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文化一直被人们所关注,这群特殊的人是如何从男人走向阉人的,期间所要经历的是怎么样的身心折磨。而与成人才去净身当太监来比,那些五六岁,甚至还尚在襁褓中,全无反抗意识的男童被净身,就更具有悲剧性了。
根据清代笔记《宸垣杂识》记载,凡是愿意进宫当太监的人,必须要有地位的太监引荐才行,还需要签订婚约,意思是把自己当成女人嫁入皇宫,这一生无论生老病死,就永不得出宫了。
这纸婚书还有一项条款便是要生死无怨,一切后果全由自己负责,相当于是签下了生死文书,表明是自愿净身,将来是生是死都不能追究,免得将来出麻烦吃官司。进宫当太监的都是穷人家的孩子,这净身所需要的10两银子费用自然是出不起的。所以,他们便要立下契约,等到孩子在宫里混发达了,再按月还贷,直到将钱还清为止,相当于如今的按揭式付款。
偿还这笔钱需要的月份少,但利息很大,如果混的不好的太监,只怕会终身偿债。除了要提前背起这项债务之外,还有两样东西是必须带着的,一是送给刀子匠的礼物,一般是点荤腥或者一瓶水酒,二是手术期间所用的物品,包括30斤米、几篓玉米棒、几担芝麻秸及半刀窗户纸。
30斤米是净身者随后一个月的口粮,其余东西都是用来保暖用的,阉割之后怕受到风寒,所以就要准备这些东西,玉米棒可以当柴火用,将炕烧暖,而窗户纸则是糊窗户,至于芝麻秸烧成灰后用来垫炕。准备这些之外,刀子匠要准备两个新鲜的猪苦胆、臭大麻汤和麦秆。
猪苦胆和臭大麻汤可以让被手术者减轻痛苦,而麦秆的作用就是帮助排尿。当这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就要选一个天气始终的日子,先让净身者清理掉粪便,因为净身后一个月是尽量的,恐怕那些排泄物会让伤口感染,丢掉性命。
在进行手术之前,也要进行一番对话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当被手术的人蒙上眼睛,脱掉衣服,用半卧姿势仰倒在床位上,手脚像一个“大”字被绑得结结实实之后,就会有人再用白布将被手术者的下腹及双股上部用白布绑紧、固定。
进行手术的人问:“你是自愿的,永不后悔吗?”
被手术的人回答:“是。”
手术的人问:“断子绝孙便和我没关系吧。”
被手术者回答:“是的。”
这样才能阉割,被阉割的人在手术后三天不能喝水,也不方便吃饭,这样可以减少排泄,防止伤口发炎。常有人因为无法忍受口渴和伤痛,就在这期间丧命。而熬过这三天的人,也需要疗养一百天左右才能够痊愈。
那些更小的孩子一旦被父母决定送入宫中当太监,则会被一种特殊的保姆先负责照顾,她们会用一种特别的手法,轻巧的搓揉婴儿的小睪丸,每天三次,并随着婴儿成长而逐渐加大力度,就这样慢慢破坏掉他的生殖机能,让孩子的生殖器便渐渐萎缩,长大后就会显出女性特征,没有喉结,双乳突出,臀部隆起,声音尖利,走路扭捏。
一个太监就这样被催生而成了。而那些被切割下来的阳具,则是被称之为“宝”。通常刀子匠会将这东西藏起来,不会给被净身的人。然后随后进行一番加工,将这些“宝”放入罐子中,然后用红布包好,放置在房间的高处,寓意着“高升。”
等那些被阉割的人发达后,再用银钱赎回来,这样刀子匠就能从一个人身上挣到两笔钱了。而那些赎回自己“宝”的太监也将这个过程看得十分隆重,就好像娶媳妇一样喜气洋洋,太监们将其称为“骨肉还家”。
在太监死后,这“宝”就会随着太监一起被埋葬,表示虽然生前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但死后依然可以完整的入土,来世投胎也就能依然是个男人了。由此来看,阉割要经历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但从历朝历代来看,自愿入宫当太监的人都不在少数。
有些穷苦的人家,因为付不起那几两白银的手术费,就干脆自己拿刀进行自宫,这项手术风险极大,有着一锤子买卖的意思。如果运气好,阉割成功,又能得到那些后宫妃子的喜爱,那便算是赌赢了,不但能为自己赢得后半生的安稳,说不定有朝一日还能大权在握,呼风唤雨。
但也有些人在阉割之后,还是无法入宫,这些人大多便下场悲惨,失去了劳动能力,只能在街边乞讨为生,还要受尽别人的白眼。
在古代,阉割手术的死亡率是相当高的。明代天顺年间,镇守湖广贵州的太监阮让,一次精选了虏获的苗族幼童1565人,将他们阉割,准备送呈朝廷。结果,幼童疼死、病死者竟达329人。后来,阮让又买了一批幼童,前后共计阉割1894人,死亡率接近20%。如此集中而大量的死亡,显然同阉割手术失败或手术后的并发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