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全国退伍军人信息调查中,辽宁省海城市现场收到了厚厚的包裹,这个包裹是一位老人在女儿的陪同下带来的。
工作人员打开后发现是一张残破的立功喜报,上面写着
“……贵子弟张贵斌同志自参加我军以来,一贯努力为人民服务,深得全军嘉许,最近在塔山阻击战中英勇顽强,经评定立一大功,特此报喜……”
这位送来包裹的老人便是喜报中所提到的作战英雄,也是本文的主人公张贵斌。
张贵斌的立功喜报
女儿陪张贵斌老人到场,在此之前,她一直不知道这份喜报的存在,也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一名深藏多年的战斗英雄。
这份藏了70年,已经泛黄的喜报,彷佛诉说着张贵斌老人的英雄事迹,把我们再次带回到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
1926年12月,张贵斌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市小码头村的一户贫农家庭。和当时许多穷苦人家的孩子一样,张贵斌早早地做家务,出工干活,帮助父母维持家庭生计。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张贵斌的父亲有一次把地主家的驴弄丢了,地主恶意惩罚报复,用马车从他父亲身上碾过,当时人就不行了。父亲的去世使张贵斌的生活雪上加霜,也让他的心中产生了对旧社会的愤恨。后来,张贵斌与邻村的一名姑娘结了婚,日子虽说依旧贫苦但还算平静。
张贵斌
1948年,国民党队伍来到张贵斌的家乡,在周边不停搜捕壮丁充军,张贵斌的哥哥不幸被抓,而他自己因为上山砍柴躲过一劫。
不久,鞍山解放,张贵斌碰到了解放军,怀着对国民党的痛恨,张贵斌毅然决然地告别了正怀有身孕的妻子,参加了革命队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后勤部担架营2连3排12班的一名战士。
张贵斌当兵不久,就爆发了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央指示南下,攻打锦州,以对东北的国民党部队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蒋介石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命令沈阳的廖耀湘兵团西出增援锦州,同时从华北经葫芦岛海运精锐部队东进扑向锦州,以图对东北野战军形成反包围。国共双方的军事部署,最终在广袤的辽沈大地上演变成一场关键的大决战。
为了给攻打锦州的部队争取时间,而不至于被国民党东西夹击,东北野战军司令林彪决定在塔山拦截国民党东进兵团。
塔山其实不是山,只是一个村子的名字,它是国民党部队东进的必经之路。附近的几个小山丘,成为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唯一的阻击阵地。
塔山阻击战
双方的实力对比:国民党的东进兵团共11个师,十多万人,还有海军和空军的炮火支援;而我军则只有两个纵队,外加两个师,一个炮兵旅,共八万余人,正面防线主要是四纵这一个纵队一万多人。无论是军队数量还是装备火力,东北野战军均处于绝对劣势。
张贵斌跟随部队奉命来到塔山前线,参加了这场惨烈的阻击战。虽然当兵时间不长,但张贵斌表现勇敢,在七天六夜的战斗中,他一边抢救伤员一边战斗,始终坚守在阵地上。
张贵斌最初只有两枚手榴弹,扔完后,没有武器的他只能冒险从敌人身上抢,抢到枪后就向敌人射击,没有子弹了,就再去找枪。
就这样,敌人进攻时,张贵斌就端起枪射击;敌人撤退后,他就跳出战壕去抢救受伤的战友,刚开始用担架抬,担架不够了,就背着或者抱着,轻伤就搀着。
就这样,张贵斌总共救了20多名战友。虽然敌人数量远远高于我们,敌人的装备也更加优良,但解放军顽强作战,没有一个贪生怕死,死守阵地,绝不退后一步。
塔山阻击战的战场旧照
敌人的狂轰滥炸,将塔山变为一片焦地,连土都被炸松了。久攻不下的国民党军队愈发着急,连续发动集团冲锋,战斗进入白热化,敌我双方甚至进行了白刃战,防御阵地也是几经易手。
激战中,敌机投下的一枚炸弹在张贵斌身边爆炸,他先是一阵晕眩,然后发现自己左腿被弹片削掉一大块肉,但战况紧急,张贵斌顾不了那么多,立马从地上抓起一把土面子抹到伤口上,再用绑腿的长布条简单地包扎了一下,马上又抄起枪投入战斗。
锦州战斗结束,而国民党增援锦州的东进兵团被死死地拦在塔山防线,始终未能再进一步。塔山阻击战取得了胜利。
“打完仗,全连120多人只剩下我们3个人。我们最后能赢凭的就是不怕死的精神。”回忆起当年的惨烈战斗,张贵斌脑海中回忆起一个又一个战友,他甚至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但是这些战友都在战场中,在他眼前倒下了。
他们没能看到新中国的成立,没能过上战后安稳的生活,相较之下,张贵斌觉得自己是万分幸运的,至少还活着。
“塔山没有山也没有塔,参加塔山阻击战的烈士们就是山,就是塔!”
