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百年前的端午节,毛泽东有个恩师,效仿屈原,一跃冲向万里涛,壮烈殉国,以死明志!
这一跃,一代传奇作古,一种精神永存!
1913年,毛泽东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读书,1914年秋季,毛泽东编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本科第八班。
一直到1918年6月,毛泽东毕业,毛泽东在第一师范学校度过了4年时间。
在此期间,毛泽东接受过很多恩师的教诲。
其中名气最大的肯定是毛泽东后来的岳父、杨开慧父亲杨昌济。
毛泽东青年高清修复图
不过,在文化界、思想界、历史学界影响最大的其实不是杨昌济,而是毛泽东的文史老师易白沙。
而易白沙就是那个在1921年端午节投海自尽、唤醒国人的传奇英雄!
01、天纵奇才
易白沙,原名易坤,1886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白沙井,他只比毛泽东大7岁,但他家庭背景非常优渥,父亲是清朝武官。
因为他平生钦敬明朝心学开创者白沙先生陈献章(明代心学开创者并不是王阳明,而是他),而改名易白沙。
易白沙从小刻苦好学,熟读四书五经和《资治通鉴》等书,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和非同一般的见解。
易白沙天赋异禀,才华横溢,是一个绝世天才。
1902年,16岁的易白沙就主持永绥(今湖南花垣县)师范学校,因为他出色的才华,他在永绥师范学校期间,所有老先生无不叹服!
1903年,17岁的易白沙,应邀赴安徽执教,主持怀宁中学,继为师范学堂、旅皖湖南中学堂校长。
没错,就是这么夸张,易白沙17岁就做了校长!
这不是天纵奇才是什么?
《觉醒年代》易白沙剧照和历史照片
此后他一直在安徽从事教育事业,是安徽著名的教育工作者。
在此期间,他研读郑思肖《心史》和王船山、顾炎武等人的著作,滋长了强烈的反清强国的民族思想。
02、辛亥元勋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安徽随即响应。
易白沙积极游说安徽的武官将领们,纷纷起义,安徽正式独立,脱离清政府统治。
不过,安徽独立后,社会混乱,兵痞横行。
当时安徽有一个叫王瞎子的巡防营统领,此人草寇出身,飞扬跋扈,为非作歹,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民财,掳掠民女,无恶不作。
安徽百姓敢怒不敢言,安徽督军孙毓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易白沙看不下去了,他想要的辛亥革命不是这个样子的。
易白沙愤而组织了一支由进步学生组成的新军,决定除掉王瞎子。
易白沙劝服孙毓筠,将王瞎子骗到都督府。
孙毓筠早就对王瞎子不满,现在有人挑头,自然顺水推舟答应了下来。
当时孙毓筠和易白沙原本计划由督军府的卫兵动手杀了王瞎子。
可当动手时,卫兵却因为忌惮王瞎子的淫威,临阵怯场,迟迟不敢下手。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关键时刻,易白沙率领青年军一拥而上,除掉了王瞎子。
易白沙不仅仅是一个白面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的教书先生,他胆色过人,敢打敢拼,是一个革命英雄!
而后,易白沙积极维护社会秩序,他是当之无愧的辛亥革命元勋。
可惜,辛亥革命成功后,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篡夺,民国政府统治黑暗,易白沙嫉恶如仇,并没有选择在新政府当官。
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易白沙奔走湖南和安徽两省之间,发动自己的人脉,讨伐袁世凯。
但是,革命党人和袁世凯势力相差悬殊,二次革命失败。
易白沙被迫流亡日本,与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发表揭露帝国主义和袁世凯祸国殃民罪恶本质的文章,启发国人思想。
《觉醒年代》易白沙剧照
03、反孔第一人
1915年,袁世凯下令全国尊孔读经,一反历史潮流,尊孔复古,为此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主持新文化运动,制止这股不正之风。
《觉醒年代》陈独秀剧照
易白沙和陈独秀是至交好友,他积极响应。
1916年2月12日,易白沙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孔子平议》等文章,宣传民主与科学,他认为“中国二千年尊孔之大秘密”,就在于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孔子为傀俑,垄断天下之思想,使失其自由”。
为了打倒思想和学术上的专制主义,他明确倡导“真理以辩论而明,学术由竞争而进”,体现了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
易白沙在《孔子平议》一文中指出:自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用孔子为傀儡,垄断天下思想,使其失去自由”。
而且,易白沙进一步指出,历代“独夫民贼”(指皇帝)倡导的儒家学说,存在四大缺陷。
第一,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这样就会导致封建君主、独夫专制。
第二、孔子讲学学许问难,容易导致思想专制之弊;
第三、孔子缺乏绝对主张,容易为人所借口;
第四、孔子但重作官,不重谋食,容易让老百姓受贪官污吏盘剥!
