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在央视首播的抗日题材电视剧《亮剑》
到现在为止
还在被各大卫视连番重播
次数高达两百多遍
其中革命军人李云龙
凭借鲜明的人物个性和敢打敢冲的作战风格
靠着对传统军人形象的颠覆
火遍全国
“二营长,你他N的意大利炮呢”一时间刷屏无数
在剧版《亮剑》的结尾处,李云龙被授予少将军衔
他和战友在天安门的阅兵仪式上
向国旗深深地敬了一礼
但在原著中,结局却远没有这么圆满……
在《亮剑》原著中,李云龙授勋之后,关于他的传奇故事仍在继续。他略微鲁莽的性格,在外行军打仗时,能让他不顾三七二十一,只管上场奋勇杀敌,立下赫赫军功,但建国后,面对复杂的国内形势,李云龙不留情面的批判风格也为他惹了不少事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难以忍受诬陷和责难的李云龙,用楚云飞送给他的勃朗宁手枪 ,对准自己右侧的太阳穴,砰砰地开了一枪,而他的妻子田雨,也在李云龙死后,于狱中割腕自尽……
书版和剧版的结局各有千秋,而《亮剑》之所以会给人以常看常新的感觉,正是因为其贴近史实,不会肆意篡改,胡编乱造。铁汉也柔情的“大老粗”李云龙,在历史上,也有真实原型,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将王近山,其间,还融合了少将钟伟的相关事迹。
王近山的祖上十分显赫,是元朝的著名宰相也离不开,直到明朝时期,家族才改姓“王”,但是随着历史的变更,地理位置的迁移,发展到王近山这一辈,那份属于蒙古族的荣耀已经消失殆尽,他的家庭相当贫困。
1915年10月29日,王近山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的徐家湾,母亲的过早离世,让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王近山只好8岁起就给地主放放牛、打打长工,补贴家用。
等他长到15岁,为了谋求生存,便加入了红军的队伍。王近山打起仗来,一身是胆,1931年秋天,他所在的红4军第10师第3团接到了攻下北山头的任务。当时正值九月,秋雨连绵,负责防守北山头的敌军,正是刘峙部下的国民党第12师,他们占据了山头制高点,武力装备也比红军强不少。
种种条件都显示,这将会是一场恶战。而当时年仅16岁的王近山眼看战局不利,便主动请缨,向团长王宏坤提出,让自己率领连队主攻的请求,团长看出王近山小小年纪,却有如此魄力,是个将领之才,很快就同意了。
为了鼓舞士气,王近山带着五连的将士,向着敌人发出了战斗的号角。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部队和先进精悍的武器装备,王近山为了胜利,杀红了眼,在和一个个头很高的敌人贴身肉搏时,高个子仗着身高优势,将王近山压在身下,掐住了他的脖子,而王近山也冒出一股莫名的力气,抱住大个子,双双滚下了山崖。
坠崖后,大个子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拿起身边的石头就想砸死王近山,而王近山虽然意识有些模糊,但还是“快准狠”地掏出别在身后的手枪,结束了大个子的生命。解决完敌人,王近山两眼一黑,昏死过去,醒来才知道,自己的头被一块圆锥形的石头戳了个大洞,留下了一道难以抹去的伤疤,在这场战役后,王近山就获得了一个新外号—“王疯子”,意指他打起仗来不要命。
虽然这次死里逃生,但王近山却一点都不“怜惜”自己的生命,同样的事件又一次重演:1935年,红4军主力在徐向前、许世友的指挥下,与川军进行了以“围城打援”为战略的江油之战,提枪挎刀的王近山又一次冲锋在前,可这次的他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敌军密集的炮火攻势之下,王近山胸部被流弹击中,当场昏迷。
