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细菌”的出现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健康危机之一。
避免抗生素类药物的滥用是避免和减少“超级细菌”出现的主要途径。我国已经提出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农业农村部还连续数年间颁布了“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2021年10月25日,农业农村部又颁布了《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年)》农牧发〔2021〕31号文件。为了实现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实现兽用药物“减量用药”的目标,本文中提出在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中实现“减量用药”的目标,需要建设一个具有一些仪器和设备的“水产养殖动物疾病诊疗简易实验室”。
只有借助“水产养殖动物疾病诊疗简易实验室”的条件,帮助广大的水产养殖业者解决准确诊断水产养殖动物的各种疾病、筛选到合格的水产用兽药,并且真正做到能精准使用水产用兽药的三大困难后,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减量用药”的目标。
众所周知,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健康危机之一,就是所谓“超级细菌(superbug)”的问题。而“超级细菌”的出现,无疑是与人们滥用抗生素类药物有关的。为了防控“超级细菌”的泛滥和控制抗生素类药物的滥用,为了积极应对细菌耐药带来的挑战,提高抗菌药物科学管理水平,遏制细菌耐药发展与蔓延,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4部门联合制定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
在该“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我国是抗菌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大国。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农业养殖领域,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挽救患者生命、防治动物疫病提高养殖效益以及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新型抗菌药物研发能力不足、药店无处方销售抗菌药物、医疗和养殖领域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制药企业废弃物排放不达标、群众合理用药意识不高等多种因素,细菌耐药问题日益突出。
细菌耐药最终影响人类健康,但造成细菌耐药的因素及其后果却超越了卫生领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生物安全威胁加大、环境污染加剧、经济发展制约等不利影响,迫切需要加强多部门多领域协同谋划、共同应对。
农业农村部为了配合“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实施,连续在3年的时间内,连续发布了“2017年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2018年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和“2019年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最近,于2021年10月25日,农业农村部又颁布了《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年)》农牧发〔2021〕31号文件。在这个文件中,农业农村部再次提出了要实现兽用药物的“减量用药”的目标。
我国对于水产用药物也是按照兽药管理条例进行管理的,水产用抗菌药的使用在多年前,农业农村部以及有关水产养殖业管理部门,就在呼吁对水产用抗菌药物实施“减量用药”。但是,从我国水产养殖业者在现实水产养殖过程中用药状况看,实际状况是虽然经过多年来的“减量用药”等科学用药的宣传,迄今为止的收效则是不尽人意的。
凡是亲临过我国水产养殖现场,就可能知道我国的水产养殖业者为什么难以实施“减量用药”的真实原因。水产养殖业向集约化、高密度、工厂化养殖方式发展,既是当今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状况。而在集约化、高密度、工厂化的养殖环境中,水产养殖动物因为长期处于各种环境胁迫因子的应激状态之下,自身免疫防疫机能可能会遭受到不同程度地抑制,在各种致病以及条件致病生物常在的养殖水体中,对各种病原生物的易感性会大幅度地增加。因此,水产养殖动物各种疾病的多发,几乎是现代水产养殖业中难以避免的问题。
如何帮助广大的水产养殖业者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真正做到“减量用药”,是我国从事水产养殖科学研究人员,以及水产养殖业管理者应该考虑的问题。作为一位普通的水产养殖业者,几乎每天均有可能遇到下面的3个问题:首先,因为他们无法正确地诊断水产养殖动物的各种疾病,所以难以做到对症使用水产用兽药;其次,因为他们无法甄别品质优良的水产用兽药,所以难以做到确保水产用兽药的治疗效果;其三,因为他们无法根据病原生物对药物的感受性确定药物的用量,所以难以做到精准使用水产用兽药。要做到在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过程中实现“减量用药”的目标,就应该创造条件解决水产养殖业者在使用各种水产用兽药时,面临的上述几个技术问题。
一、正确诊断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是实现减量用药的基础
如果在缺少必要的诊断仪器和设备的情况下,仅凭水产用兽药销售人员以及广大水产养殖业者的经验,要做到对水产养殖动物各种疾病的准确诊断是很困难的。因为水产养殖动物的生活环境比较复杂,要做到清楚地了解各种养殖环境因子,对水产养殖动物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对于广大水产养殖业者而言,本身就已经是非常困难的问题。
