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了不起的大连医生
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恰逢大连市疫情得到精准有效控制,进入到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全面复工复产的新阶段。人们分享着生产生活全面恢复的喜悦,也将医护人员的崇高形象深深印刻在心底,今天,让我们再说说那些抗疫期间的感人故事。
庄熙晶
奉献:专家冲到抗疫一线成“大管家”
正月十五,在连续完成5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和1例急诊心脏搭桥手术后,大连市中心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庄熙晶刚到家,就接到了医院打来电话。当晚,45岁的庄熙晶被任命为大连市中心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队长,带领14名队员飞赴武汉。
作为一名心脏外科专家,在日常工作已然非常忙碌的情况下,庄熙晶早早就递交了支援武汉请愿书,理由是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需要人工膜肺(ECMO)技术,这可是心脏外科医生的“拿手绝活”,庄熙晶从一开始就做好了挑重担的准备。
在武汉雷神山医院,由于表现突出,庄熙晶还担任起了市属其他8家医院共计81名医护人员整体大团队的总领队。一天之内建立10个微信联络群,组织召开九个医疗队领队的小型会议,他默默做出了太多太多……开始采集咽拭子咽拭子高危操作,看出有人胆怯,庄熙晶冲上前去说:“我先给大家示范”,一个人采集近30名,浑身上下湿透了,大家看到后没有人再后退。在武汉期间,他始终发挥着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如今,庄熙晶依然在用自己多年的科室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呵护患者,与疾病继续抗争。
韩光
仁爱:三伏天再辛苦也要为了患者挺住
韩光是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肝病二科负责主治医师,曾参加过甲流的救治工作。当大连市再次出现新冠肺炎本地确诊病例时,他不畏风险,第二轮次进入应急病区开展救治工作。
作为应急病区主任助理,韩光配合主任完成各项工作。在疫情开始几天,面对每天增长的患者,他在病区里几乎一天不停歇的接收患者、查看患者、远程会诊……那几天韩光几乎都要在病区工作上十几个小时,忙到凌晨后才能回休整地,但他始终紧绷着一根弦,随时待命。
正值三伏天,病区内的温度最高时达到30多度甚至40度。韩光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N95口罩和护目镜,每一次进入污染区工作没多久,他的眼镜片和护目镜就积着汗水,水蒸气挡住视线,几次都是摸索着开门;他汗流浃背,衣服湿透,几次虚脱到浑身无力,他却毫无怨言。
应急病区里,不允许家属陪护,不少患者觉得无助,有的出现焦虑或者抗拒治疗的心理。韩光在治疗的同时给每位患者以精神鼓励,每次进入污染区都要和患者聊一会,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用他的话说“患者情绪好了,我们才放心。”
陈明
担当:为守护患者健康甘愿承担风险
2月8日,正在值班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SICU病房副主任医师陈明接到了驰援武汉的通知。没有时间回家收拾行李,他将科里工作与同事快速交接,草草地剃了光头,便奔赴机场……作为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队长,除了应尽医疗救护职责之外,更是要将其他14名队员安全的带回来。
2月18日,B3病区正式接收患者,作为B3 病区主任,陈明身先士卒,第一个进舱。半个小时内,病区共接收了37名患者。患者多是从养老院来的,平均年龄是所有病区中最大的,基础病比较多,病情重而且变化快,还有部分老人存在意识障碍,根本无法交流。陈明一直等到所有病人的情况都平稳后才出舱,连续工作了近40个小时。因病情需要,在没有三级防护的情况下,冒着高风险三次给病人进行深静脉置管。即使回酒店休息,如有抢救,也要进行视频指导。跟家人报平安往往都是凌晨以后……
在武汉战疫期间,陈明向院党组织郑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实际上,他已经用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践行着医者的誓言。
李艳霞
勇敢:为了让病毒远一点 她不怕与患者近一些
作为雷神山医院最早收治患者病区的负责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副主任李艳霞第一个进入污染区对患者进行近距离诊查。面对新冠肺炎在大连地区的卷土重来,她又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为大连在短时间内快速有效地遏制疫情贡献力量。
2月8日,李艳霞受命赴武汉承担救治任务,面对工作风险较高的咽拭子采集工作,她亲自承担所有患者的第一次采集咽拭子任务,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咽拭子采集的规范化培训,在病房内手把手现场指导医务人员开展咽拭子采集。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充分,李艳霞担任主任的A13病区,成为辽宁医疗队首个启用的病区。病区开诊当晚收治患者34人,所有工作井然有序、未出现任何差错,为之后开诊的16个病区做出了表率。