张贵斌
因在塔山战斗中表现英勇,张贵斌被授予“人民功臣”荣誉称号,记大功一次,并于1949年2月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同年张贵斌在北京接受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二十出头有点青涩的张贵斌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内心既兴奋又有些腼腆害羞,与毛主席握手时,张贵斌激动地没说出话来。
这次检阅,更增加了张贵斌作为解放军的荣誉感,坚定了他为新中国抛洒热血的决心。
后来,张贵斌继续跟随部队南下作战,转战了大半个中国,期间打武汉、占长沙,多次立功,也受了不少伤,直到南下攻打桂林时张贵斌受重伤,经过三天三夜的抢救才苏醒,最终不得不离开前线。
离家参军多年的张贵斌,从来没给家里写过一封信,一来是因为战事紧急,二来是不想让家里人担心。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张贵斌的妻子丁凤珍,却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他,没有丈夫的日子是困难的,她靠着编草鞋生活,同时照顾家中老小。
最终在1953年,丁凤珍收到了张贵斌来自广州的家信,从来没出过远门的她当即决定带着女儿去广州看望丈夫。
一路辛苦奔波抵达广州,迎接的战士热情招待了她们,她们享受到了军属的优待,还和丈夫一起拍摄了第一张全家福,这张照片一直在相册中保留至今。
张贵斌夫妇
没多久,张贵斌的伤病复发,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他于1954年主动提出了复员。
张贵斌放弃了组织提供的留在大城市的机会:广东省广州市海关和湖北省汉口市公安局,选择回到家乡搞建设,也可以尽心照顾父母。
从部队复员回到家乡后,张贵斌把立功证明偷偷地藏在柜子里,没有再向别人提过自己的过往。此后,几乎没有人知道张贵斌在部队立过功,只知道他是一名退伍军人。
儿女、邻居、单位同事都只知道他是一个打过仗的老兵。生活中,他给别人的印象就是一名老实巴交的农村人。工作上,又是一位吃苦肯干的共产党员。
虽然离开了部队,但张贵斌依然保持着军人的优良作风。回家后,张贵斌先是担任小码头村党支部书记,他的第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组建生产社。
组建生产社需要资金,然而当时村里并没有多少钱,张贵斌就用自己的全部复员费100元,给生产社买了3匹马和1辆大挂车。这一大笔钱当时值5间全新的大瓦房,而张贵斌全家6口只住着3间草房。
之后,张贵斌担任了信用社主任,有一些困难户还不上贷款,他会自掏腰包帮这些人还上。不仅如此,周围有人看不起病,吃不起药,张贵斌也会施以帮助,给他们买青霉素、链霉素等药品。
当时还是个孩子的李思恩,回忆起张贵斌时颇为感恩,除了日常的帮助外,他父亲的葬礼也是张贵斌一手操办的。当时有人会说他傻,白吃亏,但更多的村民会赞扬张贵斌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
张贵斌
1962年,张贵斌被上级安排到到西柳供电所工作,担任会计,张贵斌每天工作到深夜,对于用户电费收取工作做到极度准确,保证用户不吃亏、国家不损失。
次年,张贵斌升任所长,恰逢农村电网进行大改造,要让老百姓都用上电。张贵斌一想到能让全村通电,就浑身充满干劲。他拖着带伤的腿,和全所职工一起参加一线劳动,抬电杆、架线路,甚至连吃住都在施工现场,一个多月都不曾回过家。
之后张贵斌又到农电局物资供应站工作,负责器材库。主要工作是从火车站接运器材。各种电线电杆变压器到站后,需要用人力装上马车,一车器材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运输完。
张贵斌与同事需要赶着马车去车站接货,经常半夜三更才能回到家,但在张贵斌以身作则下,大家都没有发出怨言,反而更加积极。
“以前都是点洋蜡或小油灯,现在通电,电灯亮了,老百姓的心也亮堂了,我心里觉得更亮堂。”张贵斌说,无论身处哪个岗位,都要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党员就是要一心为民,不能只想着自己。
海城市农电局老局长郝俊成是张贵斌的老同事,和他一起共事多年,竟然也是媒体披露后才知道张贵斌原来是战功卓著的大英雄,在郝俊成的印象中,张贵斌在工作上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他平常和气谦虚,从来不向组织提有关个人的要求。
