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警开场动画剧照
01
断断续续,闲下来看红警对战视频已经一年多时间了,看得最多的是经典的冰天雪地混战,以及最近半年很火的一人一小块地混战。
冰天雪地暂且不论,一人一小块地比较有意思,它地图很简单,一大块地均匀分成了八块,八个玩家各占一块,每一小块地盘上有一个油井,油井产生资源,资源生产作战部队,玩家指挥作战部队,灭掉地图上的所有敌人,完成统一,就会获得胜利。
跳出游戏的视角,总结其中的规律,可以发现:一人一小块地很像一个微缩版的军阀混战模型——理想化的模型,与现实有出入。游戏里面的地缘和谋略,与历史上北洋军阀混战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有很多共通之处。
换句话说,这个游戏或者说地图,蕴含了许多军阀混战和群雄逐鹿的普遍规律。
比如,游戏中,由于相互位置很近,最危险的敌人往往是邻居,所以最好开局就是抢地盘,把邻居整死,占领它的油田,这样玩家就有两个油田,资源更多,实力更强大,在后面的混战中占优势。
拥有两块地盘、两个油田后,也别得意。因为你强大,就会对其他玩家构成威胁,其他玩家都会针对你,让你疲于应付,被削弱,甚至被围殴致死。
敌人和盟友不是固定的,开局邻居是天然敌人,但如果此后双方都面临更强大敌人的威胁,那就得和邻居化敌为友,共抵强敌。同理,如果邻居很强大,玩家必须远交近攻,与其他势力夹击强邻。
再比如,游戏中间有一个玩家,这个玩家的地盘和其余六个玩家的地盘都相通,这使得中间玩家很危险,往往是各方势力攻击的对象,如无意外,中间玩家很难获得最终胜利——无他,地缘位置太差。放在现实中,这个中间位置就是河南,四战之地,无险可守。
如果某个玩家龟缩在家,一心防御,那么他往往能存活很久,因为别人打他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得不偿失,但龟缩玩家无法获得最终的胜利,他错失了太多机会,地盘、资源有限,肯定耗不过已扫平群雄的另一个强大玩家。现实中,这个龟缩玩家是不是有点像阎锡山?
之所以说一人一小块地是理想化模型,是因为它太均衡了,每人一小块地、一个油井,地盘都是平原,距离也相等,这些现实中不可能。
军阀有大有小,地盘有广有狭,如果以一小块地代表一个省,那开局阎锡山是一块地,张作霖是三块地,直系是四块地盘,皖系是五块地盘,滇系、桂系都是两块地盘等等,地理上,有些军阀地盘偏远,易守难攻,经济上,有些军阀占领全国最富裕的地方等等,不一而足。
红警2航空母舰和舰载机
如果把一人一小块地弄成中国地图,加上山脉河流,分布宝石矿(富省)和黄金矿(穷省),然后按照北洋军阀各势力分布,匹配玩家和资源,那一定很有趣。
闲话打住,言归正传,今天说说北洋军阀混战的规律和趋势。
02
规律一:屌丝抱团,霸主翻船
这里的屌丝,不是真屌丝,而是相对霸主而言的,指次一级的力量或者上一次战争的失败者,也可替换为loser。
从1912年上台掌权到1928年落幕,北洋军阀在政治舞台上活跃了16年,这16年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代,每个时代有一个霸主,即袁世凯、段祺瑞、曹锟-吴佩孚、张作霖。
巧的是,四个霸主各风光了四年,四四十六。
1916年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成为了北洋第二个霸主,他主政时期,与北洋另一个大佬冯国璋龃龉不断,北洋由此分裂。
