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历史穿越剧《宫》引发了网友对康熙年间“九子夺嫡”的广泛讨论,虽然剧情是美满的,然而历史却是残酷的。历史中的“洛晴川”并没有与八阿哥胤禩穿越回现代,反而两个人在雍正时期遭到了彻底的清算。
胤禩与晴川剧照
有恃无恐,娇宠泼辣
“洛晴川”的原型为廉亲王胤禩嫡福晋郭络罗氏。郭络罗氏父亲明尚为刑部侍郎,满洲正白旗,为满清上三旗之一,但由于康熙年间诈赌死于狱中。郭络罗氏真正强大的是她的母族,其外公是安亲王岳乐。安亲王岳乐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孙,是根正苗红的宗室子弟,且在顺治、康熙年间屡立奇功,累功至亲王爵,为实实在在的权势之人。最为重要的是,顺治天花之重时,曾想传位于岳乐,幸亏被汤若望及时劝谏。可见安亲王岳乐在朝中的地位不容小觑,而作为外孙女的郭络罗氏自母亲病危后,便一直生活在安亲王府,长期的娇宠生活,让本应知书达理的郭络罗氏养成了泼辣强悍的性格。
清顺治帝画像
安亲王岳乐尚有幼子四人,玛尔珲、景熙、吴尔占。其四人都是索尼之女赫舍里氏所生,母族亦是名门之后。玛尔珲四人年幼且仅长郭络罗氏十几岁,因此甚是疼爱自己的甥女,在外公与舅舅的溺爱之下,郭络罗氏自是目中无人,有恃无恐。
强制君夫,康熙斥责
康熙三十七年,年少有为的八阿哥胤禩被封为多罗贝勒,为宗室封爵三级。同年郭络罗氏与八贝勒胤禩完婚,此时的胤禩正值年少风华。自身的晋封,妻族的加持,让出身低贱的八阿哥从此挺直了腰板。然而事与愿违,胤禩虽贵为贝勒,但家中地位着实不高,郭络罗氏自恃尊贵,把持家中大小事务。
康熙言:“允禩素受制于妻,其妻系安郡王岳乐之女所出。安郡王因謟媚辅政大臣,遂得封亲王,其妃系索额图之妹,世祖皇帝时记名之女子。其子玛尔珲、景熙、吴尔占等,俱系允禩妻之母舅,并不教训允禩之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允禩迄今尚未生子。”
古代讲究三纲五常,从夫从子。嫁入皇家的郭络罗氏虽亦贵为宗室之后,但是万万与八阿哥无法相较的。古代社会尤为注重女子传宗接代的历史使命,而郭络罗氏恃宠且矫,竟始终未能为胤禩开枝散叶,因此遭到康熙的训责。
清康熙帝画像
康熙的训责既是站在父亲的角度,也是站在君王的角度:
- 于私,胤禩受制于郭络罗氏,未能广纳妻妾为爱新觉罗氏繁衍子孙。当时的胤禩已为立储热门,却未能有如雍正之子弘历般的子嗣,为父心寒。
- 于公,当朝权贵,储君热门,却处处受制于妇人,岂能堪当国之重任,假如胤禩继位为君,那后宫之中岂有宁静之所,大清血脉何以延续。
无论郭络罗氏是出于对胤禩的独爱还是对其他女人的妒心,相比于四阿哥胤禛嫡福晋能够识大局让四阿哥嫁娶年氏牵制年羹尧来说,郭络罗氏已是小肚鸡肠之人,自是胤禩夺嫡之路的绊脚石。
胤禩影视剧照
无父无君,口无遮拦
无论四阿哥胤禩的夺嫡失败,是否由于自身的能力不足还是敌人的太过强大,郭络罗氏肯定在其中帮了倒忙。相比于郭络罗氏的蛮横无理,太子妃瓜尔佳氏虽也出身于满洲正白旗,但却自幼受三纲五常观念的约束,为人谦恭有礼,端庄贤淑。虽太子两立两废,但依然不影响康熙对其的印象,大有一番母仪天下之派,只是由于太子的不争气才导致未能入主后宫。
雍正言:“朕继位以来于允禩无见不施,无事不教,乃允禩终怀异心,并不悛改。看来皆伊妻唆使所致。朕将允禩晋封为亲王,伊妻外家向伊称贺,伊云:‘何喜之有,不知头落何日’等语。”
历史自是由胜利者来书写,无论即位之初的雍正是否出于好心才立自己的“劲敌”胤禩为廉亲王,但是郭络罗氏的口无遮拦,却着实害了胤禩最后的保命机会。无论从影视剧中邬思道的“半隐”保命还是从历史史实中,雍正即位之后确实采取了诸多残害性命的做法。但是雍正自始至终不愿背负杀兄的骂名,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真情的流露,如果郭络罗氏能够服软,不给雍正杀身的理由,那么胤禩一族也许还有生还的机会,毕竟乾隆年间赦免了诸多叔伯之罪。
郭络罗氏影视剧照
雍正即位之初,政局不稳,吏治腐败,国库空虚,不得已以强硬手腕力挽狂澜,而此时此刻的郭络罗氏既身为敌妇,又不感恩戴德,反而恶言相向,自是自取其辱。
雍正影视剧照
悲惨结局
雍正即位后,在稳定朝局的同时,不忘打压胤禩党羽。虽是成王败寇,但是胤禩的不知收敛与郭络罗氏如出一辙。在雍正的多次打压之下,胤禩与妻舅吴尔占等在雍正四年正月初五被革去黄带子,从而开始了郭络罗氏的覆灭。
纵有一生荣华富贵,奈何不知收敛,骄纵恣意妄为的郭络罗氏最终为自己的“蛮横无理”买单。雍正虽不想背负大义灭亲、杀兄食子的骂名,但是积重难返的清王朝必须有人扛起所有的历史骂名负重前行,正如雍正对乾隆的告诫,得罪读书人的事让他自己做就好。
雍正四年二月初七日载言,“本月间,令允禩之妻自尽,焚尸扬灰”。
雍正所为既是敲打胤禩党羽,从而警告朝中反对势力,也是稳定清朝的统治根基。只是本应躲在男人后面的郭络罗氏却成了杀鸡儆猴的“鸡”。假如历史有如果,郭络罗氏安稳相夫教子,不言朝局之事,即使牵扯受累,亦不会“焚尸扬灰”。性格成就性命,郭络罗氏的结局也许从他嫁入胤禩府中那一刻就注定了。
个人所见,还请斧正。(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文/涨知史
参考文献:《永宪录》、《雍正朝起居注册》、《清史稿·列传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