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帮义文
好友供图
进入三月,又到了家乡扫墓祭祖的时间,每到这个季节,让漂泊异乡的我想起用核桃油煎的粑粑。
家乡的油煎粑粑是游子思乡时,难免在舌尖味道中第一的思念。油煎粑粑,顾名思义就是用油把用面做成的粑粑煎出金黄色来食用。家乡海拔较高,这里盛产荞麦和玉米,玉米是家乡的主要种植品种。
好友供图
我所说的粑粑就是用糯玉米加工而成,每年的冬季,家乡人就开始忙碌准备三月清明扫墓和祭祀用的做粑粑的面粉,挑选好本地品种的糯玉米粒,(这种玉米生长周期都在180天左右)用水浸泡,待玉米粒吸足水分后,用农村每家必备的石磨把玉米粒破碎成粗沙大小般颗粒,用粗筛把玉米粒和玉米皮分开,然后把除去皮的玉米粒继续浸泡2至3天后再用石磨磨,玉米粒和水在石磨的挤压下,玉米粒变成了糊状顺磨槽流下,在盛玉米糊的稍基(一种农村用竹子编制的容器)上铺上沙网,玉米糊里的水会自然随沥网沥下,等水分去得差不多,糊状的玉米淀粉就相互挤压成了块状,用刀把划成块状拿到太阳下暴晒待水分全部干掉,就要用手将块状的玉米糊捏碎用罗筛(网孔很密的筛网)把玉米粉筛到簸箕里继续在太阳下暴晒,等玉米粉里没有一点水分就收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保存。
加工完糯玉米淀粉就到加工核桃油,核桃是村里人上千年油料的来源,在家乡加工核桃油的是没经过嫁接的原生核桃树结出的核桃果,这种果十分坚硬,家乡人称铁核桃。每户家乡人都有加工铁核桃的石锤和石板,每次把2至3个核桃放在石板上用石锤用力砸下,核桃就成了碎片,这个活计是比较费时费力,砸100斤左右又的核桃需要用时3小时左右,等砸好后,用网孔比较大的筛子(老家人称粗筛),除去大的核桃壳,漏在网下的都是砸碎的核桃壳和核桃米。把核桃米和细的核桃壳放入石臼或木制的臼里(家乡人都喊厨臼)用力舂,等核桃米和核桃壳成饼状,加点热水,温度越高越好,继续用力舂,等看到有核桃油渗出,就把锅里的水烧沸,装入舂好的核桃油饼,然后大伙煮制,等锅里飘满了油花后,开始用勺子轻轻地打去飘浮的油花,放到另一口锅里熬制,等含水的油被火的作用下,水分散去,核桃油就大功告成,放凉后装入土坛里密封保存,土坛是装核桃油最好的容器,可以保存一年,由于核桃油保质期短,不像菜油一样可以很长时间的保存,村里人在长期实践中都会选择土坛来保存核桃油。村里人加工核桃油都是不定时加工,确保一年四季都有好的核桃油可食用。
铁核桃油
核桃油和糯玉米加工的淀粉做成的粑粑是家乡油炸食品中的绝配。油煎粑粑是老家人在清明扫墓和祭祀必须有的餐前小吃,在清明扫墓和祭祀这天,一个家族大家走到一起,所拿的伙食中首先必须得有核桃油和糯玉米淀粉,其次才是鸡和肉。加工糯玉米淀粉很有讲究,揉面的水很有技巧,温度高也不行温度低也不行,这就考验加工人的经验,把糯玉米淀粉揉成面团,用手随意撕下适合面团捏成圆形的粑粑,把核桃油烧至合适的温度,放入捏好的粑粑煎到两面金黄,捞出放到铺垫好松针的容器里,一层粑粑一层松针,如果不用松针,糯玉米粑粑就会粘连在一起无法分开,虽然不影响口感,但会没有形状。
油煎粑粑让玉米的香味和核桃油的香及松针的清香高度融合,让人吃一口等半天都觉得口齿留香,这种美味让人欲罢不能,都是一吃就停不下来,只到吃撑。故乡人都会拌点一种叫树毛的凉菜(树上的苔藓,经过加工)这和油煎粑粑一起吃能解油腻,当然也就少不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家乡人所保留的糯玉米被杂交玉米取代,人们也不喜欢种老品种的糯玉米,糯玉米粉也被糯米面顶替,核桃油深受城市人喜爱,家乡人流行吃起菜籽油。每年清明扫墓和祭祀糯玉米粑粑被糯米粉取代,没有了当年那种味道。村里的石磨、油锤,厨臼成了古董,渐渐消失在乡村。
今年2月,早早看到家族在群里发通知说今年清明要组织扫墓和祭祀,所有家族的人都要求回老家,我忍不住冒昧地问“有没有准备糯玉米粑粑”群里都说早就准备好了,我想今年又可吃到让我满足的味觉中乡愁的味道,连续好多个夜晚都从梦里笑醒。一个地方的美食对于远在他乡的游子,不管你风光与落寞,你对家乡的味道永远不会忘记,这也许就是你一辈子的乡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