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庶女
李明德【960-1004因为李氏没有留下名字,故用其谥号代称】的父亲李处耘,是北宋开国功臣。
她的生母是楚国太夫人吴氏【?-999.11】,嫡母韩国太夫人陈氏【?-1001.闰12】。【宋史说吴是嫡母,陈是生母,今从会要。】她的长兄李继隆更是宋朝名将,配享宋真宗,位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明德出生在北宋建国那一年【960】,在开宝八年【975】,16岁的李明德被宋太祖赵匡胤指婚给三弟、刚死了继室夫人的晋王赵光义为准王妃,赵光义比李明德大21岁,当年36岁。
赵光义【939-997】,初名匡义,称帝后更名赵炅。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三弟,大约十六七岁的时候初婚尹廷勋之女,婚后两年尹氏就去世了,不到二十岁的赵匡义成了鲧夫。
因为他的二哥赵匡胤备受周世宗提拔重用,他也随之水涨船高,迎娶了周世宗郭荣宣懿皇后符氏第六妹为继室,还是央求张永德保的媒。小符氏是赵匡义的妻妾中身份最高的一位,李明德就是居于小符氏之下,身份地位第二高的。
周显德七年【960】正月,在李处耘参与支持下,陈桥之变发生,赵匡胤取代了恩主家的孤儿寡母,成为大宋天子,李处耘就是功臣之一,李明德就出生在这一年。
22岁的赵匡义成了皇弟,避讳哥哥更名赵光义,他的妻子小符氏也被封为汝南郡夫人。小符氏因为出身名门,又是赵光义自己相中的,故此夫妻感情和睦,赵匡胤也很尊重弟媳妇,小符氏随后【961】晋封为楚国夫人、【968】越国夫人。
开宝六年【973】九月,34岁的开封尹、皇弟赵光义封晋王,班宰相之上。开宝八年【975】十二月十九,越国夫人小符氏薨,年34岁。友爱兄弟的赵匡胤就给36岁的三弟指婚功臣李处耘的次女李明德。
开宝九年【976】,晋王赵光义都向李家下聘礼了,准备迎娶的时候,当年十月,太祖皇帝赵匡胤突然驾崩,晋王赵光义成为新皇帝,要为先帝守丧,准王妃李明德的婚礼就此耽搁。
准皇后进宫
太平兴国二年【977】七月,18岁的李明德被38岁的皇帝丈夫召进宫,同时入宫的还有在京城开酒楼的平民孙守彬之女。
孙守彬父子自后周以来就和皇帝处朋友,关系密切,孙氏女也是赵炅亲自相中的,因此,从孙氏女进宫,就宠冠后宫,把准皇后李明德压制的毫无作为。【参加帖子被皇帝一见钟情的酒家女凌驾在正室之上,成为大宋第一位贵妃娘娘】
太平兴国三年【978】三月,孙氏女和后宫高氏一起晋封才人,被先帝指婚的准皇后李明德却没有任何封号。之后,孙才人就一跃成为大宋朝的第一位贵妃,成为宋太宗赵炅的后宫中位份最高的,准皇后李明德只是一个没名没份憋屈的通房。
关于李明德入宫后的名份,仅宋史太宗本纪记载李氏封后时称德妃,表示李明德曾经被封过德妃。
但是,宋史后妃传以及会要都没有封德妃的记录,宋大诏令集李明德的立后册文也直接说陇西李氏,说明她封后之前是没有封号的,也就是说从太平兴国三年【978】三月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七年之间,李明德都毫无名分。
先帝指婚的准皇后,本来该进宫就册封皇后的,却在后宫默默无闻七年,身为准皇后屈居于孙贵妃之下六年。如果孙贵妃没有在太平兴国八年【983】九月薨逝,大概,李明德正位皇后之日依旧遥遥无期。
大宋第三位皇后李明德
不管怎么憋屈,雍熙元年【984】十二月,陇西李氏终于正位中宫,成为大宋朝的第三位皇后【活的】。
随着孙贵妃的薨逝,后宫中其他妃子也终于得到晋升的机会,李明德也诞育一位皇子,可惜未名早夭。
史载李明德恭谨庄肃,对待诸位皇子以及妃子都非常优厚,宋太宗赵炅虽然没有多宠爱李明德,但是皇后该有权力的还是有的,其生母也和嫡母一样被封为国太夫人。
至道三年【997】三月,宋太宗赵炅驾崩,本来该太子赵恒继位,但是因为宣政使王继恩的怂恿,李明德准备灵前换人。
赵炅的皇子不多不少,夭折的没有序齿,养大成人的一共有八个,最年长的赵元佐、赵元僖、赵元侃【即真宗】,其中老大元佐和老三元侃是同母,都是低级妃子陇西郡君李氏所生。
赵炅费尽心机把四弟廷美、侄子德昭、德芳清理掉,想立老大元佐为太子呢,结果,这娃太纯良了,素日里又和四叔走的近,眼看着亲爹连着逼死四叔和两个堂兄弟,他竟然受刺激精神错乱了。
想想也真是家庭悲剧,老爹一心一意为他谋划,他却为牺牲品悲愤伤心到精神失常,为之发疯发狂,赵炅也是气的不得了,在雍熙二年【985】九月废元佐为庶人,求一下赵炅的心理阴影面积。
老大出局了,赵炅准备立老二赵元僖,谁知道,淳化三年【992】十一月,元僖竟然死在家庭妻妾纠纷之中,赵炅那个恨啊!