少了一员猛将,徐向前将军亲自赶来查看他的伤势,一直在耳畔呼喊他的名字。很快,身负重伤的王近山居然奇迹般地苏醒过来,他不能上场打仗,就让战士将他抬到指挥旗下指挥战斗,而就在这一过程中,王近山的头部又几次被流弹擦伤,昏迷了好几天,才苏醒过来。
除了作战英勇,王近山也相当具备行军打仗的战略头脑。1943年,时任太岳军区二分区司令员的王近山,在率队前往延安途中,路过路韩略村,在此,王近山接到情报,不久将会有一队日军从此经过。
韩略村地势险要,十分适合伏击敌人,于是,在10月22日晚,王近山指挥部队做好埋伏工作,很快,在第二天上午八点左右,韩略村的路面便被大批人马踏得响声震天,尘土飞扬,王近山仔细一数,发现对面一共来了13辆汽车,车上密密麻麻都是日本军官,13辆汽车最多也就两三百人,而他率领的部队人数,少说也有一千,在顺利俘获日军及其装备后,王近山才发现,这是冈村宁次所组织的“日军官战地参观团”,全都由日军中队长以上的军官组成,顺手捡了个大便宜,被抓获的日军高级军官不是被俘就是被杀,损失惨重,而这一事件,就是《亮剑》中李云龙全歼“日军士官团”的出处。
在战场“得意”的王近山,在情场上却相当坎坷。抗日战争期间,王近山在作战过程中,不幸被子弹所伤,一直在野战医院进行调养。期间,王近山从战友陈锡联口中得知,一直帮自己换药的护士韩岫岩是医院的“院花”,受抗日战争的影响,她的一家都投靠了八路军,还将变卖的家产捐给了医院,以救治那些为国负伤的军人。
在组织的介绍和两人的频频接触中,王近山和韩岫岩互生好感,很快就确立了关系,完成了婚礼,两人一共诞育了六个孩子,日子过的美满而幸福。
但和平年代的到来,使得王近山身上的英雄光环逐渐褪去,而韩岫岩也经常被王近山指责,说她管的太严、管的太多,两人的出身、文化和性格方面的问题逐渐显现,感情的裂痕也随着时间的冲刷而越来越深。
为了缓和矛盾,同时也是忙于学业的韩岫岩,便邀请了自己的亲妹妹来到家里小住。而韩岫岩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妹妹,竟然成了插足感情的“第三者”。生在富贵人家的她怎么能忍?很快,她便将这件事情上报给了妇联,一是为杀杀王近山的“威风”,二也是希望借组织之手,挽救家庭。
可是令韩岫岩没有想到的是,吃软不吃硬的王近山竟然向组织递交了离婚报告,面对组织的一再施压,王近山也毫不畏惧,事情最后演变成,韩岫岩的妹妹韩秀荣被调往内蒙古呼和浩特,从此杳无音讯,而王近山被开除党籍,撤销职务,发配到河南农场。
在王近山收拾行李准备前往农场之时,他身边的保姆黄慎荣年纪虽小,却目睹了这些年发生的诸多事情,看着眼前孤独的王近山,黄慎荣主动提出了跟他一起去河南的请求,患难之间见真情,王近山没有想到,等真正能落难的时候,陪在他身边的,竟然是他的保姆,后来,黄慎荣成为了王近山的第二任妻子。
这可让韩岫岩傻了眼,她原以为这么一闹,就能使王近山回心转意,可王一近山转眼竟然和别人结了婚。后来,在许世友的斡旋和王近山主动向毛主席写道歉信的情况下,他恢复了职位,任南京军区副参谋,并将自己的六个孩子都送到了部队之中,但他唯独不愿意与韩岫岩见面。
1978年,63岁的王近山罹患胃癌,住院后没多久,便陷入了深度昏迷,在儿子为他吹响的军号中,溘然长逝,但即使到了弥留之际,王近山也没有让韩岫岩来见最后一面,甚至还留下遗言,不希望韩岫岩来参加他的追悼会。
15岁参军,16岁晋升连长,18岁成为团长,40岁被授予中将头衔,王近山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劳累的一生,在战场上,他骁勇善战,多次死里逃生,在感情上,他敢爱敢恨,不顾世俗之见,最后在熟悉的军号中安然离世,也算是其戎马一生的“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