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代封建帝王里,汉高祖刘邦归不到荒淫的那一拨。正妻司马迁之所以敢直白地说邦哥“好酒及色”,不过是用了曲笔,想说明汉家开创者的洒脱和率真。
刘邦的女人不多,但他的婚姻和情事中却有一处别样特色,对女人的口味似乎很另类。
刘邦四十三岁才有了正妻吕雉,吕雉那时候也已经年近而立了。这在那个年代,实在是晚之又晚的婚姻了。此之前与之后,邦哥一直有自己选女人的哈数,走近他身边的女人,八成全是“二手货”的熟女。
邦哥爱跟众娘们戏耍调笑,有没有刺激的干货?有。在一个寡妇身上,他就动了真格,这就是史记》和《汉书》都说曹氏是邦哥的“外妇”。外妇一般是指正妻之外的妾或者私通的女人,白话译作“婚外情人”。邦哥没结婚何谈“婚外”?又既然称曹氏为“妇”,那在男女的事儿上,必绝非是个生手,要么是别人的婆娘,要么是丧偶的寡妇。邦哥很喜欢这妇人,俩人姘居有些年头,还弄出了个儿子,这就是邦哥的老大、后来人称齐悼惠王的刘肥。
邦哥的第三个女人是戚姬。戚姬是个什么人,我们看《汉书.外戚传》,“后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王如意。”很显然,这是一位风尘中历练过的女人,读得懂各色男人口味的女人,歌舞俱佳,善解人意,殷勤而听凭摆布,很对邦哥的胃口。所以邦哥在定陶,一眼就相中了这枚熟透了的香瓜,搂在怀里连原配吕雉都不睬了。一个男人在女人身上是否真正上心,要不要娃娃是个标志,邦哥因为宠戚姬,与之合作生下了王子刘如意;刘盈而改立如意。吕雉后来之所以残忍虐死戚姬,鸩杀如意,恐怕和这个女人床上太能奉迎男人有关。
再来说邦哥宠幸过的另一个女人薄姬。薄姬本来是魏王豹的女人,人家本来跟魏王处得挺亲热的,邦哥灭了魏,魏王宫里的熟女统统收揽过来。其中有魏豹用过的三个女人,管夫人、赵子儿和薄姬。三人相约说谁要在邦哥这儿先得宠,别忘了帮衬其余两位。邦哥先幸了管、赵,独独没顾上薄姬。恰逢一日带管赵二位游园,远远瞧见孤零零的薄姬,管赵得宠,今日不仅忘了姊妹早前的约定,反窃窃讥笑薄姬可怜,让邦哥给听见了。邦哥来了兴致,问清了原委,再瞅瞅薄姬,丰腴饱满,顿时荷尔蒙贲张,当晚特召薄姬来侍寝。薄姬也争气,配合邦哥一发命中,怀上了龙子,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刘恒。
邦哥喜欢的第五个女人,最能体现他是个“二手货”控。这位称赵姬,原本是邦哥的女婿赵王张敖的小妾,论礼是隔着辈分的。邦哥路过赵地,女婿身边这位粉桃酥梨似的小妾吸引住他的目光,眼睛总在她身上徘徊。张敖是个胆小又聪明的女婿,丈人的心思他一下看穿,与其等着开口,不如主动献上,他连夜把赵姬送到邦哥的床上。搂着赵姬快活了几日,完事邦哥拍屁股走人了,赵姬的肚子却慢慢隆了起来。张敖一掐算日子,赵姬肚子里发芽的嫩苗,绝对不是他的,莫非……是老丈人的种,龙种?想到这儿他慌了手脚,龙种啊,万一有个闪失,可不是闹着玩的,他赶紧专门安顿赵姬到一处豪宅,众人服侍,静静养胎。后来的淮南厉王刘长就是这位私生子。
邦哥年轻时各方面条件都不允许他玩青梅竹马,没法做到如其重孙刘彘有个童年的阿娇,只能因地制宜,混迹于娘们堆里找乐子,在那些早已破解了世间男女之事的过来人的成熟女人里,赢得欣赏,获得成就感。这或许就是他一生偏好熟女的潜在心理症结吧。
薄姬(?―前155年),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原是项羽部将魏豹的妻子,魏豹被韩信击败之后被召入汉宫,是汉高祖刘邦的嫔妃、汉文帝刘恒的生母。刘恒即位,尊薄姬为太后,史称薄皇太后。
薄姬年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交好,约定说:“我们三人之中谁先富贵起来,可别忘记大家啊!”后来管夫人、赵子儿先后受到汉王宠幸。前203年,两个美人侍候刘邦时,相见笑说与薄姬初时的约定。刘邦问起当中因由,两人俱以事实相告。刘邦心凄然而怜惜薄姬,当晚召见宠幸了薄姬。之后,薄姬即有身孕。前202年中生下刘恒。刘恒八岁时被封为代王。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汉高祖去世,那些受到汉高祖御幸的爱姬如戚夫人等,吕后都恼恨她们,都被幽禁起来,不能出宫。而薄姬因为极少被汉高祖见爱的缘故,得以出宫,跟随儿子刘恒前往封地代地,作代王的太后。薄姬的弟弟薄昭也跟随到代地。
