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舆情频道
编者按: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奋战,一个群体的闪光点来自于一个个“舍小家,为大家”的个体,而正是这些鲜活的个体,才组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疫堤坝,他们的前方是重重危险,他们的身边是同伴的血与汗,他们的背后是人民的岁月静好。没有人生而无畏,只是他们选择了勇敢。人民在线/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特推出系列专题第四期《行业“战”疫在行动(四):79岁小汤山医院设计师披挂上阵……国有战,召必回!》,致敬奋战在一线的英雄们。
“那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有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是对每一个坚守在岗位上的人的最高评价,也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没想到小汤山医院的图纸还能再用一次,虽然我们不希望它再被使用。”
——国机集团下属企业中国中元首席顾问总建筑师黄锡璆
“鉴于以下三点:本人是共产党员;与其他年轻同事相比,家中牵挂少;具有非典小汤山实战经验。本人向组织表示随时听从组织召唤,随时准备出击参加(疫情)抗击工作。”
这是一封递交给党组织的抗击疫情请战书,请战人是79岁的黄锡璆。他是国机集团下属企业中国中元首席顾问总建筑师,是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和国机精神楷模;他另一个更加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小汤山医院的设计师。17年前,他带领中元医疗建筑团队在7天内完成小汤山医院的设计建设任务;而今,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名老将主动请缨,再度披挂上阵。
1月23日,在收到武汉市城乡建设局关于支持建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医院的求助函后,黄锡璆立即主持召开支援武汉建设应急医院协调会议,一小时后,修订完善的小汤山医院图纸送达。当晚回到家中,他并未休息,而是继续思考、研究,列出数条补充意见。第二天是大年三十,他早早赶到公司,将补充意见发给武汉方面。之后,受国家卫建委委托,他作为技术总负责,又带领团队着手编制应急设施建设指导原则。
1月27日,火神山医院设计单位中信设计研究总院给中国中元发来一封感谢信。信中说,以黄锡璆大师为组长的技术专家组,在医院的选址、布局、施工、排污等各方面,主动为他们提供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迅速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问题,为医院设计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我们完美诠释了郢匠挥斤的大师风范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充分展现了贵公司作为央企的使命担当和为民情怀”。
“因为我们是徐工人。”
——徐工集团火神山援建项目所有工作人员
1月23日,武汉市决定参照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建立火神山医院。当晚,得知武汉决定建设火神山医院后,徐工第一时间与中建三局取得联系,迅速组成火神山保供小组。1月24日上午,10台搅拌车和司机集结完毕,装满混凝土赶赴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
“截至1月29日,共有52台徐工设备在现场作业,现场工作人员超过60人。”徐工集团武汉火神山医院援建项目现场负责人王伟说,从开挖到平整、碾压到吊装,工人轮班上,设备24小时不停。
“第1天完成平整地形,第2天铺筑水稳,第4天新建板房,第6天一座全新的医院拔地而起。”6天6夜,落成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病床的火神山医院。
“中国速度”背后,是援建项目每一位徐工人的汗水。
