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连载于2006年的年薪胡言乱语中,人缘很有趣。神学家马贝利在30多年间完成了33章的《鬼吹灯》,在出版前33小时自杀,最后一章的手稿也神秘失踪了。英协决定花几年时间寻找这本书,根据相关记录和传说方面恢复这本书。
etail&_iz=31825&index=4" width="480" height="600"/>在百度百科和豆瓣条目,真有马伯利写了《神说藏语》。只不过ISBN号并不存在,章节是十二而非三十三,故事也是藏文《圣经》翻译过程纪实而非西藏秘闻。该书英文版1971年由美国太平洋出版社出版,中文版不详。怀疑灵侠以此为灵感,二者并无实质联系。
奇案泣鬼神
今年2月23日,南京警方侦破了28年前的南医大奸杀案。现代刑侦技术和大数据的发展,让人感慨天网恢恢。
曾经的天涯十大悬案又被提及,同发生在南京的96碎尸案尤为热议。上一次该案被提及,是在20年追诉期满的2016年1月20日,公安部刑侦局官微申明:“南大碎尸案,永远追查到底。”
该案发生于1996年1月19日,受害人大一女生刁爱青被人切割成2000多片,而后被四处抛尸。事件被发现是扫大街的老太太,在捡到的塑料袋中发现三根手指。
手法的残忍,影响的恶劣,让南京警方如鼎在肩。可是调查完一圈刁爱青的社会关系,发现平时不爱交朋友的她没有熟人作案可能。最可惜的地方在于,至今未找到该案的第一现场,这给侦缉蒙上了阴影。
正当案子束之高阁的时候,2008年6月19日,天涯一位叫黑弥撒的网友发表了《关于南大碎尸案的一点想法》。作者以极其缜密的语言对凶手的样貌、性格、作案手法甚至是心理活动进行叙述,一度被群众认为是凶手的首要人选。
如果说南大案还仅仅是《刑事侦缉档案》,那么双鱼玉佩堪称《灵异侦缉档案》。由其改编的同名网大甚至取得了6.8的豆瓣评分,在网大里算是高分了。
“双鱼玉佩”首次出现在名为《中国有没有调查灵异事件的官方机构》的天涯帖子中,发帖时间是2009年6月2日。
该帖引发大量关注,回帖有人提到了1980年科学家彭加木的消失,但并没有捆绑双鱼玉佩。峰峦起于“whisper218”的回帖,他先分享了自己新疆当兵的故事,是正常的忆当年画风。
结果一个叫“大雪压心”的网友回复他:“218,你要是讲到和双鱼玉佩有关的事,我就掐死你。”紧接着“whisper218”问:“双鱼玉佩是什么东西?”在218和其他人的追问中,“大雪压心”说了一些故弄玄虚的话。
众说纷纭中,越来越多的人把前面的彭加木,和后面的双鱼玉佩结合起来。故事的要素逐渐丰富,彭加木赴疆进行秘密调查,在神秘的工程设施中发现了双鱼玉佩。因为第一次玉佩复制了一条鱼而得名,随后恐怖的事情是由它造出的“镜像复制人”。
这和2018年的科幻电影《湮灭》实在是太像了。神秘区域、失踪平民、军队介入、神秘调查、主角被复制,好莱坞编剧的脑子也没比咱灵光嘛。而除开科幻感的设定,最明显的bug是:玉佩是中后期才和彭加木捆绑在一起的。
从传播学的角度,群众对两者不明觉厉,催生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在不断被深化的叙事中,又完成了一次“自我制造”的狂欢。不少人觉得双鱼玉佩是“大雪压心”的臆想,与218的互动难逃“一人双号”的嫌疑。
异人今何在
2005年的港片《见鬼十法》中,陈柏霖和小伙伴们在书店逛到了同名书籍。书中罗列了换死者眼角膜、捉鬼迷藏、屋内打伞等十种见鬼方法。为了科学献身,他们开始作死尝试。
硬糖君曾经怀疑,在天涯直播招魂的左央灵感就来源于此片。但他在2005年2月就发了帖子《关于几种所谓恐怖游戏的亲身体验!》,帖内详细说明了游戏经历。《见鬼十法》是2005年3月24日上映的,左央还是更早一些。
他试过半夜十二点在镜子前削苹果,削了五六个也没事;他拿着白饭放在十字路口,插着香等烧完混着香灰吃。回家遭遇鬼打墙,十分钟的路走了一个多小时;他召唤过血腥玛丽,独自在浴室点蜡烛喊Bloody Mary。因为英文不好,玛丽也没去见他。
真正的危机出现在“四角游戏”。深夜关灯,四个人面朝房间的四个角落,依次按顺序一个角一个角的移动。如果没有遇到人要咳嗽,然后继续走。2005年2月21日,左央文字直播该游戏。
玩到一半,一个玩家突然大叫,因为他连续走了两个无人的角落(概率论上不可能发生),结果是有人去上厕所了(这样真的好吗)。次日,左央直播了第二场,女玩家中途尖叫,说感觉有第五人存在。
左央在2005年的3月15号,告诉大家他安好后,就再也没有登录天涯。当他2008年再次出现时,声称当年招到了脏东西,历经磨难方回归正常生活。他警告:“对于神明以及灵魂,你可以永远都不去相信,但永远不要亵渎与不尊重!”
看起来像是《走进科学》的结局,而2007年一位自称左央朋友的人,让整个事件更加扑朔迷离。他先加了左央QQ,后来还和对方吃过饭。但无论他怎么引诱和暗示,左央都不肯再谈当年的四角游戏。
只能说那时候混天涯的人真虎。而当年抽自己血给老婆做毛血旺的事件,更让天涯在“煮酒论史”的爽朗外,有了几分暗网的味道。
莲蓬鬼话好看那会儿,是整个华语互联网的婴儿时代。人们全情地分享所知所得,边界尚未形成,群体还没细分;而如今棋盘已经划定,村落愈加封闭,情绪不断极化。
面对互联网,人们的接触面急剧萎缩,恨不得把自己藏得更深。朋友圈都有十几个分组了,还指望在论坛看到真故事?曾经莲蓬鬼话纪实加讨论的风格,很有代入感。如今衰落之后,屌丝写手们只想哗众取宠,把文字卖个好价钱。
富士山电视台的《世界奇妙物语》,都30年了还在坚持给观众讲奇异故事。如果我们能把莲蓬鬼话系统开发,是不是也可以做成《互联网聊斋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