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新能源车的电控和电机真的拿不出手吗?比亚迪怎么样?
新能源汽车的宣传重点除了智能化配置就是电池和续航里程,很少有厂家会对自家的电机和电控展开说明,那究竟是厂家考虑到消费者的关注点不在这两点,还是真的没有突破性的技术呢?
动力电机其实应该是“三电系统”发展水平最高的。虽然在一些技术的细分领域与世界顶尖水平有差距,但是我们的开发水平和成本优势一直都存在。比如目前新能源车型应用比较多的永磁同步电机,它的优势在于结构简单稳定、响应迅速、调速精准,但是电机转子上装配有强磁性的永磁体磁钢,其中包含钕、铁、硼、镝等重稀土材料,成本比较高,而恰巧我们是稀土大国,所以制造成本更低,而且在研发早期的容错率也更高。而现在“国产品牌电机的极限不如进口”,其实并不是我们的硬件实力不够,而是电池或者电控的发展水平与电机的发展水平高度不一致,所以也就拉低了电机的极限。
电控相当于我们的大脑,每时每刻都在承担着“统筹安排“的工作,比如电池充放电的功率大小,分配给电机的能量有多少等。电控的核心功能的实现主要还是基于和依靠IGBT芯片,而这个芯片比起常规的消费级芯片像手机或者电脑,它的制造要求更高,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英飞凌、富士等国际厂商中,再加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质”和“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这对于主要依赖外采的大部分国内厂家来说,还是处于不利的局面。不过比亚迪确实值得表扬,他一直都有功率芯片的研发工作,而且对于更高级的碳化硅芯片比亚迪也有涉足,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虽然各厂家都是在宣传电池,但是无论是我们国内,还是国外比较出名的LG和松下等厂商,对于电池化学体系都没有特别大的原理创新,大部分的技术突破都是在结构或者是集成上的创新。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就是改变了电芯的排列方式。当然还有一些厂商是在车身结构上做的创新,比如在发生事故时尽可能的不让电池包受损,这一点大众的ID系列做的也不错。
最后总结,在电机方面我们的自主品牌有着很大的优势,但是相信大部分人对于新能源车首要关心的都是续航与电池安全,并不是动力,厂家自然会着重宣传电池方面。而电控也确实不能代表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工业水平,但是像比亚迪这样迎难而上的厂商,这种精神确实值得我们肯定。
(文/泽宇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