刘恒被封代王的第十七年,即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大臣们商议拥立继位皇帝,恨外戚吕氏势力强盛,都称赞薄氏仁慈善良,所以迎回代王刘恒,立为皇帝,是为汉文帝。薄姬由王太后改称为皇太后,她弟弟薄昭被封为轵侯。
同年三月,大臣们请求封立皇后,薄姬说诸侯王都是同母所生,就立太子刘启的母亲窦漪房为皇后。于是汉文帝立窦漪房为皇后,即后来的窦太后。
薄姬的母亲魏媪也早就去世了,葬在栎阳北部。于是朝廷便追尊薄姬的父亲为灵文侯,在会稽郡划出三百户土地设置园邑,长丞以下官吏奉守坟墓,灵庙供奉食享祭祀都按侯位规格礼制行事。又在栎阳北部也设置灵文侯夫人园,一切礼法比照灵文侯园。薄姬认为她的母亲是魏王的后代,自己早年失去了父母,那些奉养照顾薄姬出力最多的孙子、汉文帝之子汉景帝刘启即位,尊薄姬为太皇太后。两年后的汉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薄姬去世,葬于南陵。因吕后与汉高祖合葬在长陵,所以薄姬特地独自起一陵墓,靠近汉文帝的霸陵。
没有了下一篇
大风歌
【原文】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
我统一了天下啊衣锦还乡,
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
注释
⑴大风歌: 这是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在击破英布军以后,回长安时,途径故乡(沛县)时,邀集父老乡亲饮酒。酒酣,刘邦击筑(一种打击乐器)高歌,唱了这首《大风歌》。表达了他维护天下统一的豪情壮志。
⑵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助词“啊”。
⑶威:威望,权威。
⑷加:施加。
⑸海内:四海之内,即“天下”。我国古人认为天下是一片大陆,四周大海环绕,海外则荒不可知。
⑹安得:怎样得到。安,哪里,怎样。
⑺守:守护,保卫。
⑻四方:指代国家。
【作品鉴赏】
《大风歌》刘邦是在说自己在这样的形势下夺得了帝位,因而能够衣锦荣归
《大风歌》整首诗仅有三句构成,这在中国历代诗歌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三句诗中每一句都代表一个广大的不同的场景与心境,而且作者对这三句诗真可谓惜墨如金、高度凝炼。其中第一句的大风起兮云飞扬,是最令古今拍案叫绝的诗句。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他与他的麾下在恢宏的战场上是如何歼剿重创叛乱的敌军,而是非常高明巧妙地运用大风和飞扬狂卷的乌云来暗喻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
假如说项羽的《垓下歌》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那么《大风歌》就显示了胜利者的悲哀。而作为这两种悲哀的纽带的,则是对于人的渺小的感伤。同样的,对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唐代的李善曾解释说:“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见汲古阁本李善注《文选》卷二十八)这是对的。“群雄竞逐而天下乱”,显然是指秦末群雄纷起、争夺天下的情状。“群雄竞逐”的“雄”,《文选》的有些本子作“凶”。倘原文如此,则当指汉初英布等人的反乱。
但一则这些反乱乃是陆续发动的,并非同时并起,不应说“群凶竞逐”;再则那都是局部地区的反乱,并未蔓延到全国,不应说“天下乱”。故当以作“雄”为是。第二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只一个“威”字就是那样生动贴切地阐明了各路诸侯臣服于大汉天子刘邦的脚下,一个“威”字也直抒了刘邦的威风凛凛、所向披糜,天下无人能与之匹敌的那种巨无霸的冲天豪迈气概。
这样的荣归故里,刘邦的心情是何等的荣耀与八面威风!刘邦是在说自己在这样的形势下夺得了帝位,因而能够衣锦荣归。所以,在这两句中,刘邦无异坦率承认:他之得以“威加海内”,首先有赖于“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局面。但是,正如风云并非人力所能支配,这种局面也不是刘邦所造成的,他只不过运道好,碰上了这种局面而已。从这一点来说,他之得以登上帝位,实属偶然。