张贵斌
1978年,张贵斌离休。当时正值器材库扩建,组织上需要详细了解过去30年间物资存放的信息,需要一位有责任心的人,张贵斌当仁不让,于是海城农电局特返聘张贵斌负责扩建工程。
从生与死的战火中走出的张贵斌,艰苦朴素已经成为习惯,对日常生活中名和利丝毫不看重,深藏功名,唯有一颗感激报恩的心,将自己的余生奉献在家乡的建设上。
张贵斌穿着一向简单朴素,他不让儿女给他买新衣服,他说,有两件衣服换洗足够了。张贵斌和老伴丁凤珍十几年间一直住着只有31平方米的老房子,里面有几十年的陈旧家具,连个像样子的厨房都没有。
张贵斌老俩口最初住的地方缺少暖气,年纪大了后老俩口受不了冻,无奈之下,才决定换房子。但舍不得花钱的张贵斌看中了一套旧房子,面积很小,但他坚持说,地方足够两人住了。
张贵斌和丁凤珍结婚有70多年。可以说,丁凤珍基本没享过福。丁凤珍也没有怨言,说自己是农民,习惯了贫苦日子,现在国家每个月给几百元的补助,已经很好了。
丁凤珍认为,两人一起平平安安的生活,家庭和睦,比什么都强。对于后事,张贵斌早就嘱咐过儿女,死后在他身上铺一面党旗,其它什么都不要。
按照规定,张贵斌作为离休干部,生病住院费全额报销,但他每次生病住院,只要稍微恢复,能下床行走,就会让女儿办理出院手续。张贵斌内心认为,回家养病是帮国家省钱,给国家减轻负担,而且这些费用可以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买药张贵斌也不去报销。他说,国家给自己发的工资足够了,不能再花国家的钱。因为战争导致腿部伤残,落下病根,每当天气转阴转冷,张贵斌的腿部伤处便疼痛难忍,老伴丁凤珍只能帮他按一按再热敷缓解一下。
张贵斌早已习惯了战争留下的疼痛,每当发作时,他会因此想起那段峥嵘的岁月。想到那么多战友都永远留在了阵地上,自己还活着,过上了好日子,应该知足了。
现今,张贵斌的三个女儿都在农村务工,儿子继承他的工作,在镇上的供电所当管理员。张贵斌坚持通过新闻了解国家大事,学习文化常识,而且还要做笔记。
张贵斌在部队时曾接受过两年的简单文化教育,他永远会感激党和军队给了他文化知识,给了他和平安稳的生活。因此,张贵斌才会为大多数人考虑,为国家考虑,做一个无私的人。
张贵斌夫妇
2019年,10月1日,张贵斌老人早早地端坐在电视机前,穿上洗干净的军装,胸前戴上亮闪闪的勋章,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张贵斌边看边说着,他要替已经死去的战友多看看,看看如今中国的强大与繁荣。
不久后,张贵斌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一起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重返当年的战场,仔细看着、抚摸着烈士纪念碑上的姓名。这么多年,老人经常念念不忘的就是那些牺牲的战友,这一次参观圆了老人纪念战友的一个梦。
自从张贵斌老人事迹曝光后,他的生活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就在2019年底,海城市市政府为了改善战斗英雄的生活,决定为张贵斌老人购置一套新房。市政府想要解决老人困难的心是真诚的,派人来询问张贵斌本人的意见,但老人依然选择了附近一套68平米的二手房。
邻居们都来劝说他要选择一套好一点地段,大一点面积,配套设施全面的房子,然而张贵斌老人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最终搬进了他看上的这一套旧房子。
张贵斌老人
2020年,武汉爆发新冠疫情,张贵斌老人将自己省吃俭用攒的一点积蓄全部捐了出去,继续为国家做贡献。
老英雄张贵斌一生深藏功名,甘于奉献,不计名利。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始终站在社会发展的最前线。
近两年,张贵斌多次被邀请参加会议,颁奖典礼等,他虽然腿脚不便,但只要一提是为援鄂的医护人员颁奖,他说什么都要亲自前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新时代,新征程,需要像张贵斌这样的榜样来帮助我们铭记过往历史、凝聚发展动力、树立社会自信。在未来的道路上,更需要千千万万的新一代建设者从张贵斌老人手中接过革命的精神火炬,让它燃烧得越来越旺,去照亮未知的前方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