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皇上在位期间能否出现皇子夺嫡,本质上是皇上的权力究竟有多大,能不能完全掌控继承人的选择这一国本问题。清朝的皇权在不同的时期是一样的,经过康熙和雍正两朝积累和建设,到乾隆时期皇权明显加强,达到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鼎峰,几乎所有的皇子和大臣都成了皇帝的工具,所谓的夺嫡之争自然也就消失了。
康熙
乾隆
康熙和乾隆处于两个不同的时期,康熙处在清前期,清朝还保留了很多在关外的政治制度,而且内忧外患严重,皇帝要重用很大臣和皇子去平叛和维持国家安定,急须进行政权的制度建设。
满清在关外时的政治制度。从历史上来看,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在入关前,总是实行一种原始的部落民主制,各部落共同推举大汗,而不是中原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这是因为北方游牧民族财富较少,且不能低成本征税,建立不了稳定的中央财政,所以也就无法建立官僚制度,自然没有出现稳定的皇权。他们众多部落组成联盟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南下抢掠中原,从而获得财物。满清同样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中国东北在当时不是纯游牧社会,而是游牧与农耕共同存在的,但农耕的生活方式并不占主流,不足以建立强大的帝国,所以满清在东北时的政治制度仍具有很鲜明的原始民主色彩。
议政王
清朝在关外权力最大的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由威望高的各王爷组成,这些王爷刚开始由满族王爷和蒙古王公构成,后来由努尔哈赤的子侄构成,如岱善、阿敏、蒙古尔泰和皇太极。他们权力来源于他们所掌握的军队,即他们大多都担任八旗中某一旗或两旗的旗王爷。为什么大汗不亲自掌握八旗呢,答案很简单,当时的经济和技术不允许。他们在一起商量军国大事,得出的结论即使是当时的大汗也很难改变,所以在当时大汗权力很受限于议政王大臣会议。从史实来看,无论是努尔哈赤去世还是皇太极去世,都会引会一系列的夺位之争,这个情节在《孝庄秘史》里都有很充分的演义,大家有时间可去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根本原因就在于,满清要和明朝打仗,而且要南下抢掠物资的任务艰巨,只有威望足够高的人才能服众,所以皇帝在死前指定继承人几乎没有用处,必须经过各方势力拥戴的人才能继位。
这种情况到了关内就发生了变化,因为中原地区有大片的农耕区,可以用税收的方式获得足够多的财富,从而建立起稳定的官僚制度,以保证皇权,皇上只要能培养足够多的忠于自己的大臣,就可以放心地指定继承人,让官僚去辅佐他。但是这些在清朝初期也只是在理论上成了可能,真的要变成现实还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康熙的悲哀就在于,他正处在清朝的皇权从较弱到强逐渐过度的过程,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掌控传承皇位的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康熙虽然在位时期长,有六十一年,但前四十多年,国家都处在大大小小的战争之中,康熙的功绩我们都很熟悉,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亲征葛尔丹,这些战事都需要很多能征惯战的人,这样一来,皇子就派上了用场,皇子中太子是不能身先士卒的,这就给了其他皇子增加威望,将来夺嫡的可能性,比如康熙的老大儿子和老十四儿子都先后担任过大将军,分别征讨葛尔丹和西北。他们在外面打了胜仗归来,自然会受到群臣的拥护。这些人中有些不能和太子亲近,于是就和这些皇子亲近,拥护他们,他们自然希望这些皇子能够将来当皇帝,自己可以光宗耀祖。而老八而则是拼命拉拢大臣,让自己有个好的人缘,以期能够控制朝政。这些都是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与此同时,太子的位子也并不稳固。康熙当皇帝时间越长,皇帝和太子的矛盾就公越严重。原来在于,太子身边的亲信都盼着主子早一天接班,自已好有拥戴之功,皇帝在位时间越长,他们等的时间就越长,其他觊觎太子的人也就会越多,太子的处境也就越危险,他们就越会着急让太子早登级,就会裹胁着太子去和皇帝争斗,或者和其他想当太子的皇子争斗,由此就使得事态越来越紧张。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全面展现这一过程。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康熙的太子胤礽被废是早晚的事。
到了雍正在位时,情形就比康熙时好了很多。第一,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战事明显减少,虽然西北打仗但很快结束。雍正有时间推行新的政策,收更多的税,用来建立更广泛的忠于自己的官僚,李卫、张廷玉等 人都是雍正培养的心腹,后来直接传给了乾隆。第二,从政治制度方面来看,雍正在位时,建立了军机处,将大权由上书房和议政大臣会议两个机构中夺过来,在军机处,完全是皇帝决策,大臣跪受诏命然后传达给各部门去执行。第三,从乾隆本身来看,他只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是竟争对手,雍正为了给乾隆铺平道路,赐死了弘时,这一点康熙是绝对做不到的,他弟弟弘宙又是一个很与世无争的人,所以也不会和他争位。雍正只当了十三年皇帝,乾隆即位时只有二十五岁,没有长期处在太子的位子而成为众矢之的。
等到乾隆即位以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首先全国范围内来看,国家已经达到了顶峰,海内承平,不需要太多战事需要应对 ,他的皇子们自然也没有太多机会去建功立业而培养势力。从财政的角度来看,乾隆时国库充盈,乾隆可以用钱来培养更多忠于自己的人以稳定统治。乾隆虽然有很多儿子,但大多资质平庸,他们没有机会去建功立业,整天活在自己父亲的阴影之下。而且当时的制度也进一步完善,皇子不能轻易结交大臣。所以,乾隆的儿子大多先自己父亲而去世了。到了乾隆临终前,十七的儿子尚在的只有四个,且没有嫡子。乾隆选中了其中较为有能力的颙琰为继承人,就是嘉庆皇帝。乾隆生活在盛世之中,是绝对的强势君主,立太子的都在他一手掌控之中。
康熙和乾隆都在位长久,但继承人问题出现明显的不同,主要是由他们所处时代不同所决定的。康熙处在国家多艰,制度及须建立时期,自然有皇子立功挑战太子的机会;乾隆处在盛世,权力绝对强大,对立太子有完全的掌控。
清疆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