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书评创作大赛#
(特别提醒:本文的主要观点和论证内容已投稿到某国家级期刊,著作权已得到妥善保护,不得侵犯,违者本人及相关部门必须追究法律责任。)
红楼梦中有10首令人费解的诗,这就是著名的雪姐姐新设的新编古诗。
事情起因是宝玉、黛玉、宝钗等人在暖香坞制灯谜,这些灯谜都是一语双关的谶(chen)语。
待众人灯谜出得差不多时,压轴人物薛宝琴登场,声言“诗虽粗鄙,却怀往事,又暗隐俗物十件”,说吧一口气作了十首诗,这等文采风流,七步成诗的曹子建也得甘拜下风。
接下来书中“众人看了,都称奇道妙”,而我们这些红楼梦的读者们,却是看得一头雾水,也不知薛小妹这十首晦涩难懂的怀古诗,“奇”在何处,“妙”又在哪里。
更有旁边脂砚斋一段双行夹批“此为三染无痕也,妙极!天衣无缝之文。”遮遮掩掩,不知所云。以致百十年来,无数人为此十诗伤透了脑筋,去猜那“十件俗物”究竟是何物,实是南辕北辙矣。
雪芹本意,岂是让人猜谜乎?
除此之外,又有学者认为是暗喻书中十二钗之结局,但十诗何以对得十二人,另读诗中内容,也与十二钗经历大相径庭,所以此说法认同者甚少。
但是,尽管自清中期以来的各种解释,都不尽如人意,薛小妹这十首诗,却越来越热,无他,越是难解,越是有吸引力,人之常情也。
要解开此十首怀古诗的真正含义,切不可真去做“猜俗物十件”的猜谜游戏,而是需要从另一角度去审视它,找出十首诗中的内在联系,才能彻底解开这个谜题。
那么,这十首怀古诗究竟有何关联?它们,究竟在说什么呢?
请看下文。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十首怀古诗原文摘录:
赤壁怀古 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交趾怀古 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钟山怀古 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淮阴怀古 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广陵怀古 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桃叶渡怀古 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青冢怀古 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马嵬怀古 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蒲东寺怀古 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梅花观怀古 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此十首诗,有难有易,虚实相间。有些作者直接在诗中点了字眼,算是容易解读的;有些作者则隐真意在历史典故之中,若学问差些,无异于看天书。
不仅如此,书中后文宝钗评点“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最后两首其实也不是无考,后文评点时,李纨点明了最后两首出自戏剧《西厢记》和《牡丹亭》。
《西厢记》是元代戏曲家王实甫,根据唐代元稹所写传奇小说《莺莺传》改编的戏剧,讲的是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牡丹亭》则是明代戏曲大师汤显祖创作的剧本,讲的是杜丽娘与柳生的爱情故事。
西厢记
二曲套路基本一致,都是“千金小姐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
所不同的是,《西厢记》有个红娘牵线搭桥,搞了一出生米煮成熟饭;《牡丹亭》则带有强烈的魔幻现实主义,丽娘死后复生,最终与爱人柳生在一起,堪称明代版《人鬼情未了》,又为明代的《死了都要爱》。
我所讲的套路,即使今日,各种文学或影视作品中依然在大量使用。它主要体现在三点:
第一:是个极为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各路好汉在“凄美动人”上下足了功夫,情节越曲折离奇越好,没有九九八十一难,男女双方甭想在一起。
第二:女主角家得有钱,通常设定是官宦人家,大家闺秀。姑娘相识良人时,翩翩佳公子一定处于微末之中,必须突出表现姑娘慧眼识珠,爽点足够。
当然,公子长相必须英俊,古代女子也是颜控;再有,公子一定得是才华横溢,才貌双全缺一不可;最后,公子肯定会高中头名状元,迎娶家中苦等的美娇娘,大团圆结局。
第三:一定有个大反派,或獐头鼠目、或道德败坏,总之不是好人。此人横亘在男女主角之间,极尽破坏之能事,令人厌恶。
这类古代故事或剧本,以前我读了不少,基本上都是这个流程,很少有例外。
时代发展到今天,这种套路也有了很多变型,毕竟今人眼界信息远超古人。
其中有男女设定对换的,大家小姐变富家公子,落魄少年变贫家少女,眼熟吗,霸道总裁爱上我是也.....
