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悬疑电影,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
和《无间道》、《控方证人》一样,具有演员神级演技的犯罪类型电影;和《数字追凶》、《识骨寻踪》一样,主人公逻辑思维发展的小脑大片又和《盗梦空间》、《催眠》一样,都有天马科幻故事和惊悚故事的大作。
我想说,以上影片看起来的确很具有代表性,更能冲击人感官上的真实体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是它们的故事剧本创作源头大部分来自国外,缺少了一些中国特色的思想和象征。
看完国产悬疑片《心迷宫》后,我为新人导演忻钰坤多线叙事的功底所折服,更对中国当下农村精神面貌和集体意识有了新的了解,这就是我写今天这篇文章的原因。
更为难得的是,即便影片仅投资170万,不得已全部采用不知名演员,画面更是堪比网络微电影,可它还是凭借着优秀的故事和叙事,成为了近十年来拿奖最多的悬疑烧脑片。
每一部好电影背后都有一个好故事,《心迷宫》更是如此,它用多段多角度非线性叙事,以及高超的艺术手法,将一个真实的农村故事层层剥开,直击人心最深处……
多段多角度叙事环环相套,倒叙插叙融为一体
作为新人导演的处女作,忻钰坤的叙事手法堪称华丽乃至炫技。他并没有采用单一的线性叙事,而是将倒叙插叙乃至乱叙融为一体,同时多件故事环环相套,直到最后形成完整循环的一个过程。
影片以一位老人烧山意外身亡开始,交代了故事的发展背景。这时剧中所有主要人物均已到位,表面上一片安宁,背后则早已波诡云翳,并用黄欢和王宝山的冲突给后来剧情发展做出铺垫。
随着剧情推进,导演的三重线索和多人视角叙事便登上舞台。
影片有三条故事线,分别为宗耀、丽琴、以及村长父亲。他们之间的大量互动和巧合,是本片的主要看点。
从宗耀意外杀人,逃亡,再回家后却发现自己已平安无事,一头雾水的他还不知道村长父亲早已安排好了一切。原来村长通过烧尸、寻尸、埋尸、挖尸,将事情矛盾完全转移,由此诞生了一场闹剧。
影片最后,白虎似乎复活,拿着香在庙里祭拜,随后便出现了黄欢和宗耀母亲。
然而,白虎并不是复活,而是导演在电影结尾又带我们回到了原点,重新审视整个案件的发展源头,真正意义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莫比乌斯环”。
著名导演管虎这样评价道:
这不像是一部处女作,结果很巧妙,然而叙事很从容。
在这段复杂交错的时空叙事中,导演完全按照自己意图来剪辑组合,交叉使用各段情节,叙事功底可见一斑。另外,多重线索下带来多人物视角,达十人之多,不断变化的视角展示了每一个人的心理矛盾和个体形象,让观众逐渐沉浸并迷失在导演的叙事迷宫当中。
多重象征运用,隐喻村民人性迷失和复杂心事
对于片中大量象征手法的运用,导演忻钰坤曾解释到:
每一个角色,都有一个象征心事的道具。
在村长身上,它是那枚最珍贵的奖章,象征了村长一辈子廉洁为公,正直不阿的形象。在奖章丢失的那晚,亦是村长长期以来价值观的崩塌。最后奖章被埋,则隐喻了村长彻底放下心事,与过去告别。
在丽萍身上,它是那支不愿看见的拐杖,象征了丽萍复杂的心事。她想用陈自立的意外死亡换来自己的自由,这根拐杖无疑是她的肉中刺,只有将其深埋才能得到一丝心安。
在父子身上,它是那口一易三家的棺材,象征了父子俩难以逃脱的命运。棺材兜兜转转,又回到原点,回到真凶父子俩面前,为故事的轮回画上了终点。
除此之外,影片里还有一处重要隐喻。
它是电影里多次播放的大猩猩,一方面在导演复杂交错的时空里,为观众理清了一条时间线,即事件看似前后发生,其实都是在一个晚上;另一方面则象征了人类最为原始的欲望和人性。
猩猩,作为人类最为原始状态,不受文明和道德伦理束缚,这就如同这群迷失的村民。没有文明和伦理道德,即便是如村长这样的好人也会迷失在洪流之中,是导演极具戏剧化的嘲讽。
在著名导演奉俊昊的经典恐怖片《汉江怪物》以及国产金马奖影片《嘉年华》中,同样也有大量象征手法的运用。