1920年,皖系势力如日中天,左手有操控国会的安福俱乐部,右手有全新编练的参战军,不仅控制了中央大权,还企图在军事上压倒其他势力,武力统一。
皖系势力的膨胀,引起了曹锟和直系长江三督的不安,于是,曹锟和直系站在了同一战线上,他们还拉拢了刚刚统一东三省的张作霖,建立了七省反皖联盟。
这七省,即曹锟的直隶省,老直系的地盘湖北、江西、江苏,张作霖的奉天、吉林、黑龙江。不久,原本中立的河南督军赵倜,不满段祺瑞撤换自己,也加入联盟,变成了八省反皖同盟。
1920年7月中旬,直皖大战爆发。值得一提的是,直系和皖系的地盘都是分散的,呈犬牙交错状,不可能分散的省份相互打,要打就打心脏。于是,战场选在了京津一带,这里是皖系的大本营。
皖系集结了5.5万军队,直系集结了5.6万人,双方看起来旗鼓相当。然而,直系有张作霖的2个师助威,还有猛将吴佩孚在前线冲锋陷阵,反观皖系,根本拿不出一个能打的将领。
战争持续了5天,皖系一败涂地。
在老直系(长江三督)、新直系(曹锟、吴佩孚)、奉系(张作霖)、毅军(赵倜是毅军姜桂题的部下)的抱团打击下,霸主皖系翻船。
从1920年直皖战争到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是直系最风光的时代。
直皖战争后,直系继承皖系的遗产,势力猛增,成了无可争议的霸主,张作霖不信邪,想要挑战直系。
他也学之前直系的策略,拉了一众loser抱团,打算搞反直联盟,这些loser有:广东的孙中山、失败的段祺瑞,臭名昭著的张勋,以及河南的赵倜。
可惜,孙中山被陈炯明摆了一道,废了,段祺瑞不肯出全力,张勋旧部零落,失去了号召力,赵倜还没发动,就被直系的冯玉祥解决了。
抱团没成功,那就只能抱歉了,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张作霖大败。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张作霖又拉一众loser组了个团,这些人有皖系残余(浙江督军卢永祥)、广东孙中山,称为反直三角同盟。
在张、段、孙大三角同盟之外,张作霖还拉拢了直系内部的冯玉祥,冯玉祥又与直系骨干王承斌和齐燮元结成了一个小三角同盟——三人都对吴佩孚不满。
1924年9月,江浙战争打响(齐燮元VS卢永祥),这本是江苏、浙江两省之间的战争,但由于两省分属不同的派系,这场战争点燃了规模空前的第二次直奉大战。
第二天,张作霖、孙中山分别以同盟为由,对直系宣战。
结果,直系在南方的军队,被牵制在了江浙战场,在北方,当直军与奉军相持不下之时,冯玉祥突然在背后捅刀子,直军全线动摇,随即溃败。
Biggers man in China 吴佩孚由此翻船。
1924年到1928年,是张作霖最风光的时代。
第二次直奉大战后,张作霖与冯玉祥达成了协议,国民军沿京汉铁路和京绥铁路扩张,奉军沿津浦铁路扩张,于是奉军一路向南推进,占领了直隶、山东、江苏、安徽、上海。
张作霖的势力从东三省延伸到了长江流域,到达了鼎盛时期,毫无疑问是霸主。
张作霖势力膨胀和嚣张跋扈,引起loser们的恐惧和不满,浙江督办孙传芳领衔联合福建、江西、安徽、江苏五省小军阀,组成了五省联军,准备对奉一战。
此外,孙传芳还和冯玉祥结为兄弟,双方约定共同对付奉军:奉军势力从东北延伸到上海,呈一字长蛇阵,孙传芳从浙江出兵,进攻头部,国民二军岳维峻(名义上属于冯玉祥)从河南侧击,打中间,冯玉祥从经济一带出兵,进攻尾部。
1925年10月,浙奉战争爆发,孙传芳率领五省联军,把奉军打到了徐州以北。冯玉祥和岳维峻,没有按约出兵,不过也起了一些牵制作用。
奉军战败,引发连锁反应,年底,郭松龄倒戈了!