在此基础上,又有英俊男师傅和美貌女徒弟、青梅竹马富家公子和美丽丫鬟、帅绝人寰的皇帝和拼搏向上的宫嫔,几乎所有热播的电视剧中,都能找到类似的影子。
当然,新作品里,反派也进化了,不再是纯粹脸谱化的形象,而是披着男二女二的外衣,但说到底,不还是“反派”么。
大家不要学我,有时看得透了些,会少了很多乐趣。
言归正传,前八首讲的历史中的人和事,《西厢记》和《牡丹亭》两部古代戏剧,却是最后两首诗的出处。
有此前提,薛小妹这十首诗,光是想想都能让人头昏脑胀,更何况解读。所以,自古以来,都无人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情有可原。
也罢,我们就来看看,这十首诗,究竟说了些什么。
第一首
《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这首不难,可以说是最容易的一首,读过三国的,都知在讲赤壁之战。
诸位不用去另外多想还影射了什么著名人物,它的意思,就是感叹赤壁之战,仅此而已。
赤壁实景
第二首
《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这首也不难,诗中有题眼,直接指明,东汉开国大将马援马伏波。
马援并未名列著名的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中,不是他功劳不够,而是功劳太大,大到连光武帝刘秀,都忌惮的程度。
诗中“铜铸”,指马原征服交趾后,所立的“马援铜柱”,后来东汉大将窦宪北击匈奴,“勒石燕然”就是学的马援。
第四句中“铁笛”二字,出自《宋史》典故“铁笛守荣”,铁笛代指“神仙”之意。
马援是中国历朝武将中,少有的被封神的几位,最著名是关羽关帝君,秦叔宝、尉迟恭两人为门神。
马援的神位是“伏波大神”,管江海之事,职责和西方海神波塞冬差不多,只不过他的管辖范围是中国海。
所以,这首诗讲的便是东汉马援的功绩,作者在诗中早已点明。
第三首
《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这首是第一个有难度的。从全诗内容看,是在说一位隐士被皇帝下诏启用,之后他不知出了什么事,不仅导致牵连甚广,也引得他人嘲讽不断。
究竟是什么人呢?
此处建议诸位先掩卷沉思一番,若有眉目,可先在评论区留言,再看后文印证;如没有头绪,直接翻下文便是。
南京钟山实景
......
......
......
......
......
......
作者君第一反应是“东山再起”的典故,谢安本于会稽东山隐居,前秦进攻东晋,孝武帝下诏请谢安出山以抗强敌,谢安指挥东晋军队在淝水之战中大胜,所以推测诗中所讲之人为谢安。
《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东晋首都在建康,即今日南京,钟山亦在南京,符合诗名《钟山怀古》。
是吗?
不是。
原因有二。
谢安淝水之战后功高震主,虽受东晋孝武帝猜忌去职,但并未牵连谢氏族人。其次,谢安并未受世人褒贬之议,毕竟淝水之战意义重大,天下人皆受其恩惠,怎会有诗中“嘲笑频”之语。
谢安生平,只符合前半首。
除此之外,那还有人选吗?