“男,7斤3两,母子平安,安心工作。”
——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卢旺达Nyagatare供水项目经理付亚平
去年离开北京时已至深秋,绵绵的细雨笼罩在阴霾的深夜里。那时我的爱人已经显怀,有着5个月的身孕。离开家的时候她笑着把我送出小区,在机场的路上她终于忍不住在电话里嚎啕大哭。我五味杂陈,但也豪情壮志。
我于10月4日到达了卢旺达供水项目。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已到了今年一月初,领导关切地嘱咐我订回去的机票,我心里激动的等待着回国迎接我第二个孩子的到来。一月下旬,新冠肺炎的新闻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国内休假的同志也暂时无法按时返回。
同时,由于当地百姓等着喝上干净水的愿望越来越迫切,项目咨询业主给我们开了几次会议在催促我们的进度,这时,我忽然意识到,作为在卢旺达已经发展37年的中土公司,已经深深扎根在当地,已经是当地居民信任依赖的重要力量,我一下子明白了项目的使命和自己身上的责任,在他们需要我的时候,我怎么可以让他们失望,何况还是项目人手不足的情况下?犹豫了一下之后,我悄悄的退掉了回京的机票。我强制着自己从这种愧疚感中拔出来跟咨询和业主去谈笑风生,去化解工作中的纠纷,去安排项目的实施,2个月的时间我们终于把项目的进度从完成24%赶到了45%。
难过的是在她最脆弱的时候我没能在她身边端一碗水、炖一锅汤。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进医院的时候她甚至都找不到车,多亏我楼上的邻居将她送了过去。此时的我满怀内疚,但无怨无悔。我已经准备好了,给我自己、我的爱人和我们即将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打气加油,若干年后,我会自豪的对我的孩子说,当年,我在东非迎接你的新生。
胡思乱想之际,我的手机上传来了一条消息:男,7斤3两,母子平安,安心工作……
“我这点伤没什么,轻伤不下火线。”
——龙煤瑞隆公司52岁女党员田志莲
“关键时刻共产党员必须冲在前,践行入党誓言。我这点伤没什么,轻伤不下火线,以实际行动打样,不能让年轻党员小瞧咱。”龙煤瑞隆公司52岁女党员田志莲前一阶段脚踝扭伤,现在还没有好利索,同事们都劝她在家休息,她却坚持报名参加志愿服务,还拉着刚刚在大学入党的女儿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我是学医出身,既可以站岗,也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女儿腿脚利索,可以帮社区老人跑腿买菜送快递。”
母女两个报到后,田志莲负责值岗守大门,做好出入人员登记和测体温工作;女儿周宇负责在院里送快递、代买物品。这对“母女兵”踊跃投身到社区战“疫”第一线。
“孩子们,疫情一定能够战胜,妈妈很快就会回家陪你们了”。
——金融街物业股份有限公司王杰
作为一个刚满六个月孩子的母亲,王杰对孩子的爱不言而喻,孩子对她的需要更是时时刻刻,但工作同样需要她。金融街物业月坛物业服务中心体量大、业务多,她带领的团队服务于5.7万平方米的独栋办公楼。“既然工作需要我,那么我就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她提前结束产假,返回工作岗位。可就在大家准备欢庆春节,外阜员工准备回家过年时疫情爆发了。
怎么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同时也作为孩子的母亲,“爱”真的需要选择。她毅然决然地调整了自己的计划,放弃休假,主动请缨到一线工作,让同事能够按照原计划回家团聚。
随着疫情的发展,金融街物业公司总部疫情管理标准相继发布,员工防护标准、公区、设备消毒标准、出入管理标准、商务楼宇复工相关措施以及确保要求落地的督查标准。春节后,返京同事要隔离,人手出现短缺,王杰再次做了“爱”的选择——给孩子断奶、与家人隔离,在这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全力防控的战“疫”中,不计个人安危,投身到抗疫一线。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的情况出现,她每天早上7:00前到岗,严格消毒程序,与在岗同事们做好每个角落的消毒工作;为避免集中乘坐电梯,集中在食堂就餐,她把饭菜送到每位值班客户办公室;为了减少因人手紧张造成在岗同事的压力和情绪,她亲力亲为,尽量让同事能有机会休息调整。