冯玉祥、李景林、郭松龄3个loser抱团,结成了反奉三角同盟,要把张作霖彻底搞垮。
如果不是冯玉祥背盟捅李景林的刀子,导致李景林脱离联盟、从后方威胁郭松龄,郭松龄可能真把张作霖掀翻了。
03
规律二:以邻为敌,远交近攻
小军阀想当大军阀,镇守使想当督军,督军想当巡阅使,巡阅使想当大总统。为了满足自己和手下将领们不断上升的期望,军阀必须不断扩张,扩张的目标首先是近邻,这就决定了邻居是天然的敌人。
以第一次桂粤战争为例,陆荣廷为了进攻广东,便联合了直系,相约直系在北方驱逐段祺瑞,桂系在南方驱逐孙中山。
直系和皖系是近邻,广西与广东是近邻,为了打败各自的近邻,直系和桂系搭上了,这是典型的远交近攻。
再比如,第一次直奉大战前,河南的赵倜和吴佩孚闹翻,为了抗衡吴佩孚,赵倜搭上了关外的张作霖。为了对付直系,广东的孙中山几次联合东北的张作霖。
远交近攻
还有上面说过的直皖战争、直奉战争、江浙战争、浙奉战争等,都有远交近攻的影子。
远方的盟友一旦成为近邻,盟友关系就会破裂,转变成敌人。
如直皖战争后,直系和奉系地盘接壤,双方很快翻脸,第二次直奉大战后,冯玉祥与张作霖地盘接壤,双方很快闹掰,吴佩孚被赶到南方后,与张作霖地理上不挨着了,两人化敌为友,携手对付近在咫尺的冯玉祥。
04
规律三:中央崩溃,边缘崛起
一场北伐战争,终结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大浪淘沙,剩下来的势力:蒋介石、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他们都位于边缘地带,有稳固的根据地,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态势。
蒋介石、李宗仁,起于两广,在粤汉铁路通车之前,这里有高山大河阻隔,是北洋势力无法深入的地区;冯玉祥之前在核心区域立不住,被赶到了西北苦寒之地,以此为基地卷土重来;阎锡山窝在山西,表里山河,其他势力很难打进去。张学良子承父业,东北也是易守难攻,只要扼守辽西走廊,就可立于不败之地。
五大势力根据地
这五大势力,从政治派系上讲,都不是北洋嫡系,属于北洋旁系或者北洋圈外势力,比较边缘。从地理上讲,他们或在东北,或在西北,或在岭南,大都是军阀混战的边缘地带。
然而,正是这些边缘势力,成了最后的赢家。北洋中央势力,皖系和直系,却都完蛋了。
直系和皖系,是北洋嫡系,他们的地盘位于中部(山海关以南,南岭以北),且先后控制中央政权,是名副其实的中央势力,最终相继崩盘。
中央势力表面上很风光,其实在战略上处于多边临敌的状态,是众矢之的。不管是张作霖入关,还是广东北伐,中央势力首当其冲。
05
规律四:南北抗衡,南方逆袭
北洋军阀活跃时期,中国政治舞台不仅有北洋军阀,还有西南军阀。
北洋军阀与西南军阀虽然都是军阀,但他们分属两个政府、两个法统,不是一回事。
西南六省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湖南,西南军阀的代表人物有唐继尧、刘显世、熊克武、陆荣廷、莫荣新、谭延闿等等。
1917年,西南军阀为抗衡段祺瑞武力扫平西南,支持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在广州组建了护法政府,与北洋军阀的北京政府分庭抗礼,从此,中国有了一南一北两个政府。
北洋军阀内部三大派系混战时,西南军阀内部也在混战,而且混战情况更为复杂。
一般情况下,北方打北方的,南方打南方的,偶尔,南北军阀也会互动,比如几次南北战争期间,南北军阀互掐,又比如上面说过的陆荣廷和直系联动,孙中山和奉系结盟北伐等。
从袁世凯时代起,西南军阀就是北洋军阀的心病,袁世凯做梦都想扫平西南,一统天下,结果反被西南发起的护国战争打倒;段祺瑞成为二代目后,也要扫平西南,结果在战和问题上与冯国璋意见相左,把北洋搞分裂了;继皖系之后的吴佩孚,也高唱武力统一的调子,打算先搞定北方的张作霖,再挥师西南,混一宇内,结果打张作霖时垮了。
实力对比上,北洋远强于西南,但北洋内部不团结,西南交通不便利,不利于北洋军力远距离投送,所以始终没有扫平西南。
1925年,北洋混战到了顶点,与此相反,西南势力重新整合,两广酝酿合体,共同北伐,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了滦河流域,在这场南北对抗中,南方压倒北方/北洋,获得了最终胜利。定都于南京的国民政府,把北洋老巢北京改名为北平,不乏征服北方的意味。
奉军撤离北京
北伐军进入北京
北平街头悬挂新旗帜,标志着改朝换代
这也是自朱元璋北伐成功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由南向北统一。
从1913年二次革命,国民党被袁世凯打垮、解散,到1928年国民党打垮、埋葬北洋军阀,用朴素的因果报应论看,有点天道好还,报应不爽的意思。
篇幅有限,先说这么多,还有一些规律和有趣的现象,以后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