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每个对别人施加恶行的人,都擅长给自己找理由?
“别人都欺负她,如果我不这么做,会显得不合群。”
“他太蠢了,我这么做只是为了让他早点知道社会的艰辛。”
“我只是在网上匿名骂了几句,又没有妨碍他的现实生活。”
是的,就算是经常霸凌别人的人,似乎也能带出一点艰辛过往、童年残酷回忆,仿佛在外人看来,这才是他们施以暴行的最核心原因。对大多数人来说,施加暴行的过程太残忍、恶劣,没人愿意直面它,于是只想挖掘背后的故事,试图说出一些不一样的言论。毕竟,人人都想当心理医生。
然而,最残酷的暴行,往往是没有原因的。凶手或许在施暴之时,想到的只有凌辱的快感与变态的喜悦,伤痛?惩罚?不,那是正常人才会有的感情,对他们根本不适用。
对极恶之人的剖析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与极强的共情能力,除此之外,还应该有细致入微的材料分析能力。能做到这些的人少之又少,但有两位不可不提——埃里克·拉森和宫部美雪,他们把对恶的剖析写到了极致。
2004年,爱伦·坡奖最佳犯罪实录作品揭晓——埃里克·拉森的《白城恶魔》力压伊恩·兰金的《掘墓盗尸人》和丽贝·帕韦尔的《国民军之死》获此殊荣,同时在读者群中引发了热潮。
埃里克·拉森
人们纷纷赞叹,《白城恶魔》虽然是个非虚构作品,却拥有了许多小说难以企及的故事性和可读性,而其中的主人公——H.H.霍姆斯的刻画更是深入人心。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1893年前后。当时的美国,意欲超过法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创建一个让世人赞叹的世博会,而芝加哥在关于世博会选址的“争斗”中获胜,在人们的怀疑声中开始动工。
芝加哥世博会的总设计师伯纳姆十分珍视这次机会,集合了全美国最著名的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只为不负期待,打造一个集优雅与宏大于一体的世博会园区。
世博会一览
他可能没想到,几个街区之外,一个恶魔也开始动手打造自己的“城堡”,但他的意图,却与伯纳姆完全不同。
小时候,霍姆斯便与别的小孩不同。他喜欢乡村医生办公室里的那些骨架,有时候,他甚至觉得自己着了迷。长大后,根据自己的“兴趣”,他选择了医学专业,这也为他后面的恶行埋下了伏笔。
毕业之后,辗转多地的霍姆斯来到了芝加哥。凭借自己的巧舌如簧和清澈、魅惑的双眼,他获取了许多人的信任,并轻而易举地得到了一间药店。
霍姆斯
但他并不满足,他又看上了街对面的一块空地,虽然那里当时什么都没有,但霍姆斯已经看到了它的商业前景,当然,顺便实现自己那隐秘可怖的愿望也不是难事。
他设计了一个木制滑道,从二楼的一个秘密地点直接通往地下室,还计划在自己办公室的隔壁建一个步入式保险库,缝隙全部封死,四面的铁墙覆盖上石棉。其中一面墙上安装一个煤气喷口,可以从他的密室里控制,整栋房子的其他房间也都安装煤气喷口。
地下室要建得很大,隔出几间密室,同时还要建一个地下室,用来永久存放一些“敏感物质”。
“城堡”建成了,接下来便只剩“猎物”的捕捉,这对霍姆斯来说就更简单了。
霍姆斯的“城堡”
或许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对年轻女子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也许是他永远挂在脸上的微笑,也许是他似有若无的触碰,只要是被他看上的女子,基本上无一例外被他“捕获”。
人们或许会对这个“城堡”中弥漫的酒精味感到好奇,但鉴于他医生的身份和平素的“好口碑”,没人相信他会做任何坏事。
