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抖音(抖音)和一些视频平台等主要平台上流传着关于“激素鸡蛋”的视频。
视频的大意是,现在超市、菜市场存在大量激素鸡蛋,人吃的话,其危害不小。
成年人吃的话,会干扰身体的激素水平。小孩子吃的话会影响生长发育。
视频里面也说的“煞有其事”:
(图片来源于抖音截图)
我们吃的鸡蛋中真的有激素?今天,小薇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
网传的激素鸡蛋长什么样?
关于激素鸡蛋长什么样子,视频里的“专家”是这样介绍的:
- 蛋壳比较软,一捏就碎
- 蛋清相对较稀,像清水
- 闻起来没有蛋腥味,不好吃
(图片来源于抖音截图)
说得煞有其事,但全是扯淡!让小薇来逐一戳破谣言:
1、蛋壳软就是激素鸡蛋?
(图片来源于抖音截图)
2、蛋清稀的鸡蛋就是激素鸡蛋?
解释: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若是母鸡摄取的钙含量不足,或者是缺乏阳光照射、维生素D,就容易导致钙质不能被充分吸收。
所以,缺钙的母鸡产出的鸡蛋,蛋壳就会偏软,甚至生出软壳蛋,这与是否使用激素无关。
2、蛋清稀的鸡蛋就是激素鸡蛋?
(图片来源于抖音截图)
读点书吧,蛋清的稀稠,只能说明鸡蛋新不新鲜。
解释:新鲜鸡蛋的稀蛋白占蛋白总量的40%左右,浓蛋白占总60%左右,所以蛋液就会显得比较浓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浓蛋白会变稀,所以陈蛋、旧蛋的蛋白部分会比较稀。
因此,鸡蛋新鲜就浓,鸡蛋不新鲜就稀,和激素无关~
3、蛋腥味轻就是激素鸡蛋?
(图片来源于抖音截图)
鸡蛋有没有蛋腥味、好不好吃,主要看母鸡伙食怎么样,和激素无关!
解释:比如说散养土鸡食物来源丰富,多以虫子、蔬菜、叶子为食,会有一些脂溶性的风味物质沉淀在体内,因此土鸡产的蛋,口感当然会比一日三餐固定吃饲料的鸡强。
同时,鸡蛋的口感和鸡的品种也有一定关系,但是和激素绝对没有关系。
现在很多视频号、博主,为了博人眼球,就喜欢发一些完全没有经过证实,根本经不起推敲的谣言,但是这种行为很容易误导普通民众。不是人人都有专业知识,身为流量博主,你说了,我就信了,但到最后,反而变成了自己受骗,别人受益。
所以,希望大家都能转发分享起来,别让造谣的人一张嘴,辟谣的人跑断腿!
真正的激素鸡蛋长啥样?
首先,要和大家明确一点,激素鸡蛋,真的存在!但要分两种情况看待。
1、安全的,内源性激素鸡蛋
所有的鸡蛋都含有内源性激素。
事实上,所有鸡蛋本身就含有一些激素,比如黄体酮(一种由卵巢黄体分泌的天然孕激素)。
不过,请放心,这是天然产生的、正常的,且对我们人体是无害的。
2、有害的,外源性激素鸡蛋
在大型养殖的过程中,确实有不法商家为了增加鸡蛋的产量,添加激素类饲料喂食蛋鸡,这样就会导致激素沉积在蛋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外源性激素鸡蛋”。
实事求是地说,这种激素鸡蛋对人体确实有害,但我们无从识别。
因为:外源性激素鸡蛋与普通鸡蛋从外观、口感上基本一致,肉眼是无法分辨的。
不要听信什么视频教你认“激素鸡蛋”,除非是由正规的食品检验检测中心通过仪器监测,否则都不靠谱。
目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购买鸡蛋时,尽量通过正规渠道或者从大型商超购买,这样就能大概率避免买到外源性激素鸡蛋。
不过,好在这种“激素鸡蛋”属于极少数。因为:
- 不划算:添加激素类饲料,虽然短期内会增加产蛋率,但会大大损害鸡的身体,属于“杀鸡取卵”的行为,长期如此并不划算。
- 没必要:大部分商家只要通过选择高产品种,加上精心配比的饲料、营造适合鸡生长的环境等正常、合理的方式,就可以提高母鸡的产蛋率,因此没必要冒着违法的风险使用激素。
所以,这只是极少部分不良商家所为,大家不必过分担心。
实际上,与其担心概率极小的“激素鸡蛋”,小薇认为识别鸡蛋的新鲜度及好坏,对我们的健康更加重要。
因为随着鸡蛋储存时间的增长,在微生物和相关酶的相互作用下,蛋就很容易变质,若是不小心吃了不新鲜的鸡蛋,势必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引起呕吐、腹泻等。因此:
买鸡蛋,我们真正要注意这些
鸡蛋的辨别要领,就在下方,快快收藏~
1、好鸡蛋
- 蛋壳较毛糙,并附有一层霜状的粉末,表面气孔较明显,色泽鲜亮洁净。
- 敲开以后,蛋黄成形不散开,蛋白浓稠,且蛋黄高于蛋白。
- 一般来说,保质期一周内的鸡蛋,新鲜程度是最好的!
2、坏鸡蛋
- 贴壳蛋:蛋黄膜粘附在蛋壳上,贴皮处出现黑色。
- 散黄蛋:鸡蛋拿起来在耳边晃一晃,会有震动的感觉。Ps:有一种情况,是因为运输过程的震荡所导致蛋黄膜破裂,造成散黄,这种本身并没有变质,但也要尽快吃完。
- 发霉蛋:蛋壳上出现了黑斑点。Ps:有一种情况,是因为钙和蛋壳色素分布不均匀而形成的,这种斑点对人体无害,这种斑点只出现在蛋壳外部,不会出现在内部。
- 浑汤蛋:蛋黄、蛋清混为一体,散发恶臭。
当鸡蛋出现以上特性时说明已经变质,此时就不宜食用了。
总之
只要我们注意从正规渠道、
大型商超购买鸡蛋
就能大概率避免买到激素鸡蛋
另外,还要注意的一点是:
吃鸡蛋一定要吃新鲜的!
当鸡蛋的性状出现异常时
一定要多个心眼哦
参考文献:
[1]张敬杰, 王迎祥, 周元军. 提高和维持蛋鸡产蛋率的技术措施[J].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1(0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