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一部纪录片结构的电影,全长104分钟,由法国瑞士和西班牙联合出品,这部电影主要描写了覆盖地球表面超过百分之七十的这片“蓝色帝国”,导演雅克以探索者的角度带来完整地认识了海洋,这部纪录片耗时六年才拍摄完,动用了400多人的团队。
01向阳花剧作结构之美
汪峰的《向阳花》这首歌不但切合《海洋》的主题,也反映了《海洋》这部电影的结构。从形式上来看本片是片段、环式结构。基本上是分篇章叙述故事,表面上看来十分的零星松散,实际上却是一片片花瓣一故事,围绕同一个“花心”主题。每一个松散的小故事都是为赞美生命、保护海洋这一主题服务。偌大的海洋,除了这一表现方法,你还能怎么办呢?
影片的结构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表现海洋景色之美、海洋生灵之美、海洋及其居民和谐之美。充满活力的海豚、优雅的鲸鱼、色彩艳丽的海蛇…它们拥有美丽的外形、无限的活力和顽强的生命。这个时候它们都在自己的生活中自由“翔”,尽展独特的生命之美。
第二个层次则是表现海洋在美丽温情之下掩藏的腥风血雨。鲸鱼一口就食了数以万计的小鱼,成群的海豚在“优雅”地猎捕沙丁鱼,像鬼魅一样的信天翁叼走刚刚出壳的幼龟,凶猛的虎鲸在平静的金色海面撞断海豹的脊椎,残忍的人类为了鱼翅大肆猎杀鲨鱼,生活垃圾占领海洋生物的息地……这些生物之间的矛盾是为了展现另一种真实的海洋,另一种海洋生物们的真实的生存状态。它们是美丽的,是拥有温情的;它们同时也是残忍的,也是危险的。作者通过这一层次来表现一个立体的多面的海洋和海洋生态系统。而同时也揭露人类的贪婪自私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第三个层次则是由前两个篇章引出来的总结:海洋与其中的生灵如此美好也如此独一无二,无论生与死都是一种存在,千万年来回环往复、生生不息!而人类的到来,打破了千万年的平静,人们为了一己私欲就肆意害、毁灭它们。我们应该感谢自然为我们提供的资源,同时抱有对生命的怜惜和敬畏、对自然的敬意。
02万物皆有灵,探索生命之美
雅克・贝汉的纪录片永远都会和美相伴。不管是生之美,还是死之美。鲸鱼缓缓游动时优雅的尾鳍,海蛇绚丽的皮肤色彩,水母透明的肢体,海豚流畅的肌理线条…各种知名的不知名的海洋物种的外表展现,是形式之美。而龙虾和蟹在海底打斗中的你进我退,你来我往,敏捷地跳跃腾挪,观察敌人时微动的眼珠,这场战斗像极了打斗场上战之间小心翼翼的试探与迅猛进攻这是速度与智慧之美。成群的海豚跃起,落下,在阳光下的海面上激浪成雪,然后于水下猎捕成群的沙丁鱼。海鸟们此时也抖直了羽毛,伸长了脖颈,先是一飞冲天而后直直落下,箭一般地插入水中,借着加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争取捕到食物。这些,是生命的力量之美,也是形式之美。
而人们在猎捕鱼后,只留下可作为鱼翅的鱼,将仍活着的鲨鱼残肢抛入海中,那残肢挣扎着想要游动起来,却因为永远地失去了赖以“飞翔”的“翅膀”而不可避免地直直坠入海底。猩红的血丝在蓝色的海水中扩散开来,寂静的海底看着它睁大眼睛死去。这,是毁灭之“美”。昔日的海中王,有着优雅的身姿、流畅的线条、漂亮的肌理,却在人类的屠刀下变得残缺不全,失去它的“翅膀”,不仅不能畅游,不仅没有了美丽的身形,而且还在挣扎中走向死亡。这是死亡之“美”,因为这是美的消逝,是让人心悸得比美更美的毁灭。
而卫星扫描图下,蔚蓝的海洋中被注入大量污水垃圾,这也是美的残缺、美的消逝。小小的海龟刚刚孵出,它们需要在凶残的猎食者们的层层围追堵截下爬到大海中。沙滩上,那探头探脑晃出沙堆来,然后在明知“不成功便成仁”的情况下仍用尽一切力量朝着大海快速前行的幼龟,纵然有着生命的本能驱使,但却也让人看到了飞蜘扑火的决绝。在不屈不挠的努力后便是九死之后的新生。这是生之美,更是勇气之美。
阳光下,母子相拥的海象,静静漂浮在白冰和澄净的海水中,岁月静好的画面,是爱与温情之美。蓝色的海水中,人类与凶残的鲨鱼为伴,前者伴于后者身侧,不停地收集数据。后者,则是轻摇鳍尾,优雅淡然地游过来,游过去。这固然也有拍摄者长期与之相处的努力下得来的信任,但我们却无法否认:当你和以为必定是不死不休地凶残敌人能够相伴身侧和平共处时,那确实是一种如解说词说的那般“比梦,还像梦”的美好场景。有什么能比和平更美,比干戈化为玉帛更让人心动的呢?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之美。这是影片希望人们用行动去实现的天地之大美。