与霍姆斯一样,《模仿犯》中的凶手也有一样的特质,他脸上总挂着大大的微笑,热心助人,懂事聪明,没人觉得这样的人心中会有恶的种子。虽然《白城恶魔》中的霍姆斯是真实存在的连环杀手,《模仿犯》中的犯人是宫部美雪倾力构想出的人物,但他们的相似性几乎能让人模糊真实与虚幻的边界。
故事的开头,一起灭门惨案的幸存者冢田真一在东京大川公园发现了一截女人的手臂,警方怀疑这是前不久消失的古川鞠子的部分尸体。
但之后警方接到电话,一个通过变声器传来的声音说,这并不是古川鞠子的手臂,她的尸体埋在别处。伴随着戏谑的笑声,整个警察局都紧张起来。
随着案件的进展,凶手不断狂妄地在电话中“预告”自己的罪行。人们在不断死去,但凶手好像精通侦查的任何套路,完全没有被抓到任何蛛丝马迹。
自由撰稿人前畑滋子从杂志主编板垣雅子口中得知,最先发现女性右臂的人是17岁的冢田真一,于是他将这个少年带回,试图和他一起查明事情的真相,写一篇深度报道。
没想到这时,案件却有了进展。两位嫌疑犯在一场车祸中死亡,后备箱是他们刚杀害的一个男子的尸体。
一切都看似已经落幕,证据确凿,但警察和前畑滋子却始终想不出这两个人的杀人动机。他们联合起来,决定再对这个案件中的疑点进行调查。
被害者古川鞠子的外公有马义男也站出来支持前畑滋子,他照旧经营着一家传统豆腐店,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外孙女最喜欢吃自己做的豆腐,在抓到真凶之前,他都得坚强地活下去。
而真凶,也在一次次狂妄地挑战人们底线时,留下了马脚。
加害人、受害人、警察和媒体,所有能看见的人全都卷了进来,陷入了一场混乱的“猫捉老鼠”的游戏中。
就在真凶步步紧逼之时,前畑滋子决定亲自站出来,揭开真凶的伪善面具……
《模仿犯》剧照
宫部美雪的描写带着日本推理小说特有的克制与感性,一步步揭露,描写了一个连环杀手逐渐落入深渊的过程。而埃里克·拉森的叙述客观冷静,将一个个事实摆上舞台,还原了一个活生生的霍姆斯。
这两个连环杀人犯,一个来自西方,一个来自东方,但都曾是大家眼中的好好先生,是完美的化身。
正如《白城恶魔》中提到的,典型的变态人格是一架精巧的反射机器,可以完美地模仿人类个性……他重塑出一个完整的正常人,如此完美,任何人在临床环境下对其进行检查,都无法用科学或客观的术语指出为什么这种人格不是真实的,以及他是如何做到的。
无论是《白城恶魔》还是《模仿犯》,都是站在一个变态人格的角度剖析凶手的心理活动,而不是从普通人的视角,分析凶手的作案动机。他们着重于刻画凶手那不同于常人的恶趣味,以及他们反反复复的、难以捉摸的行动计划。以至于越往后读,越能带入那个罪案的真实情境中。
与此同时,埃里克·拉森和宫部美雪深知“恶”的黑暗需要善意的衬托。埃里克·拉森花重笔描写了伯纳姆对于建筑之美的强烈渴望与许许多多沉醉于白城之美好的人;宫部美雪也刻画了坚韧的有马义男、极具道德感的前畑滋子,他们都是人性之光。
这是想提醒我们,正是有这些善的存在,才能让这个世界免于堕入黑暗,鼓励所有人勇于对抗邪恶。
《模仿犯》剧照
而对于真凶,或许他们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去,或许受尽嘲笑成为了一个无用之人,但这都不应该是罪案发生时的第一关注点。
正如前畑滋子所说,不管过去多么悲惨,都不能成为杀人的借口。
▂
●你觉得恶意有原因吗?
《白城恶魔》
[美] 埃里克·拉森 著
徐佳雨 译
《白城恶魔》是美国作家埃里克·拉森的长篇犯罪纪实小说代表作。 1893年,镀金时代的美国, 旧世界正在崩塌,荣耀与罪恶争相上演。 芝加哥世博会在如火如荼地举行,建立的白城美轮美奂; 与此同时,恶魔在城中建立了一座杀人旅馆,在其中满足隐秘阴暗的梦想。
▼点击底部链接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