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12月国产电视连续剧《装台》热播以来,其中的插曲《人面桃花》广为传唱。进入牛年以来,尤其是由崔护(唐)、李小锋作词,罗新昌谱曲的戏歌《人面桃花》版本更是在国内国外、线上线下热传。走在大街小巷,娱乐休闲健身广场,汇演现场等场所,都能看见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歌唱演绎这首红歌。其实戏歌流行好些年了,好的戏歌人们总是歌唱不断。比如大家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新贵妃醉酒》、《青花瓷》、《千里之外》、《情怨》等等。戏歌的产生是时代发展和戏曲发展创新的必然,更是戏曲这种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代流行元素结合的产物。歌词是反映当代人的生活情感的内容,而曲调旋律用的却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形式。它既有中国的戏曲元素又有现代的歌曲元素。戏歌具有短小精悍,故事情节浓厚,易于学唱传播,歌唱场合不必拘泥等特点。戏歌《人面桃花》之所以受欢迎,笔者认为有几点:第一、借用了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抒情名诗。此诗流传千古,脍炙人口,雅俗共赏。同时这首诗给大家的印象是在讲述了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全诗仅四句,却包含着寻春遇艳、重寻不遇两种场景。反映出人们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刻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这也许正是这首诗保持艺术生命力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必须指出该诗是整个戏歌点睛之笔。第二、戏歌借用了秦腔、碗碗腔、眉户、蒲剧的腔韵,唱腔婉转,燕啾莺啼,朗朗上口,韵味无穷,非常接地气。第三、秦腔、眉户、蒲剧正好产生、根植、传播在三秦大地、三晋大地的土壤中,此戏歌情节和发生在蒲州的《西厢记》剧情、唱腔产生了共鸣,这也是该戏歌在陕西、河东大地广为传唱的原因。第四、国家一级演员李小锋先生的补词则起到丰富、相辅相成、绿叶配红花的效果,赋予了戏歌更丰富的内涵,后戏词在原诗的基础上作了更多的发挥。
在赏析桃花诗前,我们有必要了解古代诗人及其写作的时代背景。崔护,唐代诗人。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市)人。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大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该诗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关于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是一首叙事诗,有人说是一首抒情诗。有人说此诗所说的故事情节不存在,有人说也许是先有了诗,然后据以敷演成具体的故事情节。现据查找和传说有两种。第一、故事以唐孟棨《本事诗·情感》所载最早。大意说,崔护姿容秀美,性格孤傲。参加进士考试落第。某年清明节他一人来到城南郊游,因为口渴想讨杯水喝。遇到一户人家,敲门进入,开门的是一少女,妖娆娇媚,异常美丽。分别时双方互生好感,恋恋不舍。等到第二年清明节崔护抑制不住思念之情,急忙前去探寻。到时院门紧锁家中无人,于是在院门左扇上写下了那首《题都城南庄》诗告辞。又过了几天,崔护又到小院探望,其父见面曰,是你杀死了我的女儿。问其原因,说因思念他而死。崔护听吧极为悲伤,请求进屋祭奠。进的屋来一看,那女孩好像还活着一样躺在床上。崔护不停地哭唤。不多会那女孩竟然睁开眼睛完全活了过来,女父大喜,遂将女儿嫁给了崔护。第二、传说。一日崔护进京参加进士考试,路过城南郊一小院,因口渴敲门而入,开门的是一少女,在院内桃花的映衬下美丽异常,帅哥靓女互生好感,崔护告辞赴京。但当年考试进士落第。第二年,崔护又上京赶考,再此路过,但柴门紧锁。此时桃花依旧但不见丽人,崔护伤感至极,于是作者在柴扉上写下了那句伤感的抒情诗。最终二人错过喜结良缘的机会。如今,李小锋先生创作补写的《人面桃花》歌词为:“昨夜一梦到南宫,广寒仙子笑来迎。醒来原是一场梦,再向桃源寻芳容。桃源深处有仙洞,却无一人茅舍空。你把小生魂牵动,彻夜未眠睡不宁。一首情诗表心境,但愿与你结鸳盟。”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借助梦境欲与仙子相逢,结果美梦醒来一场空,前去探寻,人去屋空,魂牵梦绕,难表鸳盟。这段词充分体现了作者追求向往爱情的美好情怀。当然对于《题都城南庄》名诗的借鉴和使用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和做法。
去年以来,有人拍出独门小院短视频,院内院外正值桃花盛开,而柴门紧锁久未开,人去屋空的凄惨场景,并配以《题都城南庄》诗在抖音平台上播放,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事实上,笔者和大家一样,尤其是老家在农村的外乡人、城里人,随着年迈父母的往生,有多少人的农村老宅不是这种景象呢?
最后,笔者也借鉴名人的诗句和诗一首《桃花情》与大家共勉,吟诗听歌,品味人生。
往年今日此门中,高堂立院观花红。
只见宾朋满屋坐,总闻二老笑语盈。
如今椿萱驾鹤去,孤寂冷漠鸟啼声。
孝敬父母在当下,勿留遗憾空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