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群体”是00后、10后
“受惊群体”是80后、90后
开局就翻车,最低分“金庸剧”诞生得猝不及防。
11月16号我才听到《鹿鼎记》开播了,对于一个金庸铁杆粉丝来说,老爷子的作品,能多拍一部是一部,多看看总是好的。
晚上11点的时候,我专门开了个会员,想好好享受一下视觉盛宴,然后打开弹幕都是骂它难看的。
是的,真的很难看。
第一集我都差点看不下去。
快,太快了,快到敷衍,快到心里预想的一些能埋梗的情节全都舍弃了,好像韦小宝这人一下子就进了宫,一下子就成红人了。
人物的性格和背景全凭脑补原著和回忆前边几部《鹿鼎记》,很多地方剧情根本没有铺垫,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
“既然你们大家都知道了,我就不说了”的意思。
大家都知道最后康熙和韦小宝“组cp”,所以他们就在一起了
大家都知道鳌拜要被杀,所以他死了
进度条才走了几步路,剧情眼看就要凑齐七仙女了,我寻思着莫非导演觉得大家都知道结局,就直接想一集通关?
《鹿鼎记》是金庸最后一部长篇武侠小说,韦小宝这个角色虽然称不上什么大侠,但许多小细节都值得慢慢品,如此囫囵吞枣地走剧情,一点意思没有。
剧情匆匆忙忙,主角张一山的演技也颇为迷惑,演技是有的,别管演得像人还是猴,但可能是剧本给的就这样,或者说张一山压根没看过《鹿鼎记》的故事,韦小宝的人物性格特点被张一山无限夸张放大成“闹”
孩子应该顽劣,但张一山这个,就是闹腾。
有句话,说了得罪人,但不说,我心里真的是堵得慌。
按照我的理解,其实这一版本的韦小宝,换成宋小宝来演,会更加贴合,更加丝滑。
网友评分2.6分,烂片的帽子是摘不下去了,不冤枉。
张一山太瘦了,还总蹦跶,让人出戏,能吐槽的点太多了,就算他有刘星的国民儿子标签也抗不住,换成宋小宝绝对是可行的。
80后、70后、60后的观众群都有属于自己的韦小宝和《鹿鼎记》
《鹿鼎记》争议不断,导演马进接受采访为大家指点迷津答疑解惑
作为出品过《幸福来敲门》以及《春风十里不如你》的著名导演,马进这次翻车,必然是有原因的。
而他自己的解释是:如果不能以新的维度去阐述作品,翻拍将毫无意义。
莫名很熟悉的台词
我上一次听到“如果东西怎么样,那么将毫无意义”句式还是游戏里的盲僧李青:“如果暴力不是为了杀戮,那将毫无意义了”
“用新的维度去阐述”,你听人家导演的话就文化水平高,都用了“维度”而不是“角度”
那这个新的维度是什么?导演的理解是:有人说《鹿鼎记》是悲剧,有人说是喜剧,也有人说是正剧,我恰恰觉得它是个闹剧。
闹剧,是不是很符合现在看到的韦小宝
导演大胆用红配绿以及卡通画风来表现新版的《鹿鼎记》,因为它从一开始的基调就定好了,这部作品的受众是“00后和10后”
00后和10后是什么概念,那是一群10-20岁的孩子们。
我们仔细想一下,我们当初在这个年纪看的是什么,是《圣斗士》,是《七龙珠》,是《蓝猫淘气三千问》
你让这群本应该看《熊出没》的孩子们去看烧脑的《鹿鼎记》他们肯定不乐意,所以如果用张一山这种风格来表现,他们一定会好接受很多。
用心良苦啊导演,他说80后、70后、60后的观众都有自己的《鹿鼎记》,所以他要给00后和10后拍一个新版的,这剑走偏锋的解题思路,料想一定是遇到啥想不开的烦心事了。
原来我们大家觉得《鹿鼎记》不好看,是因为我们是90后、80后、70后、60后,年纪太大,有代沟了啊。
那么,导演其实本来可以拍成动画片来看,这样00后和10后的观众会更喜欢。
采访看到这里,其实我才明白有点误会张一山了,如果按照导演的思路和影片基调,张一山的表演,一点毛病没有,演员怎么演、演到什么效果,都是导演在把控,张一山能放下偶像包袱,好好闹这么一出,也是敬业了。
新《鹿鼎记》可能真的是个好片子,欣赏不来,只是我们都老了罢了。
以后是年轻人的天下,也许他们真的喜欢这样的《鹿鼎记》,这样的金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