7月22日,新冠肺炎在大连地区卷土重来,李艳霞又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组织呼吸科会诊小组担起了全院新冠肺炎会诊的任务,并严格把关,妥善安排呼吸科急危重症患者的入院和救治工作。
曹丽华(右一)
攻坚:困难有多少 她的办法就有多少
曹丽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主任、呼吸党支部书记、我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专家组成员、首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她是离患者最近的敬业奉献者,是逆行战场的铿锵玫瑰。
1月26日,庚子年正月初二凌晨,已经连续工作数日的曹丽华主动请缨,作为队长带领大连市首批驰援鄂医疗队踏上去往武汉的征程。作为辽宁医疗队3组医疗组长,曹丽华和全组15名队友一起支援武汉协和江北医院,负责49张床位。
由于处在春节期间,病区又是临时改建的,不如正规传染病房规范,她便带领大家克服重重困难,边救治,边完善流程。当地医疗物资紧张,她就和队员充分利用从大连带去的装备;为了避免浪费,她少吃不喝,穿上尿不湿,确保每套防护装备可以按照最长的防护时间穿上4到6小时。工作中,她充分发挥呼吸专业优势,带领医生查房、指导诊疗、评估病情,规范、精准化施治,提高治愈率。针对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较高的重症病人,她悉心指导医护人员开展血栓风险评估并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精细化管理,减少并发症和病重率……
在曹丽华的带领下,协和医院江北院区感染五病区共收治患者170余人,出院70余人,另有病情好转患者转至武汉中医院等70余人,医疗队战力完整,无一人感染。
张影
坚韧:费尽心思也要让每位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
张影是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肝病六科主任。当大连市再次出现新冠肺炎本地确诊病例时,他作为应急机动队队长,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熟练的专业技术对患者进行救治。
张影密切关注着每一名患者病情变化,逐个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针对各项检查结果,不断优化调整救治方案,配合专家组进行会诊,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实施诊疗措施。
炎热的夏季应急病区室内温度高,医用防护服密不透气,每一次查房过后,他防护服内的衣服都会完全被汗水浸湿,加上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精神高度紧张,张影几次血压升高。但他依然坚持在一线,几次头晕之后,稍作休息又再一次投入到救治当中。他说,“守护好每一名病患就是我的责任。”
每天早晨和晚上,张影都会叮嘱医护人员确认防护、查房、会诊、医嘱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在他的带领下,队员们以最快的速度磨合,互相适应、互相打气、互相扶持,在疫情面前凝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张永利
自信:再次披挂上阵为家乡而战 她对胜利更有信心
7月下旬,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张永利自进驻市六院ICU以来,几乎每日驻扎在ICU病房里,既要带患者进行检查,还要守在患者身边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张永利几乎24小时全身心扑在患者的救治上。
其实,这样的经历对张永利来说并不陌生,作为大连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张永利曾在武汉协和江北医院(蔡甸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执行抢救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任务。在异常艰苦的工作条件下,张永利时刻守护在患者床旁密切监测、全力抢救患者。经过55天的艰苦奋战,取得了抗疫阶段性胜利,圆满完成了援助任务。
再次披挂上阵,张永利更是充满了力量,与出征武汉时面对未知难免有些紧张不同,此次在家乡抗击疫情,她最大的感触就是:心里特别踏实。尽管救治压力很大,但医护人员对疾病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也积累了更丰富的救治经验。在家门口作战也拥有了更充足的人手和物资,她不再需要穿着纸尿裤上岗,也不必十几小时不吃不喝,她可以用更加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去应对更大挑战。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黄凤桐 实习生姜治寒 图片来自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