易白沙是最早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是新文化运动中反孔檄文之一,他也是新文化运动中反对尊孔读经的第一人,他率先揭开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批判孔子专制主义思想的序幕。
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湖南知识界的思想解放,而且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易白沙的主张对当时中国思想界、文学界、历史界来说,无异于是晴天霹雳,震耳欲聋,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无数青年学子都深受其影响。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关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易白沙在《孔子平议》中首次提出来的。
易白沙《帝王春秋》
而后,易白沙写出不朽名著——《帝王春秋》,他在文章中列举了很多史实,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集中揭露了史书中历代帝王种种恶行,从人祭、杀殉、弱民、媚外、虚伪、奢靡、愚暗、严刑、奖奸、多妻、多夫、悖逆等十二个方面将“吾国数千年残贼百姓之元凶大恶,表而出之”。
易白沙认为:中国两年多年封建社会之所以停滞不前,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专制主义绝对统治的黑暗腐朽;在专制主义统治下,只有人治,而无法治;虽然人治的理论根据是圣人之治,但在现实社会中,坐在帝王宝座上的“入主”更多的是耳目失聪的庸主。
易白沙对历代专制帝王之恶行的揭露和批判,不仅仅是为了检讨历史,更重要的是为了针砭现实。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向易白沙这样入木三分地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此文一出,天下震惊!
孙中山阅读此文后,高度评价道:
“从历史事实,唤起知识阶级诛锄独夫民贼,可谓严于斧钺矣”。
孙中山大受鼓舞,为之题签。
孙中山先生
也就是从这时候起,易白沙逐渐将重心转向思想革命、教育兴国。
1921年,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北洋军阀混战继续。
上一年刚结束的直皖战争后,直、奉两系军阀共同控制了北京政权,双方矛盾剧烈,导致关系破裂,正准备发动另一轮大战。
这年4月,孙中山在领导粤军驱逐桂系,重建军护法政府后,曾两次写信给易白沙,邀他相助革命宣传事业。
可是,易白沙没有答应,他对于这种军人之间的争斗已经兴趣索然,也不愿再继续做思想启蒙之事。
对于这个国家,他已经接近绝望了,他想要用自己的方式,为救国做一份贡献。
1921年4月底,易白沙只身一人潜赴北京,谋刺北洋军阀,未能得手。
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宣布组织正式政府。
易白沙问讯后,南下广州,面见孙中山,要求“组队赴北方杀贼”。
可惜,当时局势混乱,孙中山势单力薄,婉拒易白沙北伐建议,易白沙十分绝望。
胡汉民、张继等人劝他“宜文章报国,不必赴险。”就连好友陈独秀也不赞成他的想法。
这让易白沙异常苦闷,找不到出路的他,陷入一种空前的绝望当中。
他不甘心中国就此沉沦,可他又不知道中国前进的道路在哪里。
他为了自己心爱的祖国,做了他所做的一切,可他却没有看到任何希望。
他对祖国爱得多深沉,就有多绝望。
《觉醒年代》易白沙剧照
05、以死明志
1921年6月10日,这天是端午节,易白沙独自乘船前往一直仰慕的白沙先生陈献章的故乡广东新会白沙。
他决心效仿屈原,警醒国人。
于是,他跳海自杀,以死报国,年仅35岁。
易白沙临终之前,曾经给亲戚寄了一封遗书交代后事,分为三部分。
在遗书中,他交代将他的家产分配给了姐姐、两个妹妹、四个侄子,并详细列举了他生前所欠的债务,请亲戚变卖一些书籍来偿还。
而后,他在遗书中写道:
我死后不要继承,不要木主,不要祭祀烧包种种欺人之事;我已请粤中当道者,葬于海岛,极为愿意。如有人倡言归骨长沙者,我为厉鬼击之!
