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国的“手撕鬼子”类的抗日雷剧都被诟病“三观不正”、“就像闭关锁国的清朝一样自大”、“伪造历史”,而作为曾经侵略过我们的日本,又是怎样在影视作品中记录这段历史的呢?尤其闻名世界的日本动漫,又是怎样描绘这段史实的呢?
接下来介绍的四部动画电影,囊括了日本从1988年到2019年这近三十年对于二战的态度。它们无一例外都在极力表现日本普通人在二战时期的流离失所、痛苦挣扎,所谓的“反战”口号,实质上不过是“反战败”。
这些电影用精致的画面展示着战争的残酷、展示着日本人的悲哀,全然忘记了这场世界大战的始作俑者就是日本自己。它们普遍在中国电影评分较为权威的豆瓣网上拥有7、8甚至更高的打分,也赚足了中国人的眼泪。笔者并非想要谴责给这类电影打出高分的观众,也不是要攻击看过这些故事后流泪的人。因为他们往往出于自己的善良面去感受这些故事,战争之中没有没有幸福的人民,无论是战争的发起国,还是被侵略国。
《萤火虫之墓》
《萤火虫之墓》是一部非常出名的日本动画电影,影片讲述了二战美日战争期间一对失去父母的兄妹的故事。14岁的清太和妹妹的父亲是日本巡洋舰舰队的首领,在舰队战败全军覆没时死去;母亲是一个患有心脏病的家庭主妇,在一次轰炸中失去性命;他们的家也在轰炸中化作废墟。清太带着妹妹投奔阿姨,但在他们带来的食物吃光、衣服当完后,姨妈一家展现出了刻薄之态。清太与妹妹不堪忍受寄人篱下之苦,于是搬出去住在山洞里,以偷东西、捡柴火为生。尽管清太想尽办法让他和妹妹吃饱,但是妹妹还是营养不良死去了。
故事画面和台词又精致又催人泪下,但是听到哥哥和妹妹的那段对话,我实在是哭不出来。
“我们有什么不对,为什么要杀绝我们?”
“我们的家被烧光了吗?我们真可怜”
“不要怕,爸爸会为我们报仇。”
你们有什么不对?你们自己不知道吗?你们要报什么仇?你们有资格报仇吗?若说这部电影在日本受到欢迎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中国人呢?甚至在某篇影评中,在描写主角的父亲时,作者用到了“牺牲”这个词。这个作为二战侵略国的巡洋舰舰队舰长的日本人的死,还不配用“牺牲”这个高尚的词语。
这部电影的制作初衷是“反战”,宣传噱头也是如此。但是看最后的成片,它依然是一部替军国主义申冤的政治作品
《玻璃兔》
《玻璃兔》也是日本知名导演的动画作品。它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晚期的一家日本普通民众的故事。女主角敏子和家人住在东京市中心,家中男丁都被征作兵用,在1945年,敏子的母亲和两个妹妹在一场大轰炸中丧生。失去至亲的敏子带着在大火中变形的玻璃兔,坚强地面对着战争中的一切:饥饿、寒冷、孤独。
“替天行道讨伐不义,我们军队忠勇无双,欢呼之声沿路送行,现在就要出征……”
听着电影里的学生们唱的这首歌,我只觉得想吐。这就是所谓的“反战”吗?