尽管他的同时代人在这方面都具有跟他同样的幸运,而他之终于获得成功乃是靠了他的努力与才智;但对于刘邦这样出身于低微的人来说,若不是碰上如此的时代,他的努力与才智又有多少用处呢?所以,无论怎么说,他之得以当皇帝,首先是靠机运,其次才是自己的努力与才智。他以当进的人对之根本无能为力的自然界的风云变化,来比喻把他推上皇帝宝座的客观条件,至少是不自觉地显示了他的某种心理活动吧!
《大风歌》作为皇帝,要保住天下,必须有猛士为他守卫四方
姑且不论刘邦把他的这种机运看作是上天的安排抑或是一种纯粹的偶然性,但那都不是他自己所能决定的。换言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智;但这一切到底有多大效果,还得看机运。作为皇帝,要保住天下,必须有猛士为他守卫四方,但世上有没有这样的猛士?如果有,他能否找到他们并使之为自己服务?这就并非完全取决于他自己了。
第三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最后一句比照上一句,都是直抒胸臆,写他的心情与思想,但这最后一句,刘邦关没有继续沉浸在胜利后的巨大喜悦与光环之中,而且是笔峰一转,写出内心又将面临的另一种巨大的压力。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居安思危,如何让自己与将士们辛劳打下的江山基业,不在日后他人觊觎中得而复失,回到故里后,去哪里挑选出更加精良的勇士来巩固自己的大好河山? 使之大汉江山固若金汤!
所以,第三句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既是希冀,又是疑问。他是希望做到这一点的,但真的做得到吗?他自己却无从回答。可以说,他对于是否找得到捍卫四方的猛士,也即自己的天下是否守得住,不但毫无把握,而且深感忧虑和不安。也正因此,这首歌的前二句虽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和恐惧。假如说,作为失败者的项羽曾经悲慨于人定无法胜天,那么,在胜利者刘邦的这首歌中也响彻着类似的悲音,这就难怪他在配合着歌唱而舞蹈时,要“慷慨伤怀,泣数行下”(《汉书·高帝纪》)了。
作者介绍
刘邦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高祖,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历任沛县泗水亭长、沛公、砀郡长、汉王。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
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项羽后,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去世,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毛泽东对刘邦的评价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 中文名
- 刘邦
- 别 名
- 刘季
- 国 籍
- 汉朝
- 民 族
- 汉族
- 出生地
- 沛丰邑中阳里(今徐州丰县)
- 出生日期
- 前256年冬月二十四(12月28日)
- 逝世日期
- 前195年四月二十五(6月1日)
- 职 业
- 皇帝、政治家
- 主要成就
- 斩蛇起义,推翻秦朝
- 消灭项羽,建立汉朝
- 主要成就
- 设立典章,设立制度
- 消灭诸侯,维护统一
- 代表作品
- 《大风歌》《鸿鹄歌》
- 庙 号
- 太祖
- 谥 号
- 高皇帝
- 在 位
- 称王5年、称帝8年
- 陵 墓
- 长陵
- 史书记载
- 《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
- 封国称王
- 汉王(前206年-前202年)
- 建汉称帝
- 汉帝(前202年-前1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