和网友的互动,我开始觉得这条路其实并不孤单。
而且通过这个平台,我还意外认识了不少全国各地的文物修复工作者。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相信古籍修复事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的。
记者:没有想到抖音上的古籍修复师还挺多,方便详细讲讲你们同行们在一起都聊什么吗?
廉成春:我们交流最多的就是技术上的问题,像是“摘边”,也就是去除新贴纸张的多余边缘部分。我原先主要是用镊子来“摘边”。但是跟大家讨论之后,我们总结出了一个更好的方法,就是先用小刀把周边的纸裁一裁,然后再去镊子去切。相比镊子时不时捅到书的情况,调整后的方法更不容易伤害到古籍。
记者:之前看你在一条短视频中提到过,“古籍修复是枯燥又有趣的工作”。枯燥在哪儿,有趣又体现在哪儿呢?
廉成春:古籍修复的枯燥主要是来源于“重复”。对我们来说,工作基本上就是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一页一页的去修复纸张。真正完成一册古籍的修复工作,往往需要一两个月。过程中是很枯燥的,但完成后看到古籍的前后对比,就会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那种滋味很难用语言形容,就是感觉自己对文物的保存、对文化的传承,真的是尽了一份力了。就像一个跑步上瘾的人,可能跑步在别人眼里并不算什么,但是在他的心里面就是很快乐的事。虽然枯燥,但也乐在其中。
记者:那你觉得和前辈们相比,年轻一代的古籍修复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廉成春:老一辈的师傅们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这个对古籍修复来说是很重要的。相比之下,年轻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现代化工具的利用上。无论是查找资料的便捷程度,还是新工具的不断推出,和以前相比都有了很大发展。所以对年轻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利用好新技术,同时也不能放弃传统的修复技艺,二者结合,找出一条更高效、更合理的修复之路。
记者:对于未来,你有什么打算?
廉成春:从我个人而言,古籍修复是事业,更是责任。我们不仅仅是在修复一本本古籍,也是在传承中国的历史文化。所以我一定会坚持下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拉近大家和古籍之间的距离,让更多人了解古籍修复。平常休息的时候,我会到中小学去和孩子们分享古籍背后的知识,比如通过折宣纸让他们了解古籍的装帧形式。希望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下,竖版、繁体、线装的古籍能够不被束之高阁,而是融入生活。
文/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