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的名字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代皇帝雍正所命。清统治者进入北京夺取全国政权之后,为了不忘关外“龙兴”之地的盛京,康熙四年(1665年)下令把奉天首府邑县改名“承德”县,有奉天承运之意。
清初,定鼎北京后,顺治时就有“择地另建避暑宫城”的拟议。此议因开国之际,百废待兴,无力修建而作罢。康熙初年又有“选择清净空旷之地,另建一座‘避喧听政’宫城”的动议。因国家还未统一,仍无力修建。康熙皇帝十四岁亲政后,富有政治韬略的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告诫康熙:“祖宗骑射开基,武备不可弛”。意思是要康熙注意边防建设,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军事素质,不要忘记武备。为加强北部边防,康熙主张不筑长城,其主要战略目标是加强对蒙古各部的管理。把蒙古诸部建成“塞上匈奴”,使其“众志成城”。因此康熙十六年出塞北巡,又设置了“习武绥远”为目的的“木兰围场”;并把岁幸秋狩大典立为家法,以期威武远扬,“塞垣请晏”。这样,从北京至木兰围场,清帝及随行的皇帝宗室和扈从官员都要在沿途休息,所需用的大量物资也不能只靠驮载、马运,需要建立行宫来解决。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在武烈河畔建规模宏大的古典皇家园林,每逢春夏之际,清帝便来此驻跸,处理军政大事。惟有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一次未临,但他效仿其父康熙不忘皇祖恩德之作法,于雍正元年(1723年)设置行政单位“热河厅”,并封教子有方的十七弟允礼为和硕亲王,赐居小宫(狮子园)。雍正十一年(1733年)又把“热河厅”升为“承德州”。从此,承德与热河之名兼用。
避暑山庄的兴建,承德成为清代前期第二个政治活动中心,康熙、乾隆、嘉庆每年来此消夏,处理军政大事。宗室王公和文武官员,六部大臣也在此理事办公。为了皇帝安全,便在这里建立官府、衙署。随之承德出现一些商业和手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出现了城市繁荣景象。人口骤然增加,康熙在诗中写道“生理农桑事,聚民至万家。”
乾隆曾写道:“热河自皇祖建山庄以来,迄今六十余年,户口日滋,耕桑益避,俨然一大都会”。说明承德是随着“避暑山庄”的修建,而迅速成为“市肆殷阗”的都会。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设热河总管,随之地方行政、八旗官兵的驻防也相继建立。雍正元年设热河厅,十一年(1733年)升为承德州。乾隆七年(1742年)又由热河道复设热河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置承德府,并设热河副都统管理。嘉庆十五年(1801年)又升为都统,驻防承德府兼管内蒙的昭乌达,卓索图二盟。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国后于1914年改热河为特别区,管辖区域:东至辽宁岭南段;南起河北古北口、五指山、喜峰口和都山;北至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和扎鲁特旗。至1928年末改为省,承德为省会。承德从清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直是省级建制。1956年撤销热河省。从此作为地名的“热河”已不存在。但承德仍是河北省北部重镇,又是东北、内蒙与关内的交通要道,也是首都北京的一个重要门户,今为历史文化名城。
承德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内涵,根据出土文物考证,承德一带早在中原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人类活动遗迹。战国时代,属燕国领地。秦汉至唐宋时期,匈奴、鲜卑、库莫奚、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曾先后在此游牧。北宋欧阳修留有“儿童能走马,妇女亦弯弓”,“合围飞走尽,移帐水泉空”的诗句。
元明时期属北平(今北京)府,为喀喇沁、翁牛特、察哈尔等蒙古族的游牧地。直到清朝初年,热河上营(现承德市区)始终没有设立过什么中央或地方管理机构,是一个“名号不掌于职方”的小村落。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廷在此修建行宫,人口与日俱增。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热河行宫开始使用,标致热河进入了发展期。康熙五十年(1711年)热河上营就已经是“生理农桑事、聚民至万家”的大村镇了。此后,为适应皇帝每年都要到承德避暑的需要,各蒙古王公,朝廷大臣及一些词人文士都争相在承德建设府邱宅院,承德工商业随之高速发展,市井行人杂踏,车马喧嚣,酒楼茶铺鳞次栉比……
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第二年设热河总管,统理东蒙民政事务。雍正十一年(1733年),胤禛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罢热河厅设承德直隶州,此是“承德”名称的始源。
乾隆六年,弘历开始兴避暑山庄,承德开始进入繁荣期。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弘历在一道渝旨中说:“热河地方朕每岁秋弥先期驻跸,数十年来户口日增,民生富庶,且农桑繁殖,市肆殷闻……”“皇祖诗云聚民至万家,今则不止于万,俨成大邑矣”。“热河自皇祖建山庄以来,迄今60余年,户口日滋,耕桑益辟,俨然一大都会”,是年升为承德府,此时承德成为当时仅次于北京的另一重要政治中心,有塞外京都之称。当时清帝每年几乎有半年时间来此避暑和处理朝政,接见少数民族王公及外国使节。
嘉庆十五年(18l0年)设热河都统署。
道光七年(1827年)以后,热河文武官员均属都统署管辖,官职与朝廷派出的总督、巡抚同。
辛亥革命后,废除府建制,民国三年(1914年)设热河特别区,民国十七年(1929年)改建热河省,承德为热河省省会。
1933年承德被日寇侵占,成立伪满州特别行政区。
1945年解放,9月筹建承德市人民政府,11月正式成立。
1946年8月国民党军队占领承德。1948年承德市再次获得解放,隶属热河省管辖,为热河省省会。
1955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热河省建制撤销,承德市划归河北省,辖承德县、隆化县、围场县、丰宁县、滦平县、兴隆县、青龙县、平泉县等8县。
1956年11月,兴隆县鹰手营子、寿王坟划归承德市管辖,设鹰手营子矿区。1958年承德县建制撤销,并入承德市。
1960年3月15日,承德地、市合并,合并后承德市辖市区、下板城区、隆化县、围场县、丰宁县、滦平县、兴隆县、青龙县、平泉县。
1961年5月承德地、市分设,分设后的承德市设翠桥区、虹桥区、双塔山区、红石峦工委、双峰寺工委。
1965年2月,鹰手营子、寿王坟、马圈子重新划归承德市,复设鹰手营子矿区。
1984年1月承德市改为省辖市,辖双桥区、双滦区、鹰手营子矿区,承德县。青龙县划归秦皇岛市。
1993年7月1日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的管理体制,辖八县三区。
2017年4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平泉县,设立县级平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