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电影该说了。
Sir一边看,一边被尺度惊吓到,现在,聊聊尺度之外:
《正发生》
L'Événement
母亲,孕育生命。
常常被赞颂成伟大。
但,“伟大”一旦成为必须。
那么冠冕就不再是冠冕,而是一个金灿灿的枷锁。
变异是怎么发生的?
《正发生》以显微镜般的镜头,对准了发生在一个年轻女孩身体里的风暴:
她意外怀孕了。
第78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得主。
改编自法国著名女作家安妮·埃尔诺的自传体小说。
1975年以前的法国,堕胎和协助堕胎,都被法律明令禁止,违反者将面临牢狱之灾。
那些怀孕了,却没有打算成为母亲的女性,她们能怎么办呢?
那些没有被揭露出的伤疤,总是比你想象的可怖得多。
就拿《正发生》来说,在电影节展映时,一位记者观看途中直接晕过去,被抬离现场。
不敢看是人之常情。
但我们又需要睁大眼睛
别再让它发生了。
01
女主安妮,文学系的一名大学生。
她家境普通,父母开了一家小店,辛辛苦苦刚够一家人温饱。
家里对她的期待很简单
好好读书,毕业后当老师。
校园里二十出头的女孩间,总涌动着这个年纪的好奇与悸动。
电影一开场,是她和两个闺蜜,在寝室里偷偷尝试性感内衣。
精心打扮一番后,三个姐妹奔赴一场聚会。
跳跳舞,聊聊天,欢歌笑语里,悄悄讨论着哪个男孩比较帅气。
如果没有意外,安妮将在这样普通的大学生活中,顺利通过即将到来的毕业。
不寻常的信号,最先出现在月经上。
本该如约而至的生理期,没来。
紧接着,是持续疲惫和说不上来的不适。
回到家,家人第一句便问:你的脸色怎么如此苍白?
没办法,安妮只得去看医生。
“您怀孕了,小姐。”
并且,已经有三周多的时间。
医生的宣判,宛若晴天霹雳。
安妮没有一丝迟疑,第一反应就是:
孩子不能要。
但比起怀孕,更恐怖的事实摆在她眼前:
她不能不要。
医生率先发出警告。
不要拿法律开玩笑
任何帮助您的人都有坐牢的风险
包括您自己
坐牢,或许还不是最坏的情况。
高压法律之下,有不少女性为堕胎铤而走险,在不规范的操作下,有人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
安妮懵了。
她没想到,才20岁出头,如此沉重的命运就落在她的头上
法律面临重刑,生命面临风险。
但她做了什么该受到这样的惩罚呢?
在花样的年纪,有了一段爱情,在火车站的小旅馆和异地恋男友的短暂欢愉。
一切看上去都那么平常,那么漫不经心。
但后果却这么猝不及防。
肚子里的孩子,也成了她心上的大石头。
昔日的优等生,上课走神,考试成绩一落千丈。
教授问她,你打算挂科吗?你还想当老师吗?
眼看着自己的肚子渐渐有了轻微的凸起,安妮第一次采取了极端方式。
她偷了母亲的毛衣针。
镜头对准她的脸,每一帧都是强烈的生理疼痛。
但很不幸,仍旧没能成功。
时间过去。
肚子里的胎儿像一个计时器:
五周、七周、八周……
导演用不断流逝的周数,提醒着观众危险在一步步逼近。
一旦满三个月,安妮将失去最后的流产机会。
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
02
电影100分钟的时长,聚焦于安妮怀孕的12周经历,以及三次疼痛无比的堕胎。
以怀孕的安妮为中心。
电影检测着整个社会的温度。
你会发现:
怀孕既是一件隐秘的私事。
但又早已被全社会埋伏了体制化的合谋。
首先,医院。
因为法律的明令禁止,没有医生敢为她提供堕胎手术。
在安妮的乞求下,医生给了她药,让她自己实施。
可是很多天过去了,妊娠依然没有结束。
后来她才从另一位医生那得知,那药不是堕胎的,而是保胎的。
然后,异性。
看看安妮的秘密暴露后,会遇到什么。
她又向最好的男性朋友寻求帮助,因为他认识的女生很多。
一开始,他不愿意冒险。
后来还是把安妮带回家吃完饭,然后开始问她: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
你喜欢和你男朋友做吗?
爽不爽?
接着,他想要和安妮“那个”。
安妮拒绝,他却理直气壮:
怕什么,反正你现在又不用避孕了
最后再看。
“父亲”。
安妮也去找了让她怀孕的异地恋男友。
男友反问她:
你到底想让我干什么?我又不是医生
小情侣的那点事,在那个年代。
看上去是极其平常、轻松的。
但又是极其危险、可怕的。
这矛盾的两面,是如何出现在同一件事上的呢?