有!王安石。
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王安石因母亲病逝,辞官回江宁(南京)守丧。宋英宗即位后,多次征召王安石入朝,王安石均借故推辞,拒绝入朝。
宋英宗只做了四年皇帝,就龙驭归天,长子宋神宗登基即位。
神宗久慕王安石大名,下诏起复王安石任江宁知府。熙宁二年,神宗拜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举国托付。熙宁三年,王安石又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掌宰相大权,至此,掀开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熙宁变法”大幕。
王安石雕像
王安石变法,触动了势力庞大的保守派利益,在保守派领袖司马光带领下,北宋朝堂新旧党争日益激烈。
熙宁七年,变法基本宣告失败,王安石被罢相,至此以后,新党中人尽皆贬谪,牵连极广,王安石亦备受时人指责。虽后来王安石又有短期复起,但终归大势已去,返回江宁后,病逝于钟山。
王安石变法,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始终毁誉参半。反对者,无不言“王安石乱天下”,此等争论,即使今时今日,仍未平息。
所以,诗中才有“莫怨他人嘲笑频”之语。
这一首,说的便是北宋王安石。
第四首
《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韩信,第一句胯下之辱,第二句位封齐王,第四句是他一饭千金的典故。
这首诗不复杂,诗中所指,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写得清楚明白。
第五首
《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此首诗难度适中,主要是诗中有个词眼,“隋堤”。
这个典故颇有名,后蜀何光远《鉴戒录·亡国音》:炀帝将幸江都,开汴河,种柳,至今号曰“隋堤”。
白居易诗作《隋堤柳》: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萧萧,三株两株汴河口。
周邦彦词《兰陵王》: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隋堤,隋炀帝杨广所建,诗的第一句“蝉噪鸦栖”,也出自杨广留存不多的诗中。
“露浓山气冷,风急蝉声哀”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诗的第一二句都与隋炀帝杨广有关。
第三句讲隋炀帝风流成性,第四句则是杨广身后名声不好,“惹得纷纷口舌多”。
这首诗,说的是隋炀帝杨广。
歌剧《大运河》剧照
第六首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较高难度的来了,好在有个题眼“六朝”,至少让人能知晓,诗中所讲人物的大概历史时间范畴。
第一句“衰草闲花映浅池”,起句就是一副破败景色。
古人诗词中一说起六朝金粉,大多是衰败颓退之情景,比如指代东晋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又有杜牧诗中南朝陈“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倒也是个有趣的现象,诗人们似乎很多都不待见南六朝。
第二句“桃枝桃叶总分离”,同诗名中“桃叶渡”一起,讲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典故。
王献之有个爱妾,唤作“桃叶”,两人的爱情故事极为凄美,流传千年,估计看到这,不少人又要去搜搜这故事了,慎重提醒,小心狗粮吃到饱。
至今南京秦淮河上,还有个“桃叶渡”景点,是年轻男女约会的圣地,据说单身人士,从不去那里,去了会倍受打击。
诗中“桃枝”是桃树主干,指的是王献之,意为王献之长期离家为官致两人分离之事。
秦淮风光实景
第三句就字面意思,真正的麻烦在于第四句“小照空悬壁上题”。
“空悬壁上题”好理解,题壁诗空留于石壁之上。只是,这“小照”又是谁呢?
王献之虽然也是诗人,但和“小照”这两字完全无关。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很长时间,直到薛小妹十首诗都快解完了,从整体反观审视,我才知作者究竟讲的是谁。
诸位看官则无此烦恼,因为我马上就会说出答案,由此观之,初行探索者,何其艰难,叹!叹!
小照,既不是倚天中紫衫龙王的女儿小昭,也不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这个词,说得是两个大男人。
谢朓,南朝齐著名诗人,大族陈郡谢氏族人,与“大谢”谢灵运齐名,世称“小谢”。
李白有诗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鲍照,南朝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一生著作等身,有“文宗学府”之称,李白曾专门学习过鲍照诗作。
“小照”,即为谢朓与鲍照。
这首《桃叶渡怀古》,举出三位南朝时期代表性人物,讲的便是六朝风流。
第七首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一眼看去,诗名中含“青冢”二字,再看诗歌内容,似乎说的是王昭君,的确也说的是王昭君。
昭君出塞扮相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意杜甫这首中标黑的诗句,两诗一比较,便知雪芹此诗源头正是杜甫大作。
“黑水”,即现在大黑河,位于今内蒙古境内,蒙语名伊克图尔根河。
青冢,即昭君墓,内蒙古4A级旅游胜地,位于今呼和浩特市,门票价格50元/人,有点小贵。杜诗注解:北地草皆白,惟独昭君墓上草青,故名青冢。
这首《青冢怀古》,讲的正是昭君出塞。
第八首
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这首太容易,一看就知讲的李隆基与杨贵妃马嵬坡之事。
诗中第一句“寂寞脂痕渍汗光”引用了白居易《长恨歌》“温泉水滑洗凝脂”;
第二句“温柔一旦付东洋”,也来自《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
这一首,说的是杨贵妃。
《妖猫传》杨贵妃剧照
已经解析了八首,不知诸君是否已看出一丝端倪。
前文讲过,不要去猜谜,因为这十首诗,它根本就不是谜语。每一首,都指代了历史上的某个人或某件事。
这些人或事,有些讲的浅显,有些则很隐晦,全部解析出来,实非易事。
前八首是宝钗讲“史鉴上有据的”,可归作一类,我们排列一下,就可以发现红楼作者费尽心思,也要暗藏于其中的规律!