至道元年【995】,册立老三元侃为皇太子,改名赵恒。就这样,排行老三的赵恒因为大哥发狂,二哥被小老婆毒死,捡到一个太子位。
受怂恿想换太子
宣政使王继恩在太宗赵炅继位之时可是立了大功劳,因此备受宠信重用。如今呢,王继恩觉得他对太子赵恒没有恩德,以后恐怕会失宠,不如改立有狂病的赵元佐,也好博一个定策功。
于是就与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谋立潞王赵元佐,王继恩还说动李明德。
宰相吕端进宫问候皇帝,看到赵炅已经到弥留时刻,身边却不见太子侍疾,只有皇后李明德和王继恩,担心王继恩有变,亲手书写“大渐”二字让亲信送给太子赵恒。
赵炅随即驾崩,王继恩奉李明德旨意去中书省召吕端,吕端非常有急智,哄着王继恩入阁看赵炅先前的诏书,趁着王继恩看诏书的时候,吕端抽身出阁反手把门锁住,并派人看守不让王继恩出来入宫去见李明德。
皇帝一死,又没有太后,皇后就是帝国最高的代言人了,看到宰相,李明德就说:宫车【代指皇帝】已经晏驾,立嗣以长是历来的规矩,相公怎么看?
吕端正色反驳皇后:先帝立太子,就是为了今天,今日先帝才大行,怎么就违背先帝的旨意更换太子呢?
王继恩不在身边,毫无政治头脑的李明德说不过宰相,只会默然,吕端迅速拥立赵恒继位。举行继位大典那天,吕端还怕皇帝被掉包,新皇帝都垂帘引见大臣了,吕端却率领百官平立殿阶不拜,请求内监卷起帘子,他亲自登殿审视,确实是太子赵恒,这才退之殿阶,和群臣一起高呼万岁。
四月,新君赵恒尊嫡母皇后李明德为皇太后,随即,先把依附王继恩谋废立的胡旦除名流放。王继恩、李继勋、李昌龄也被贬出京。
五月,赵恒追封死去的生母陇西郡君李氏为贤妃,十二月追尊元德皇太后。赵恒是个厚道人,也知道嫡母并没有政治头脑,纯粹是听王继恩摆布,因此,对嫡母还是蛮孝顺的,咸平二年【999】闰三月,还专门为嫡母修建万安宫居住养老。
景德元年【1004】三月十五,大宋第一位由皇后正位的皇太后李氏驾崩,年45岁,谥号明德,陪葬永熙陵。
尾声:小三子恒对嫡母的一点小添堵
至道三年【997】三月,赵恒继位,六月六日,商量大行皇帝赵炅的配飨问题,因为赵炅有三位正妻,原配尹氏,继室小符氏,还有如今的李太后。
因为李太后差点在太宗灵前更换太子,小恒子大概就想搞点小动作,给嫡母添点堵,恶心一下嫡母。
赵家兄弟都是不看重原配的主儿,虽然赵炅继位后原配尹氏追封淑德皇后,继室小符氏追封懿德皇后,但是小符氏地位高啊!又和赵炅感情好,赵炅很是爱重继室,对早死的原配没情分。
因此,淳化元年【990】四月二十六,因为神主列庙的事引起纠纷。按照赵炅的意思,就是让继室小符氏位在原配尹氏之上,宗正少卿赵安易就为此上书批评皇帝,说继室位在原配之上是乱昭穆,然后又扒出来赵炅他二哥赵匡胤,竟然也是无视原配贺氏,连贺氏的宝册都没有上。
赵匡胤原配贺氏早死,继室王氏正位皇后,还有继后宋氏,在原配与继室之间,赵匡胤也是偏心继室王皇后,一直都让继室位列原配之上,现在扒出来连原配的皇后宝册都没有上,也就是说皇后证书都没有颁发。
礼法的支持者认为这不合礼法,应该原配最大;皇帝的支持者则说,贺氏没有做过皇后,王皇后是大宋第一位皇后,自然比原配尊贵,所以可以在贺氏之上。
礼法支持者说:好,算你们狠!如今尹皇后和小符皇后都没有做过皇后,应该让原配居上了吧!皇帝支持者就说:那尹皇后在的时候还是大周朝呢,对我们陛下也没有什么贡献,但是小符皇后就不同了,是陛下的贤内助,开创晋邸基业,还被先帝封大国夫人,陛下的军功章得有小符皇后的一半,自然该小符皇后位列在原配尹氏之上。
赵安易······
从大宋开国,继室都在原配之上,把原配踩在脚底。到了赵恒继位,该给他爹在太庙配对了。
宗正卿赵安易又跳出来说:你们说太祖皇帝让继室在原配之上,因为继室做过皇后,如今太宗皇帝也应该留下位置等待李太后,之前的尹皇后、小符皇后都没有做过皇后,都没有太后尊贵,所以不能配享太宗。
赵小恒就诏尚书省集学士、两省、知杂御史,诸司四品、尚书省六品以上,及礼官共同商量这个事。
商量的结果就是,小符皇后得封大国,虽然没有做皇后,但也有夙彰贤懿之美,所以,理应配享先帝。
也就是说,赵恒非让第二位嫡母和他爹配对,如今的李太后、第三任嫡母可以靠边了,反正他亲妈是个贱妾,地位低,暂时没资格配他爹,用前嫡母恶心一下现任嫡母也好出口灵前换太子的恶气。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宋会要、长编、宋大诏令集、宋史等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历史在每个人眼中自然也是不同的,某只是写出自己的所想,并不试图说服每个人。
当然,每个人也都有否定某的权利,那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由,文写出来就是让人阅读评论的,但是,在您否定某的同时,是否可以说出自己的理由呢?我们理性交流好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