大概因为,前者是对于男性,而后者是对于女性……
安妮第一次去医院检查时,医生反复问她是否有过性生活。
她矢口否认。
到澡堂洗澡,安妮遭到其他女生的霸凌。
性,对于那时的年轻未婚女孩来说,仍是一件丑事,更不要说怀孕。
这也就意味着,当女孩们遭遇苦难,因为道德观念,都不能放声呐喊来寻求帮助。
但是,欲望,以及欲望会带来的结果,不会因为被压抑,被掩盖,就不存在。
安妮的两个闺蜜。
一个在寝室里,向姐妹们演示着从哥哥的小杂志里学来的技巧。
她说,自己是这个世界上约会最多的处女。
她想和男孩一起欢愉,但害怕只剩自己一人来承受代价。
另一个,总是表现得最保守,连性感内衣都不愿意尝试。
后来有一天她忍不住告诉安妮,她有过一个男朋友,他们偷偷有过很多次。
而她与安妮的不同,不过是她比安妮更幸运。
如她所说。
我为此惭愧,但欲望胜于一切
在导演大量的背影跟拍镜头下,安妮就像是孤立无援的殉道者。
独自以疼痛和血泪,对抗着一种强大的、集体式的沉默。
03
对于《正发生》,法国著名文化周刊《Télérama》的评价是——“非常政治化。”
电影生动描绘出安妮的情绪。
焦点,却一直集中在社会议题上。
这种“政治化”不是对叙事的忽视,或许正是故事本身。
因为女性,从来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女性。
她无法不被社会、道德、法律加工成另一种形态。
这里,就不得不提这一题材中最经典的作品,1988年夏布洛尔的《女人韵事》。
名字听上去非常罗曼蒂克。
却是异乎寻常的锋利。
故事较《正发生》的背景更早,是二战期间法国被德国占据的时期。
女主玛丽的身份很特别,她是一名地下堕胎从业者。
她帮助二十几个意外怀孕的女性堕胎,并且从中赚取费用。
一个贫穷的、目不识丁的家庭主妇,成为家中的经济来源,并大胆追求爱情和自己唱歌的理想。
最后因为出轨,玛丽被自己气急败坏的丈夫举报非法堕胎。
她没想到,自己等来的,是史无前例的严刑峻法——斩首。
原因,如高官口中所说。
当时战败后人心溃散的法国,亟需“重建道德体系”。
而玛丽,一个出身底层的女子,就是官员们用来担当反面典型,一个为国立威的牺牲品。
法庭上,法官称,玛丽伤害的是“祖国未来的母亲”。
在这些官方式的话语里,女人是一败涂地的法国的希望,是伟大的母亲。
而实际上母亲的处境呢?
在找玛丽堕胎的女人中,有一个结婚七年,已经生了六个孩子。
家徒四壁,生活艰辛。
因为丈夫无法“忍住”,于是她就只能一直怀孕,一直生产。
一年有九个月身体都臃肿着
整整六年
每天都有小东西咬着我
我感觉自己就像头奶牛
我恨我自己
她哭着说,自己难以启齿的是,她根本不爱自己的孩子们。
我生了他们
但我从来没爱过他们
《正发生》里,女主安妮也说过类似的话。
您敢想象吗,我甚至会怨恨他
我都不知道是否能爱他
当整个社会的认知里,都觉得女性不能堕胎,应该顺理成章地多生育,爱自己的骨肉。
玛丽和安妮,就成为了率先的反叛者。
她们都在以弱小的身躯,去对抗某些宏大的目标,对个体伤害的合理化。
为了“道德体系”。
为了“国家的母亲”。
为了“民族的未来”。
这些意义,本身都挺好。
但实现这些意义的手段,却很少是从保障女性的角度出发,而是以这些意义为令旗,理所应当地要求她们接受更多的束缚和牺牲。
一方面母亲被赞美得无比伟大。
另一方面,一旦母亲不是这样的伟大,就有可能有罪。
荣誉的绶带另一端连着锁链。
鲜花的下面流着鲜血。
这让人想起《女人韵事》让人不寒而栗的一幕。
德军在广场上举办“斩鹅大赛”,让法国居民来斩掉一只被悬挂的鹅的脑袋。
成功的,就能得到这只鹅为奖品。
当人们手持利剑,斩杀掉自己认为应该斩杀的东西时。
从来不怀疑,蒙在眼前的那巨大的头罩。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M就是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