从怪物、汉江、下水道到梦露雕塑、金鱼、电瓶车等等,它们的象征意义和本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奉俊昊作为类型叙事的佼佼者,处女作同样也是拿奖无数,被后辈反复学习。由此可见导演本身的特色电影风格和艺术手法,值得我们倍加期待。
黑色幽默和悬疑反转,突出传统农村集体意识的迷失
分析心理学家荣格在著作《论分析心理学与诗的关系》中首先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
简单地说,集体无意识就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而之所以能代代相传,正因为有着相应的社会结构作为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支柱。
怎么理解?说白了,从众心理便是集体无意识的一大体现,而集体无意识可以说指的是我们被社会、道德、家庭、父母、乃至基因遗传等种种意识或潜意识引导的价值导向。
在影片里,导演主要运用黑色幽默和悬疑反转的叙事风格,突出地展现了当下传统农村集体意识的迷失。
丽琴本来也打算杀死陈自立,第二天就被告知陈自立已被烧死;大壮本欲借机上位,却偏偏又遇见了大活人陈自立;还有村长为证明陈自立活着,却又一个电话无意让他坠崖身亡的巧合。
这其中,有丽琴和王宝山对于家人的背叛;有黄欢和宗耀的自私与无知;有老实人大壮想要靠杀人抱得美人归的欲望;更有整个传统农村人对于同胞离奇死亡的冷漠。
棺材,作为中国文化符号中较为忌讳的物件,却能连续反转,在一系列巧合中连换三家人,让人大跌眼镜。即便最后终于回到了它应该呆的地方,却也还是因为白家恪守风俗而不能入土,显得格外荒诞不羁。
一系列搞笑且又无奈的情节杂糅在一起,多次嘲讽深陷心迷宫中而不知悔改的村民,降低了观影的不适感。另外,本片在悬疑反转上带来的剧情张力没有奉俊昊经典悬疑片《母亲》那么强烈, 这一点或许也更加符合中国本土农村的创作需要。
如此来看,《心迷宫》在剧本上已经超越了大部分国产片,符合其豆瓣评分高于97%悬疑片的地位。
在这个村里,没有一个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即便是一辈子为人民服务的村长也会在大是大非面前迷失头脑,而像白虎这样游手好闲之人的结局则稍显悲惨。
这场闹剧的产生绝不是巧合,而是这个传统农村集体意识迷失的一个缩影。
自古以来,当地把意外死亡多归咎于烧山而避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久而久之,社会上便形成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
再加上村长父亲对孩子教育上的偏颇和强权,村里男人的家庭暴力,村里女人的步步为营,这一系列思想上的愚昧是这农村淳朴民风背后的阴暗面。
也正如影片里一句经典台词所说:
你为什么一定要问出来呢?有些事儿啊,放在他心里,像石头一样压他一辈子,他一辈子就会对你好。你要是问出来了,那这石头就搬到你心里了。
本片故事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这样荒诞不羁的闹剧可能就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导演忻钰坤的处女作题材聚焦于当代农村,展示了中国社会文明和物质发展还不够均衡的现状,更呼吁我们反思它,重视它,改变它。
结语
《心迷宫》仅耗资170万,便成为近十年来拿奖最多的悬疑片,证明了一个道理:电影的灵魂在于故事,有了好的故事,才能有好的精神内核,从而给看完后的我们留下点什么。
作为新人导演,忻钰坤还将悬疑片经典的叙事手法和艺术形式融入了,这部中国传统农村题材电影当中,在叙事类商业片中形成了一股清流与本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