有人说,这部电影的反思力度已经比《萤火虫之墓》要强了很多,我们不能苛求一个日本导演去责骂自己的国家。但是,相对日本而言,同为发起战争者的德国对于二战的反思令人动容。德国的《铁皮鼓》、《帝国的毁灭》等作品都是思考本国平民在二战中的错误。
《起风了》
《起风了》是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的作品,他的作品文明世界,[Office1] 他的人品、社会责任感也一直广受赞誉。但是这部依据二战战犯崛越二郎的生平改编的《起风了》,却被中国观众推向了风口浪尖。
这部动画电影按讲述了一个心怀飞机梦想的少年在战乱期间追求爱情、追求梦想的故事。从小梦想“做出自己的飞机”的二郎,24岁以第一名成绩从东京帝国大学航空学科毕业后,就进入三菱重工,32岁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设计出当时世界领先水平的九试单座战斗机(零式战机原型)。终于在自己的领域中以一己之力超越环境,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对于“飞机不是战争的道具,也不是贩卖的商品,而是美丽的梦”这句话,我无话可说,对于日本的这个少年来说,造出零式战斗机是他努力多年终于实现的梦想,可以对于在飞机下丧生的人们来说,它是助纣为虐的战争工具。在1940年到1945年期间,零式战斗机作为日本海军的主力舰载战斗机,总计生产10449架,它们被广泛运用于中国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区,夺去中国同胞的性命不计其数。
二战战犯的生平被英雄式地搬上舞台,本就是一种错误。
《在这世界的角落》
《在这世界的角落》是2016年日本《旬报》评出的年度最佳电影,《旬报》年度最佳的分量,熟悉日本电影的人都清楚。上一次有动画电影拿到《旬报》最佳,还是1988年的宫崎骏的《龙猫》。
这部电影从日本二战时期的一个没有读过书的平凡的家庭妇女的视角,讲述了二战时期的日本。女主角铃是一个整日里慢慢腾腾、迷迷糊糊的姑娘,最大的爱好就是画画。到了嫁人的年纪,她服从父母之命远离家乡广岛,去到吴市,开始了作为人妻的生活。贤惠老实的铃打理着全家的生活,与丈夫、公公婆婆、丈夫离婚回到娘家的姐姐、姐姐的女儿住在一起。战争后期,日本日日遭受着供给不足、飞机轰炸的灾难,铃在一次轰炸中失去了自己的右手再也无法作画,小外甥女晴美也失去了性命,她的家乡广岛也因为原子弹而彻底毁灭,娘家的亲人只剩下了受到原子弹辐射的妹妹。
画面唯美清新的电影萦绕着淡淡的悲伤,两个钟头的时间,描绘了二战期间日本民众的挣扎。
“不是说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吗?我还有左手,还有脚,我身边的人还活着。”
“我一直认为合理的东西,一直为之忍耐的东西都飞走了。”
听到女主角内心的声音,我只感到悲哀。你只知道你在的日本的角落的悲惨,可是你不知道中国的每个角落都比你悲惨得多,遭受二战凌虐的世界的每个角落也都是悲惨。
日本是一个很擅长做文艺作品的民族,他们尤其擅长“举重若轻”。这四部电影,都在讲波及全世界人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是这四部电影,却无一不是从单个人、单个家庭切入的,以个人的经历揭示时代的特点。这样微小的快乐与悲伤其实更容易打动人,这一直是日本人擅长的,也一直是日本人推诿战争责任、扮苦情扮可怜的手段。不可否认,站在制作角度,这些动画电影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而作为一个有着主观情感的人,我又不得不承认自己面对它们时内心的反感。客观的视角和主观的感受,是不能完全隔离的,三观不正的文艺作品,终究是不能称作好作品的。
我在相关影评看到这样一句话:“那些像主角一样平凡的生活着的人们却也是彻彻底底无辜的啊!为什么要让这样多无辜的人,去承担国家政府的罪过呢?”
但是,始作俑者是他们自己的祖国啊!当整个国家都变成发动战争的机器时,每一颗螺丝钉都是有罪的,哪怕螺丝钉并不知道机器在生产什么。他们一点也不无辜,原子弹下无冤魂。
二战不但是离我们这个时代最近的一场大战,同时也是规模最大、死伤最惨重、损失最多的一次世界大战,正由于这一特殊性,一部优秀的二战作品是不能不加入对战争起因的反思的,哪怕它与政治拉上边。如果这部作品屈从于政治,那么它就不是一部好作品,它不是真正意义站在平民立场上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