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到了,该休息一下了。今天我们说好吃吧。
一说好吃,线性马上想到了家乡的座位,结婚这一大喜事上产生的座位。
在农村,结婚是头等大事。
这里面有流传多年的风俗,有口口相传的老理,有格外隆重的仪式,也有特别拉馋的大席。
按照老理,孩子是不能坐席的。
主要原因就是,那个时候都手头紧不富裕,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大多数家庭,办个喜事之后,都会过一段紧日子,有的甚至拉下饥荒,背上了债务。
坐席的最好机会,就是去送亲。
送亲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去,男方那边往往会有桌数限制,娘家这边去多少人是有限的。
再个,女方也得考虑今后的日子。去的人多了,吃穷了怎么办?
按照差序格局,门户近的去的多,门户远的去的少,一般只让大人去,因为还有抬家具搬家具的气力活,小孩子不能干。
除非是送自己的亲姐妹,或者家里其他人捞不着去,小孩子才能有送亲的机会。
去送亲,就能坐席!那可是格外意外的“惊喜”!
缺吃少穿的年代,坐一回席,终生难忘。
农村的婚宴,一般都是喜主请了当地有名的厨师掌勺做的。
桌椅板凳不够,一开始是端盘子的搞服务的各家各户借,后来就是租现成的。
菜、肉、油,所有的食材,都是专门采购的。只用葱姜蒜花椒大茴酱油醋等传统调料,做出来的菜,实惠,鲜香。
鲜哥记忆中,坐的席很少,小的时候轮不上,再大点就是在外上学、工作,偶尔回趟家也碰不上。
盛菜的家什是大白碗,号称“论碗”,以碗的多少、菜的孬好作为标准。
上几个碗,是有信号的。“四个碟子八个碗”“六个碟子十个碗”。
也就是说,上四个凉菜,会有八个碗。上六个凉菜,会有十个碗。
喜宴,那可是真正的大鱼大肉,鲜香辣馋。
记忆中,还是那几个主打菜。
头鸡二鱼三合菜,这是首先上的三个菜。
鸡是自己做的整鸡,鱼是先炸后煮酥软可口的红鱼(鲤鱼),三合菜是用瘦肉丝、鸡蛋皮、粉条加肉汤炖成的。
然后就是卷煎、清水丸子、四喜丸子。
其他的就是自由组合,有熬木耳银耳、炖酥鱼、方肉、牛羊肉,等等。
碗多碗少,菜多菜少,菜好菜差,要看喜主的家底子。
菜不够,肥肉凑。那个肥肉,可是一点瘦肉没有的,吃起来满口都是油。
就是那样,也剩不下什么菜,连菜汤都喝个精光。
味道是有记忆的,铭刻在心里。现在,农村也很少做这种喜宴了,嫌费事,都在饭店里吃。
饭店里,也有这些菜,看着很亲切,但是吃不出原来的味道了。主要是原材料质量不好。
只有自己做,或许才能找回原来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