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希望工程”,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场景应该是那张照片。不用再说太多废话了。这就是我们都记得的大眼少女的“希望工程”宣传照。
那已经是30年前的事了,突然闯出来的一张黑白新闻写实照片火遍大江南北,照片中大眼睛的小女孩一夜之间命运发生了逆转,所有人都从她那双纯真中又带着些惊恐的眼睛里读出了四个字:我要读书。
已经三十年过去了,2021年11月16日,在“安徽希望工程青少年眼健康关爱计划之明眸行动”的活动现场。
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同时也是这次活动的爱心大使的苏明娟说:“我想告诉我们身边的孩子,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孩子,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因为只有拥有自己一双明亮的眼睛,才能够用这双眼睛去看看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苏明娟就是那个大眼睛的小女孩,三十年过去,她的大眼睛依旧闪烁着光芒,只是不再惊恐和迷茫,化为了善意与温暖,去点亮更多孩子们心灵的天窗。
如今的她在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大眼睛》
“1991年4月 安徽省金寨县三合乡中心小学 苏明娟(大眼睛 8岁) 每天往24里山路刻苦求学 解海龙摄”
解海龙出门,朋友都介绍说,这是那《大眼睛》的摄影者,一说,在场来自天南海北来的大家伙儿就都知道了。
对于这张照片的拍摄过程,人们都好奇极了,甚至有身边人问他,是不是装作大老虎吓小孩才拍摄出的这张照片。
解海龙无奈地摇摇头:“到了学校,当这孩子一抬头,突然间看见我的镜头对准她的时候,她一愣,她的那种惊恐状,实际上我就要这种感觉。”
作为嗅觉敏锐的记者,解海龙想要的是什么?
“我就有意识让这张照片的眼神和我们读者的眼神对视。一双与亿万人心灵对话的大眼睛,她看你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我好像她在质问我,怎么您家的孩子生下来就能坐飞机,我们连饭都吃不上呢?”
读者不需要了解女孩的名字、年龄、家庭状况、身世背景,一切的信息都在那双眼睛里了。
只要看到这张照片,你的内心就被那双无辜的大眼睛拷问着、煎熬着,你就会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孩子、在过着这样的生活,这就是解海龙想要的感觉。
那时的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
苏明娟的家在安徽省金寨县,再说得具体一点,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
金寨位于大别山南麓,多山地,是一个被叫做“将军县”的革命老区,蒋光慈、王明和洪学智将军都是金寨走出去的伙子。
不消多说,一个地方能出不少革命先辈,既可以说这个地方人杰地灵,但也可知这个地方普通百姓的生活大概率是贫困艰苦的,受苦受难的人要站起来革命;
贫困到什么程度,直到2020年,金寨县终于完成全县摘帽脱贫。
苏明娟的家中有爸、妈、自己和弟弟四个人,父母都是文盲,她说过那时家里的生活:“全年的收入仅仅够全家吃三个月,父亲每天起早贪黑,上山砍柴、下河抓鱼,用换来的钱,买点口粮,维持生计。”
这样的生活虽然十分辛苦,其实忍一忍也能耐下去,但孩子不能不上学,不能让子子孙孙都过着这样的生活,可是,孩子的学费在这个本就困难的家庭屋顶上狠狠地撒了一把冰霜。
就像是照片简介里写的那样,8岁的小女孩苏明娟每天需要往返24公里的坎坷山路才能到金寨县三合乡中心小学念书。
这已经是她能去念的最好的学校了,即便它四面通风漏雨,课桌板凳旧得一碰就掉渣。
但这里有知识,这里能读书,这就足够满足和奢侈的了。
如果我们问一个城市中成长的小孩,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她或许会说科学家、宇航员、明星等等很未来很未来的事情,但于苏明娟而言,这些梦是不太会出现在眼前的,那时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我要读书”。
“一张照片改变命运”的苏明娟有时候也会想,如果没有那张照片,她可能会过着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的一种生活轨迹。
没有实现自己念足够书的愿望,早早地步入社会,然后承担起养家的一个重担,父母逐渐年迈,弟弟年纪还小,她必须要出去打工挣钱,像从前许多村里山里的孩子那般生活。
她和解海龙说过:“解老师,如果没有那张照片,我可能就读到高中毕业吧,如果没有那张照片,我想我后来的人生路也不会走得这么顺利,虽然我也很努力,但是我知道,因为那张照片,我的梦想也才可以不断地延伸、长大。”
吃苦,对于家庭贫困的孩子来说不是件难事,他们会很努力,却还是需要机遇来让这份努力产生价值,由这份价值把生命的广度厚度扩展开来。
“大眼睛”的售楼小姐
自从解海龙拍完那张照片后,苏明娟安宁的生活被打破了,这组照片刊出后,八个月里希望工程收到1个亿的捐款,自然而然,照片的主人公苏明娟成为了目光的焦点。
一个8岁的孩子什么都没有经历过,却每一天、每一件事、每一句话都突然要暴露在全国人民的面前,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要深思熟虑才能讲出口。
对于一个单纯环境生长的孩子而言,这并不是一件轻松事,甚至可以说这并不是件对成长有益的事。
当然,在“希望工程”的资助下,苏明娟顺利完成小、初、高的学业,并于2002年考上安徽大学金融管理系;
她的家庭状况也有所改善,父亲在镇上开了面馆,母亲在老家收板栗,日子虽然还是紧巴,年收入仅为1000多元,但不再如从前那样三个月就开始对接下来的九个月发愁。
只是,她毕竟还是一个小女孩,连从前亲切的乡里都不把她当普通人看,那种窥私的目光令她难受至极,她想不明白,成绩也提不上去,稍微有个风吹草动,风言风语冷嘲热讽就加倍而来。