疫情防控期间,每天的工作总是很忙碌,忙完就错过了午餐时间。下午2点,借着坐下来吃口饭的时间,她会跟孩子们视频,慰藉对孩子的思念之苦,在视频接通的那一刻,看见孩子稚嫩的、渴望妈妈的小脸,到口的饭也难以下咽了,止不住的只有眼泪……她会告诉孩子:“孩子们,疫情一定能够战胜,妈妈很快就会回家陪你们了”。
“我既是班长,又是党员,第一梯队我先上。”
——北京市西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二队运输班班长刘磊
2020年1月25日,阴历大年初一,到处洋溢着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一大早西城环卫二队领导就到达所属运输班,动员部署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相关工作。按照上级要求,为了避免扩大感染,西城区南区内的废弃口罩需要集中清运。口罩是有效阻断病毒的必备品,在隔断病毒的同时,口罩表层也会堆积大量病毒。集中收集处置防护用品,可以有效降低病毒的二次传播的风险。经过慎重考虑,队领导决定由运输班承担专项转运任务,要求迅速组建一支清运口罩“突击队”。
运输班的小伙子们没有退缩,个个争先,纷纷在请战书上签字。“班长,让我去吧。”这句话是运输班里大伙儿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大家别争了,咱们班这种精神特别好,我作为班长也感谢大家。我既是班长,又是党员,第一梯队我先上。”刘磊斩钉截铁地说。在班长刘磊的带领下,运输班快速组建了一支“突击队”,分为三个梯队,每个梯队三人,共有九人。
1月28日大年初四,早7点,刘磊带领两位突击队员开始了一天的清运作业。9个点位一个个寻找,消毒,装袋,封箱,卸载,一天下来,就处理口罩3000余个。车辆回场后,他不顾劳累,跟队员一起对全车进行消毒打药,对防护用品、衣物也进行彻底消毒。等都忙完了,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大年初五、初六清运口罩数量也由3000个、3500个直线递增……疫情没有结束,这样的清运工作就没有结束,工作也开始越来越繁重,但刘磊没有抱怨,他知道,自己就是大家的主心骨,在他的鼓励下,突击队员个个都干劲十足,清运工作有条不紊。
工作中难免发生意外状况。在清运口罩堆放点的塑料袋中,经常出现其他垃圾,甚至有死猫类动物尸体,刘磊就要用夹子把这些非口罩物品挑出来,再次对口罩进行消毒。这些无形中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刘磊人比较胖,虽然是冬天,可每天这一圈干下来经常是衣服早已经湿透,拉一趟口罩往往就要3、4个小时,没几天他身上就起了湿疹,痒的厉害。每天晚上给自己上点药,第二天刘磊又按时出发了。
“国有战,召必回。”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湖北员工户三军
2月15日的湖北崇阳,气温骤降至零下1摄氏度,雨雪交加,地面湿滑,邮储银行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支行员工户三军依然坚守在防疫一线。
白天里,户三军充当单位的司机和搬运工,负责接送路途较远的值班人员,搬运防护物资、参与社区封路、物资采购等工作;晚上,他坚持社区驻点值守,从正月初三到现在已经连续工作20多天。当问起他需不需要人来替换时,他说:“我不累,身体吃得消,以前每天运动惯了,现在这样来回工作就当做运动健身了,而且我是一名退伍军人,理应冲在前头,国有战,召必回。疫情防控,我不能缺席!”
“想给宝宝做个好的榜样,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个人能为社会做出的最大贡献。”
——民生银行深圳分行企业金融五部的客户经理魏婉
2月7日,在位于福田区海田路的民生金融大厦20楼里,一位“准妈妈”正在办公桌前忙碌着,她是民生银行深圳分行企业金融五部的客户经理魏婉,目前已怀孕6个多月,这是春节以来她连续到岗的第5天。
她正在紧急处理的是抗疫企业华大基因的贷款业务。因抗“疫”物资生产需要,企业于月初提出用款需求,但由于法人已赴武汉一线,无法落实相关担保措施,需紧急变更授信方案。收到企业需求后,单位负责人考虑到魏婉身在孕中,本打算将工作安排给其他同事负责。但魏婉主动请缨,表示客户前期是一直自己在服务,情况更为了解,沟通顺畅办理效率会相对更高,相信能够更快地解决客户的问题。为了缓解同事的担心,魏婉拍胸脯保证,“你们放心,我现在是两个人了,我一定会充分做好防护,让宝宝平安降生。”
