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教育部官方网站显示,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华中科技大学宣布了中共中央的任免决定,李源远不再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担任校长职务。特别是郑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据此前新闻报道,原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邵新宇,今年9月已任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软科(ID: zuihaodaxue)注意到,此次上任的新校长,是华中大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领导班子继续保持“双院士”搭档。
华中大历任校长
均是院士,校友居多
2000年5月26日,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组建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也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自2000年组建以来,华中科技大学经历了6任校长:周济、樊明武、李培根、丁烈云、李元元、尤政。6任校长都是两院院士。除李元元外,其他5位校长之前都曾在华中科技大学求学或工作过。
周济:1946年8月26日出生于上海,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原武汉市市长,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 ,原中国工程院院长。1978年-1980年,在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1997年6月-1999年12月,担任华中理工大学校长。
樊明武:1943年7月8日出生于湖北沙市,回旋加速器专家、磁铁理论与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1965年从华中工学院毕业,2001年至2005年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李培根:1948年12月27日出生于湖北武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校长。1981年从华中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2005年至2014年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丁烈云:1955年11月22日出生,男,汉族,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人,土木与建筑工程管理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获同济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5月-2003年6月,任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主管科技产业工作)(正厅级),而后担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东北大学校长。之后于2014年6月-2018年10月,再度回到华中科技大学任校长一职。
新校长尤政
华中大本硕博校友,回母校做大事
公开资料显示,尤政,1963年12月2日出生于江苏省扬州,机械电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常委、副校长,未来芯片北京高精尖中心主任。
值得一提的是,1981年至1990年这9年的时间尤政都是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前身华中理工大学度过的,尤政于1981年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先后在机械工程系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1990年至1992年,尤政在清华大学光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研究;1992年博士后出站后在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工作;1994年晋升教授;1998年至2000年担任英国萨里大学空间中心访问教授;2005年至2007年担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主任;2005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2007年至2012年担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第三任院长;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5年担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21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据了解,尤政长期从事微系统技术及空间应用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基于微纳技术的航天器功能部件微型化技术的研究,研制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微型化、高性能的空间微系统并实现了在轨应用。他提出了基于微纳技术的新型超级电容器设计方法,研制出多种超级电容器在新能源汽车及多型武器装备中得到成功应用。
此外,尤政还作为总负责人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颗“NS-1”纳型卫星(2004年)以及“TH-1”、 “NS-2”等多颗微纳卫星。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政府图书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0余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2部,译著2部。
“想做大事的尤政”
本硕博均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尤政,在2016年5月参加华中科技大学“院士回母校”活动时,曾说到:“1994年我在清华提正教授的时候,当时不到30岁。校刊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想做大事的尤政’,我没说这句话,他演绎了这句话。后来我2013年当选为院士的时候,就问我,你当初说这话是不是有所指啊?我说,没有,华工非常好,我非常想回去。我之所以到清华来,我还是勇于竞争的,想干更大的事情,想有更高的舞台,记者把它演绎成‘想做大事的尤政’。我想,一个学校的历史会对每个人有影响,当初我们在的时候,杨(叔子)老师还不是院士,还没有一个突破,根本不可能想这件事情。但是别人常说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想在当今的条件下,我们华工的学弟学妹们应该有这个远大抱负。”
华中科技大学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从清华归来的尤政院士,接任母校校长,如何推动华中大“做大事”,值得我们所有人的期待。
搞科研,孜孜不倦
对于搞科研,尤政院士有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搞科研就跟跑1500 米一样,跑到 800 米的时候很多人觉得那口气上不来,就下去了,但坚持着就过去了,这 1500米就跑完了。我在学校做课题的时候,当时我们承担国家的一个重点项目,白天做实验做不出来,着急得不行,后来晚上实验就做出来了,老师白天一看又不行,所以后来我们就真的觉得很绝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后来发现确确实实是我们对环境的分析不够,我们做的是一个纳米的测量仪器。白天外面大马路上汽车很多,一震动噪声就全部上来了,到了深更半夜四五点钟的时候静下来了,就做出来了。这么一个事实让我们认识到,环境对我们测量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我们不是夜以继日的去做这个实验,我们就不可能抓到晚上那相对安静的一瞬间做出实验,你可能就在没到终点之前把自己枪毙掉。”
“我觉得做科研时要熬得过坎,这个坎指的就是你有很多的机遇,要通过孜孜不倦的努力,发现一些规律,达到成功,最后才能解决一些问题。我想举个例子,当时我的老师跟我们熬夜,早上六点多钟就拿水瓶打了豆浆来看我们,现在说起来我还是很有感触,特别是在华工的那段时间。”
新党委书记李元元
曾执掌3所一流大学
公开资料显示,李元元,男,汉族,1958年10月出生,广东梅县人,粉末冶金和铸造专家。198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10月参加工作,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梅州市首批发展战略顾问。
据了解,1982年李元元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铸造专业;1987年硕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铸造专业(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方向);1998年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在职攻读)。
李元元履历亮眼,曾任3所一流大学校长,分别为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1998年12月李元元任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常委(1998年12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3月至2000年11月兼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2003年9月至2011年12月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校党委常委。
2011年9月任吉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常委(2017年4月起任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任中共吉林省十届委员会委员;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任吉林省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任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3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8年10月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2018年11月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
据中国工程院官网介绍,李元元长期从事粉末冶金和有色合金材料制备、成形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基础和工程化研究。发展和创新了粉末冶金温压成形理论和技术、电磁热力多场作用下粉末成形固结一体化理论和技术,研制出多种高性能粉末冶金新材料和重要零件;研发出高性能铝青铜合金、白铜合金、锌合金、挤压铸造铝合金、变形铝合金及其制备成形技术等;成果应用于我国制造业和国防军工中,解决了相关的技术瓶颈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作为第一完成人,李元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科技一等奖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5项(已实施29项);发表论文被SCI收录132篇、EI收录222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著作1部、教材1部。
“最具亲和力的大学校长”
据了解,2003年,李元元上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时,是广东高校中最年轻的校长,在学生中颇有人缘,有媒体称其为“最具亲和力的大学校长”。
据媒体报道,2010年6月,时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的李元元与毕业生围坐一圈,在校园咖啡馆,畅谈毕业生对未来的憧憬和担忧。李元元认为,大学毕业生应体验农民工的苦。
李元元对学生们说:“当年我们上山下乡的时候,就是当农民,什么农活都干过,哪里敢想还有机会上大学呀!”他建议大学毕业生不要太急功近利,毕业后首先得想办法让自己活下来,找到生活的立足点,也不要在乎刚毕业时的起薪是高是低,而是看他的发展空间。
“进了单位之后,人际关系要比学校复杂,有时不单只有友谊,也有利益纷争甚至黑暗,你们都得有忍耐精神,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你还得想想,天天盒仔饭、餐餐吃外卖的生活,你能不能撑得下去?”
李元元告诫同学们:“毕业了,你就得做好吃苦的准备,千万不要当自己是天之骄子,要把自己看成是普通劳动人民,看自己能否承受农民工的苦。”
2017年6月21日,吉林大学举行了2017届本科毕业典礼,校长李元元叮嘱毕业生:“一定要出去,出去一定要回来;一定要出息,出息一定要报国。”
新闻来源:综合整理自教育部、湖北日报、青春厦大等网络公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