注意,本文的真正重点,来了。
第一首—《赤壁怀古》—赤壁之战—三国
第二首—《交趾怀古》—马援—东汉
第三首—《钟山怀古》—王安石—宋朝
第四首—《淮阴怀古》—韩信—西汉
第五首—《广陵怀古》—杨广—隋朝
第六首—《桃叶渡怀古》—王献之等—六朝
第七首—《青冢怀古》—王昭君—未知
第八首—《马嵬怀古》—杨玉环—唐朝
诗中影射的人或事,都不是重点,真正重要的,是这些人或事,所一一对应的朝代。
按序排列,更为直观。
西汉—东汉—三国—南六朝—隋—唐—宋
除秦和元没有,历代中原王朝的顺序依次排开,这,就是红楼作者深藏于薛小妹新编怀古诗中的真正秘密!
细心的读者肯定注意到,王昭君那首《青冢怀古》对应朝代标注的“未知”。
是的,昭君是西汉之人,如果对应西汉,则与前面《淮阴怀古》韩信所对应西汉有所冲突,作者精心安排的架构,就不该有冲突,也不可能有冲突。
因为,王昭君真正对应的,是元朝。
薛小妹做十诗的原因是:“从小儿所走的地方的古迹不少,我如今拣了十个地方古迹,做了十首怀古诗”。
她是因为去了十个地方,作出的怀古诗,所以,她去的地点这个因素,比诗中内容更重要。
昭君墓青冢、黑水所在之处,是为蒙元发祥之地,昭君一诗所影射朝代,正是元朝。
从西汉到元,即为前八首诗中隐藏密码。这些朝代,均为明清两代承认并传承有序的天命正统王朝,元代,明朝也是承认的。
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秦在哪里?明又在哪里?明之后的清,又在哪里呢?
兵马俑实景
秦,关键就在韩信身上。
韩信,横跨秦汉两朝,出生于秦始皇十六年,在汉高祖十一年被刘邦所杀。他本质上是处在秦汉交替时期的中间人物,所以,韩信一诗,实是影射秦汉。
青冢代元,韩信秦汉,因此,前八首所指代的朝代真正顺序是:
秦汉—东汉—三国—南六朝—隋—唐—宋—元
很好,看来就只缺少明清了,恰好还有两首诗不知道谜面。想必,这最后两首,一首应该是指代明朝,一首是影射清朝了吧。
大概正常人都会这样想,只是作者君正好是那个不正常的。
因为,如果只是这么简单,红楼作者还费劲心思借薛宝琴之口,给我们出谜干嘛呢,直接让薛宝琴念个朝代表岂非更省事。
红楼作者,乃千古奇才,也是真正的鬼才。
最后两首诗,他偏偏不写“史鉴上有据的”,而是找了两支人尽皆知的戏曲来作诗,一曰《西厢记》,一曰《牡丹亭》,来隐藏他真正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思想。
如果您已看到这里,记得关注一下作者君,然后再点个赞,最好再转发一下,不然作者君都不知如此无私分享,又辛苦写文为哪般了。
最终谜底,将在下篇中揭晓。
请点击:深度解析:红楼疑云,“薛小妹新编怀古诗”究竟在说什么(下)
重要文章推荐:重磅深度大文:《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不是曹雪芹?
深度解析:《红楼梦》秦可卿历史人物原型追溯(上篇)
深度解析:《红楼梦》秦可卿历史人物原型追溯(下篇)
特别声明:本文中内容多为开创性学术观点,版权已作登记及受到保护。非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引用本文中内容(头条用户进行原文转发、分享不受此限),更不得用于营利性经营活动,违者本人和有关部门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及赔偿,版权保护,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