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终岁末时,工业企业设备经理又面临写总结报告的考验。报告年年写,岁岁不相同,尤其是近两年实体经济从高速增长回归到中速增长,企业对设备管理的要求却越来越高,提效、节人、节能、节约成本开始成为设备管理工作的新常态,对于设备管理工作,设备经理及其团队面临挑战和困难。
然,计划和总结还得照写,还得写得有水平、有高度、有亮点,接下来,小编的任务是教您如何写一份合格的设备管理计划总结报告。
【2017年总结篇】
设备管理总结,重点表述业绩、亮点和不足,应尽量避免不能量化的事项,不要陈述苦劳。
1.设备管理关键业绩
设备管理为生产服务,生产为企业盈利目标服务,归根结底设备管理是为企业盈利目标服务,设备管理总结更应该体现出对于企业盈利目标相关的业绩,按照如下的业绩呈现,更能体现出设备管理价值,包括:
1)安全与环保。安全与环境是生产是基础,也是企业的关注重心。首先呈现与前一年同比在设备相关的安全与环境事故的比较,再列举出对于安全和环境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的数据。
2)生产效率。效率是衡量生产保障能力的关键指标,通常用OEE(设备综合效率)和OPE(人工综合效率)表述,在离散制造业不容易统计效率时,可用准交率表述。除了呈现与前一年的比较之外,还应呈现不同月份、不同车间和部门的对比值。
3)可用度。可用度是衡量设备满足生产效率的能力,由MTBF和MTTR决定(可用度A=MTBF/(MTTR+MTBF).可用度代表了设备管理的水平,既可以对工厂整体进行年度对比,也可以对不同的车间/部门进行对比。
备注:由于可用度的衡量,需要在数字运维条件下完成,在不具备数字化条件情况下,可以MTTR(即影响停产故障时间与停产故障次数的比值)和停产故障次数替代比对,如MTTR可简单代表维修组织能力,停产故障次数可以简单代表设备可靠性和维护保障的水平。
4)维修费用.维修费用是仅次于效率的第二关键指标。首先呈现是整体的维修费用与前一年同比的变化,再对对不同车间/部门进行对比,识别出这些车间/部门维修费用的控制能力。备注:技术改造、改善所耗费的备件费用不计入维修费用,在具体计算时也可衡量单位产量维修费。
5)备件库存.库存影响企业现金流。对于库存控制,视当地供应链情况而定,采取第三方供应,强化采购频率等方式,有利于降低备件库存。
关键业绩指标,按照顺序进行逐一表述,上一级指标不理想时,应重点描述下一级指标,以识别出设备管理工作对企业盈利目标的支持作用。
2.设备管理运营业绩
主动式的预防性维修和预测性维修,有利于强化设备管理能力,这部分主要强化设备管理具体的措施和成绩,包括:
1)不同维修的比例关系。事后维修数量向下,预防性维修(定期更换易损件、更换润滑油)向下,预测性维修(通过日常点检、仪器检测、以及物联网等手段发现故障隐患和缺陷的数量、消除隐患和缺陷的数量)向上。
2)数据分析识别的瓶颈故障处理情况。通过数据分析,识别出发生频次最高的故障、故障停机最长的故障、维修成本最高的故障,分析并识别永久消除或减少的措施。
3)人才培养与技能提升。通过何种方法,激发了维修人员责任和意识?通过什么样的培训措施和机制,提升了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通过什么样机制,对维修减员达到了怎么样的效果?
4) 如采用数字运维方式,可呈现整体及每个车间/部门的设备可用度年度对比,并说明针对可用度低的瓶颈设备采取了哪些维护策略。
3. 亮点工程
围绕企业盈利目标,重点阐述在设备管理工作中所采取的各项改善、措施及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范围:
1)企业既定的重大创新与技改。针对于、工业物联网、节能、节人、效率提升相关的技术改造,需要有改善前后的数据对比,图片对比和收益验证等基本内容,一页PPT简明扼要描述;
2)设备管理基础管理。点检与维修作业标准化,润滑标准化、全员性参与的自主维护等活动,设备管理目视化管理等。
3)人才培养相关活动。诸如技能大赛、技能培训、技能道场、技能鉴定、小组活动等相关活动。
……
4. 不足
设备管理是生产保障的基础,在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高度约束的制造系统,其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更高,这要求系统化的设备管理、主动性的维修、全员性的参与和更专业性和综合性的维修技能。不足之处,往往体现在:
1)点检执行的效果有待加强,发现和处理隐患和缺陷的连续性和数量有待提升;
2)设备管理缺乏有效的数据和知识沉淀,缺乏有效的设备管理数字化系统辅助;
3)设备管理指标需要重新构建,更能体现维修管理的主体责任。
4)生产部门维护的主体意识有待加强;
5)维修团队积极性有待提高;
6)维修人员技能有待提升;
……
【2018年计划篇】
总结总算是有惊无险,2017年终究是翻片过去了。设备经理及其维修团队在2018年依然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企业在效率提升、成本节约、组织人员结构优化、组织能力构建上依然会持续加强。
1. 定指标
业绩指标承诺自然是逃不开的主题,与总结结构一致,设备管理目标通常设定为10%-30%范围。
2. 定任务
任务往往来自于上一年计划的不足,与往年不一样的是,企业需求更低的投入、更高的产出,故这些任务实际上是与所定指标匹配,更高效的支持目标的工作计划,这包括:
1)强化点检执行效率(预测性维修),提高故障诊断发现问题的数量、准确性、延续性和关闭率,维修的计划性得到提高。
2)重视基础工作,如维修记录的完整性、维修标准的完善,重视设备和物料采购的质量把控,引入可靠性与维修性评价,重视采购管理。
3)建立设备管理数据分析体系,形成数据驱动决策,以更精准识影响关键指标的瓶颈,将有限的资源利用在制约因素上,以获得最大的价值产出。
4) 优化设备维修人员绩效体系,以强化维修人员责任、意识和能力,采取包括产线责任承包制,开展业绩评价、工作量评价和技能评价的绩效评价。
5) 开展工厂/车间/产线级的设备管理评价机制,以建立基于目标/指标的全系统/全员考核机制,实现全面运维管理体系的构建。
6) 其他重大技术改造、维修、数字运维、工业物联网等相关工程规划及预算。
……
3. 拥抱数字运维时代的设备管理转型
指标和任务是设备经理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在严峻的制造业转型过程中,坑怎么也得挖,而关键在于如何完美的添上这个坑,实在是一大挑战。庆幸的是,以数字运维为中心的工业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企业应主动拥抱时代变革所带来的红利。
“精益卫士”人工智能维修辅助系统
区别与传统设备管理软件以强调流程管理,数字运维系统强调生产人员与维修人员之间简易交互应用为主体,强调预测性和预防性维修执行,并以数据驱动强化高层决策、管理重心下移业务部门(设备部门、生产部门)、强化作业执行层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杨明波,刘华,郭显昌.数字化工厂+工业维修服务体系[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 亲自推荐
第一本提出数字化运维、赋能工业制造业转型,立足工业服务生态、工业互联网发展方向应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