而且,能危害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害种类众多,不少疾病的外观症状也是大同小异的,因此,仅凭肉眼和经验诊断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是难以避免误诊的。为了能准确地诊断各种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害,建立有一些必要基础仪器与设备的“水产养殖动物疾病诊疗简易实验室”(图1),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图1 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沈阳元丰饲料有限公司建立的鱼病防控实验室
只要是水产养殖业者在巡塘时,发现有出现异常行动与某种疾病症状的水产养殖动物时,将其及时地送到设置在附近的“水产养殖动物疾病诊疗简易实验室”,由专业人员借助实验室仪器与设备,对患病的水产养殖动物进行外观和解剖检查,必要时进行病原生物的分离与鉴定,即可以做到大幅度降低对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误诊率,提高对其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结果,为正确地选择适宜治疗药物和精准地使用水产用兽药,提供用药基础条件。也只有广大的水产养殖业者做到了“对症用药”,避免了因为使用药物因为不能“对症”而没有治疗疾病的效果,只有将水产养殖动物疾病及时治愈了,水产养殖业者才可能停止用药,才有可能实现“减量用药”的目标。因此,正确地诊断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是实现“减量用药”的基础。
二、确保水产用兽药防控疾病的功效,是实现减量用药的保证
我国农业农村部允许使用的的所谓“国标渔药”有100多种,由于制售厂家的不同、采购原料的品质不同、制备工艺的不同、运输与贮存条件的不同以及货架期的不同等因素,均会对水产养殖业者获得的水产用兽药的使用功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水产用兽药市场上,长期以来存在的各种假、冒、伪、劣水产用兽药,也是毋庸置疑的现实状况。因此,即使是同一种“国标渔药”,对于使用这些“国标渔药”水产养殖业者而言,如果一种“国标渔药”因为某种原因,或者是购买到的就是假、冒、伪、劣水产用兽药,其使用功能不能满足有效防控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需要,就不仅会导致水产养殖动物因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就难以实现“减量用药”的目标了。
如果能充分利用“水产养殖动物疾病诊疗简易实验室”的条件,采用在疾病诊断过程中,从患病水产养殖动物中分离获得的致病菌菌株,完成对水产用抗菌类“国标渔药”的抑、杀菌试验,应用获得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通过评价各种水产用抗菌类“国标渔药”的应用功能,选择到功能良好的药物供水产养殖业者使用,不仅可以成功地避免使用假、冒、伪、劣的“国标渔药”,还能确保药物能产生出防控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功效。
采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对其他种类的水产用投入品的使用功效进行评价。如对水产用消毒剂和杀虫药物功效的监测和评价,即利用“水产养殖动物疾病诊疗简易实验室”的条件,完成对养殖水体中细菌的杀菌效果评价试验,就可以根据杀菌效率评价水产用消毒剂的杀菌功能,根据产品的真实杀菌功能,选择水产用消毒剂并按照其真实的杀菌功能使用药物,就可以避免选用假冒伪劣的水产用消毒,同是也能保证消毒效果。总之,对于水产养殖业者而言,只有能确保水产用兽药防控疾病的功效,才是实现减量用药的保证。
三、做到在治疗疾病时精准使用水产用兽药,是实现减量用药的关键
随着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环境中的各种致病性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抗药性是在不断变化的。而采用抗生素治疗由各种致病菌引起的疾病,也是存在着“量-效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的,这意味着在一定的范围内,所使用药物的效应与靶部位的浓度成正相关,而后者决定于用药剂量或血中药物浓度。
对水产养殖动物致病生物对药物的抗药性变化实施长期监测,及时发布全国各地病原生物对常用药物耐药性变化状况,既是科学防控水产养殖动物(对病原生物耐药性变化的监测,是人类医学以及养殖畜禽动物疾病防控均是需要的)各种疾病所需要的,也是贯彻我国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4部门联合制定的“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需要。
我国的农业农村部已经下达了“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检测计划”,切实弄清动物源性致病菌对各种抗生素耐药性的变化状况,科学地指导水产养殖业者做到精准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才是避免盲目、滥用抗生素类药物的有效对策。在不知道各种致病菌对各种抗生素药物敏感性的前提下,盲目甚至滥用抗生素几乎就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我国的水产养殖业管理部门,需要努力贯彻农业农村部颁布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检测计划”,确实做好对水产养殖动物致病菌耐药性变化状况的监测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实施科学地指导水产养殖业者在治疗水产养殖动物疾病,做到精准使用水产养殖用兽药,这也是减少抗菌药物用量的重要途径。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如果我们依然只是坚持空喊“减量用药”的口号,而没有实实在在的努力与行动的话,我国滥用药的问题是不可能获得改善,“减量用药”的目标也是难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