申请获得同意后,魏婉和同事连续工作5日,与分行相关部门同事密切联动,积极推进法审、合同面签、担保落实及放款全流程。终于,2月8日,成功为企业发放首笔抗“疫”专款1亿元。
“作为客户经理,做好授信企业的贷后检查、续授信以及新客户的授信申报是我的责任,这些都不能因为疫情而停止,甚至要更加高效地完成。万一后续企业有紧急需求,我们才能腾出手来应对。”年前最后一个工作日,魏婉仍坚持在单位加班。
由于家里有长辈在卫生系统工作,魏婉对疫情发展形势业更为敏感。因此假期中,她主动承担了本部门员工的疫情信息报告工作,每日在单位群中普及防疫知识,提醒回乡过年的同事注意安全,敦促回深人员做好流动情况申报。
对于自己的坚守,魏婉表示,只是在尽好一个银行人的职责。“可能也是想给宝宝做个好的榜样吧。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个人能为社会做出的最大贡献。”
其实,在深圳金融抗“疫”的一线,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书写。据悉,春节假期期间,民生银行深圳分行特别为抗“疫”相关企业开通贷款绿色通道,目前已累计放款数亿元。
“关爱白衣天使,践行社会责任。”
——民生银行上海分行营业部理财经理周佳茜
抗击疫情,众志成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在做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有关工作的同时,注重发挥宣传思想工作优势,号召全员勇于担当、坚守岗位,全行上下聚民心、强信心、暖人心,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面对这场战役,作为金融工作者的民生人,无论是市场人员、厅堂主管、柜员、.....每一个员工都用实际行动书写着自己的担当,践行“为民而生,与民共生”的责任与使命,做好应该做的,努力做到更好,当好金融守护者,全力以赴做到疫情防控与金融服务两不误。
民生银行上海分行营业部理财经理周佳茜在支行行长带领下,主动排摸并关注客户信息,做好疫情慰问和沟通工作。在给客户送去关爱的同时,她发现多名客户一直联系不上,辗转得知这些客户自疫情发生后,一直在医院工作,未曾回家。通过多方沟通,最终与客户家属取得联系,及时向抗战一线的医护人员送上最诚挚的爱心保障服务。目前,民生银行上海分行营业部已为3家医院共计1343名医护人员送上2.686亿元的爱心保险保障,送上一份民生银行的关怀之情。
“能多做一个,就多做一个。”
——平安人寿宁波分公司保险代理人张琴波
42岁的张琴波,是平安人寿宁波分公司的一名保险代理人。正月初一,疫情蔓延之势愈烈,医护人员防护用具短缺的新闻牵动着张琴波的心。这时,家长群一则余姚企业招募志愿者进行护目镜片装配的消息,引起了张琴波的注意。
原来,由于防疫需要,余姚政府安排工人白天生产,但晚上6:30后设备闲置,企业迫切需要志愿者抓紧生产、供应战疫前方。
这份志愿者工作,不仅意味着无薪酬、连续夜班,还意味着在大部分人归家不出的时候,张琴波要放弃春节阖家团圆的机会,独自“逆行”、前往他乡。
然而,这些并未令张琴波产生一丝犹豫。“作为国家的一份子,能为抗击疫情出点力是应该的。”第二天,张琴波便联系上了招募企业,报名参加护目镜制作志愿工作。她的决定,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夜间的生产车间并不暖和。每晚18:30-22:30,张琴波和一起报名的志愿者们穿着厚重的外套,戴着头套、脚套、口罩,进行紧锣密鼓的护目镜制作。
从最初四、五个志愿者,到最后接近二十人的志愿者团队;从开始不熟练的操作到自创流水线方法4个小时产出2000多个护目镜。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制作效率不断提升。工厂老板都惊讶于志愿者的效率,向他们竖起大拇指!
日复一日的工作,偶尔还要顶班,从早8点到晚10点连续14小时不间断工作,这让一些志愿者打了退堂鼓。但是张琴波始终奋战在第一线。她的想法很简单:“新的志愿者速度肯定不如我们熟练工快。护目镜是支援前线的重要物资,一旦断供,医生护士们感染几率就增加好几倍。无论如何我也要坚持下来!”
每天看到亲手制作的护目镜寄往各地医院,是张琴波最开心的事情。“站在流水线上,我的脑袋里只有一个念头:能多做一个,就多做一个。多一个护目镜,前方的医生和护士就多一分安全,他们的亲人就少一分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