因为家庭贫困,苏明娟从小就内向沉闷,与同学们沟通起来也不是很顺畅,连老师的语气都变了,各方来的关注度加剧了这种状况,她的性格更为孤僻了。
于是上大学之后,绝大多数来采访的媒体都被苏明娟婉言谢绝了,她只想要做回一个普通的小女孩。
从拍照片到上大学,十多年的日子她实在太累了,可即便如此,苏明娟难得的从学校回家,也会有一大群人跟着,对父母弟弟的思念全被乡亲们的“热情”堵在胸口,连句话都没有好好说就得离家了。
“没有,没时间想,再过些年,人们肯定会忘记我,再想起来只会是照片中的样子了。”
一次记者问苏明娟想过自己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眼睛还会这么亮吗,她便如此回答。
在一个少女的青春期里,她每天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目光的审视,在一个少女一天天成长的过程中,很少有人能欣赏她的成长,只记得她小时候的样子,不,她小时候的一张照片,那种失落可想而知。
小时候的苏明娟的愿望是读书,但当她读了不少书之后,她却很难再讲出自己的愿望了。
她不得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不少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她既然被那么多灯光照耀着、被那么多颗爱心温暖着,那她一定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否则便是辜负了社会和人们。
大一的时候,苏明娟曾组织同学到金寨县的另一个贫困村支教,那里的学校依旧破败不堪。
于是大一开始苏明娟主动要求退出中国青基会对她的捐助计划,把这些资源留给更需要的孩子们,并把学校发放的900元生活费转给其他的贫困生,自己则勤工俭学解决生活问题。
她去一家房地产公司做售楼小姐,闻风而来的媒体大写一通,说她利用“大眼睛”的名人效应去卖房子。
苏明娟感到很烦躁,自己辛辛苦苦和别的售楼小姐一样工作,却遭到这样的诋毁,她不禁问:“我为什么就不能去做售楼小姐?”
解海龙给苏明娟家里装了一部电话,装电话的钱相当于苏明娟一年的学杂费,包括苏父亲的店也是在解海龙的帮助下开起来的。
上大学后苏明娟有了自己的手机,解海龙希望他们家里能够过得方便一些。
这些年,解海龙一直与苏家保持着联络,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
但他看到苏明娟这时的状态,甚至怀疑自己当初是不是办错事、不该照那张照片,他希望苏明娟能回到平静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明亮下去的大眼睛
苏明娟的大学时光终于从喧嚣渐渐回归到平静,但当那些声音越来越小的时候,苏明娟的大学生活也进入尾声。
这几年的大学生活中,她见识过很多人、读过很多书、遇到很多事,逐渐地放松下来,不再那么封闭,也不再那么恐惧别人的目光。
谈及那些过往的烦恼,步入社会的苏明娟已经很坦然了,被问及如果再来一次还愿意有那张照片吗,她毫不犹豫地点头,那些小烦恼已经不足挂齿了,可是有许许多多的像她一样的孩子们受到了关注,有了书读。
大学毕业后苏明娟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在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担任一名职员,工作后,除了每个月给家里寄钱之外,苏明娟还把第一笔工资捐给了“希望工程”,“我给自己定的要求是每年都捐款一千元钱,前几年一直捐助一个姓汪的孩子,上班以后又捐助了其他孩子。”
如今她已经是工商银行安徽分行团委副书记,兼任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每年依旧会跑到安徽省希望工程办公室捐款,只是都悄悄地不声张。
苏明娟在共青团的任职依旧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讨论,有人认为她还在消费《大眼睛》的名人效应,有人认为她凭此当官发财。
不过,苏明娟的这份工作并没有官可以当,更不是什么厅官,她所做的是号召更多的人关注希望工程,关注公益事业。
她还成立了以自己命名的爱心助学基金,帮助更多的贫困孩子,那些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爱心、帮助和温暖,她一直在传递给更多的孩子。
关于家庭生活,苏明娟结婚了,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人们知道苏明娟有了一个女儿。
几乎所有人都第一时间会问,孩子的眼睛像不像苏明娟那样大,她都笑笑:“不大,眼睛很小的,和她父亲一样。”除了工作,她更多的时间都是留下来陪伴孩子们成长。
她说:“以后我会带着我的孩子去捐款。”
唯一让她担忧的是弟弟,弟弟的学习成绩不好,不那么爱读书,她很发愁,因为没有人比她更知道在那样的环境中读书意味着什么。
苏明娟如今和解海龙依旧保持着联络,她生女儿时,解海龙的夫人像亲人一般给她包一个红包。
无论是解海龙还是希望工程,苏明娟都十分感恩:“希望工程给了我经济上的资助和助人为乐、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今后的路还很长,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以当年那双纯洁的‘大眼睛’去看待社会、看待生活、看待人生,把今天的感恩化作明天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爱,把爱的接力棒永远传递下去。”
一个大眼睛的女孩,因为一张黑白照片而家喻户晓,她因此收获了许多帮助,也给她带来了不小烦恼,这些成长的必经之路她一步也没缺少,经历过这一切她学会了心怀感恩。
即便没有人们想象中无忧无虑的坦途,没有成为人们所期望的伟大的人,但她的成长、她的努力和优秀,依然鼓舞着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们。
从苏明娟的成长中更可以看到的是,中国的飞速发展让更多的孩子有书读,有美好的未来,他们可以做梦,他们可以相信明天一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