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田街镇的一个小山村里,这是盛产大米的地方。
每年的清明节,中元节,中秋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米粑。其中,最香的是中秋米粑了。记忆里,做米粑是个细活儿。中秋的前一二天,母亲就要提前做准备了。米粑的第一道工序是制作粑粉。粑粉的原材料是籼米,一定要上等的灿米才行。记得母亲曾说过,米粑粉最好的米是山竹粘(是这样的音,真正该怎么写,我真的不知道)。籼米用清水浸泡一小时,滤干上甑蒸,严格控制在七成熟,超过七成磨时不易粉碎成条;不到七成,虽易粉碎但蒸成的粑易发裂。将蒸好的米冷后就要磨成粉了。母亲把米一点一点放在石磨的中心,我就快乐地推石磨,石磨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那是儿时听到的最美妙的乐曲之一。粑粉做好后,就要揉粉了。揉粉是爸爸做的活,因为这要大力气才行。粑粉用开水泡粉半小时,先把粉揉成一个大团,然后用拳头用力击打,再揉成团,再击打。一直揉到粉团不粘手和缸钵为止。母亲早早的就把粑馅做好了。粑馅有很多种,韭菜呀,豆腐呀,腌菜呀,豆角呀,如果再放些腊肉,味道就更鲜美了。做粑时,先将揉的米粉做成一寸左右粉团,用手捍成半分厚的圆粑皮,包好粑馅,做成饺子形或圆形。在捍粑皮时,为使粉团不粘手,会用菜油涂在手掌上,母亲把米粑做成形。母亲教过我做米粑,但是我做的米粑简直就是四不像,皮厚,还总是会裂开,母亲就笑话我不是做细活儿的料。最后一道程序就是蒸米粑了。母亲把米粑一个个地在蒸笼上摆好,放入锅中隔水蒸熟。记得母亲说过,只能摆一层,多了就会压破,油出来了味道就会差一些。蒸米粑的时间不长,十五到二十分钟就够了,但是儿时的我觉得这个时间太漫长,总问母亲熟了没有,熟了没有,母亲会打开蒸笼,夹一个出来,让我这个小馋猫尝尝是否熟了。如今在县城上班,想吃米粑再也不用等到中秋了,街上有好多店都打着田畈街米粑的招牌,我也吃过多次了,但是,总觉得和记忆里的米粑的味道相差太远太远。快到中秋了吧,我给父亲母亲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们,无论今年的中秋多么忙,我都要回去,再尝一尝父亲母亲亲手做的中秋米粑。
作者:高长华(江西省鄱阳县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