白沙病后身弱,对于学问上事业上不能有所进取,故欲为消极之牺牲,以求杀贼而死。
其事不为先生所赞许,则白沙侧身天地,不过一蠢,有何生存之价值。
今已蹈海而死,葬身鱼腹。
若不幸犹浮此臭皮囊于水上,请进言当过,以三寸之棺葬于海滨,不欲归骨长沙。
《觉醒时代》易白沙剧照
孙中山闻讯后,连忙派人去调查易白沙的死亡原因,得知易白沙是真的自杀之后,怀着悲痛之心,发表“表彰易白沙函”。
易君白沙,志切报国,蹈海而死,遗渺蜕然…建亭树碑,永留纪念,俾与梅花孤冢同,足起后人凭吊之思。
易白沙死后,天下震惊,《民国日报》、《大公报》等报刊纷纷发表长文报道此事。
尤其是《大公报》从1921年8月20日,到9月8日,连续二十天发表易白沙追悼会文章。
后来,著名文史学家、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四大金刚的刘大白曾写诗悼念易白沙道:
白沙蹈海死了/白沙化作了海/海化作了白沙/白沙是海底灵魂/海是白沙的灵魂/海底生命底流转/即白沙底生命底流转!
04、师徒情深
易白沙有个哥哥叫易培基(1880年—1937年),曾担任曾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总统黎元洪秘书。
1917年,易白沙在哥哥的邀请下,从上海回到长沙任教,曾任长沙县立师范学校、第一师范学校文史教习。
当时,毛泽东还在校求学,他被易白沙的才学所折服,尤其是易白沙颠覆性的思想,深深地震撼了毛泽东,毛泽东虚心接受了易白沙的教诲。
那时候,毛泽东和蔡和森等人根本就不满足于学校的教导,经常去易白沙家中虚心请教。
易白沙也对毛泽东非常赏识,两人相交甚笃。
《觉醒时代》毛泽东剧照
在第一师范学校众多老师中,易白沙是最激烈的革命者之一,唯一可以与之相媲美的只有徐特立。
易白沙对毛泽东影响特别大,在毛泽东革命思想转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比如,当时毛泽东跟蔡和森等人都崇尚墨家学说。
这就是受易白沙影响,易白沙对儒家思想深恶痛绝,在诸子百家中,他最钟爱墨子。
易白沙为人任侠,力图弘扬墨子的尚同、非攻、兼爱等主张。
易白沙这种关心民众的博爱之心,更是对毛泽东影响很大。
更难能可贵的是,当毛泽东组织第一师范学校的同学进行学生运动时,校长易培基是持反对态度的,而易白沙却非常支持毛泽东等人的做法。
毛泽东毕业后,易白沙又曾任天津南开大学、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当毛泽东得知易白沙跳海后,心里很不赞同恩师的做法,却也十分敬佩恩师的悲壮之情。
他对易白沙这种以死明志、唤醒国人的做法评价道:
“有主义之自杀,其为自存有价值”。
他怀着敬佩和痛惜之情撰写挽联:
无用之人不死,有用之人愤死,我为民国前途哭;
去年追悼杨公,今年追悼易公,其奈长沙后进何。
(注挽联中的杨公是指毛泽东恩师、岳父杨昌济,杨昌济于1920年1月17日不幸病逝)
毛泽东对易白沙这种“有用之人愤死”深表同情和钦佩。
可惜的是,易白沙满怀报国热忱,最终还是没有找到正确的革命之路。
而他的学生毛泽东就在他殉国后的7月,参加了一大,找到了无数革命志士为之奋斗、牺牲的革命真理,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康庄大道。
终于,历经28年奋斗,他的学生率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一个他想要的国家!
如果,易白沙在天有灵,或许他也会觉得很欣慰吧。
正如他的学生所言,他的殉国之举,是有主义的自杀,是有价值的。
结语、
1961年秋天,为了纪念屈原,毛泽东写了一首名诗。
《七绝·屈原》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在这首诗中,毛泽东热情歌颂了屈原的不屈精神,集中表现了他所强调的价值取向和革命精神!
宁愿战斗而死,也不愿苟且偷安!
毛泽东写的是屈原,又何尝不是在说易白沙呢?
手中握有杀人刀,一跃冲向万里涛。
屈原做到了,易白沙也做到了!
今天是端午节,我们在缅怀屈原亦或是伍子胥的同时,请不要忘记易白沙这个革命志士,这个爱国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