整部影片,不管是外在,还是内在,都无时无刻不在展现着海洋中形形色色的美。不管这美是大也好,小也罢;是温馨也好,是冷酷也罢;是现实的也好,是期盼的也罢。导演用镜头给我们释了海洋的外形之美,它的色彩、它的植物、它的动物,海底动物们的力量之美、活力之美、生之美、死之美。不管是小小的水母,还是大大的鲸鱼,它们都有自己的肢体反应,都有自己的情感。它们是智慧的,是美的。万物有灵且美。
03弱肉强食的世界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赫胥黎的这句冷冰冰但却无比正确的话语告诉了我们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在海的世界中,这项铁律同样适用于每一个海洋生物。导演并没有营造出一个梦幻中的海洋世界,他只是将摄像机作为鱼眼,作为海中的一员,在一旁记录着海洋中的一切故事。纵然它会展现海洋的千好万好、千姿百态,但却同样会忠实记录下海洋的残酷、血腥与冷冰,告诉人们,这是一个真实的海洋,这是一个立体的海洋:它有很多面具,有美好的,也有残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海洋,也不例外。
这一主题首先体现在一个对立面上:大鱼和小鱼相互依存,但大鱼也会吃小鱼,海洋生物之间存在着猎食与共存的矛盾关系。一方面,二者因为某种需要亲密合作我们可以看到小鱼在大鱼身畔畅游嬉戏,从它们的嘴里钻来去,寻找食物。但我们同样在镜头中看到了大鱼张开大嘴吞掉小鱼的情景。例如成群的海豚国沙丁鱼鱼群。我们只看到阳光下的海面一只只海豚腾空而起划出道道优美的弧线,我们可能会以为那是它们在嬉游。然而这美丽动人的画面实际上是海在猎食。这个时候看到镜头记录的水下的画面时,我们才领悟过来:啊,原来这么美丽的生物也是会猎杀弱小者的!
其次是小海龟的出生与死亡这一对立关系上:可爱的小海龟刚刚降临世间,却要在从沙滩回归大海的路上面临敌人层层的围追堵截。海龟虽然无辜,但是,它的猎食者却不会心慈手软,所以那些一不小心动作缓慢的小海龟便在出生后极短的时间内成为天敌嘴下的食物。而这,只是因为它们与对手相比是弱势的一方。最后是人类猎捕海洋生物的场景,因为人类有先进的科技,因为人类有强大的贪欲:所以,即使是平日里在海中称王称霸的鲨鱼,也在人类的手中被肢解抛弃,更别提那些沙丁鱼、海龟一类的了。
弱肉强食在这三个场景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导演用冷静客观的镜头告诉我们:海洋不只是美丽的、神秘的,同时也是血腥的、残的。因为这里每天都会上演新生的故事,也每天都会上演死亡的故事。然而生物和生物之间的矛盾关系永远不会消失。而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永远都会存在着。相反地,这二者也是相依相伴的。这是因为有了血腥阴暗的一面,才更凸显出海洋的那一份美丽与温馨来。
04倡导和谐共生的主题旋律
“灭绝,灭绝,还是灭绝…”《海洋》这部纪录片中沉痛的解说词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对海洋中那些灵动的生物们到底做了些什么?许多的物种在人类向海洋发起征服的指令后便走向了灭绝的道路。电影中为数不多的解说词几乎都是在谴责人类对海洋所做的一切毁灭性的行为。导演用话语诘问一个自私残忍的人们:风暴之中,我们得同舟共济。难道保护海洋,我们就不能齐心协力吗?导演通过对人类残忍地猎杀鲨鱼,将垃圾倾入海洋,污染海水等行为的揭示来责人类的目光短没和愚无知。
同时,拍摄者也明确希望人们能够合作起来,一起保护海洋,保护这片蓝色的圣地。不仅仅因为它的美,更因为它的独一无二。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前面所有的关于海洋的美好的、残酷的展示,都是为了后面这一大主题的提出所服务的。因为海洋是美丽的,也是立体多样的,所以我们不能够因为一已私利就肆意毁坏它。即使物竞天择、弱肉强食在海洋世界里是不变的铁律,但是人类却不能以此为借口抽杀。人类为了避免海洋这片圣地的消失,也同样是为了维持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之美,需要保护海洋,与海洋和平相处、和谐共生。
纪录片类型的电影大多给不了我们传统“大片”的激情,很多人都认为纪录片电影太过无聊,然而《海洋》这部纪录片却避免了这一问题,给人们展现了一个充满生命之美的还对世界,这部影片曾经获得过法国电影凯撒奖的最佳纪录片奖,是中国上映的纪录片电影中票房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