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文章主演的抗日剧《雪豹》曾格外引人注意,当初看这部剧的时候感觉非常精彩,如今这部剧被很多人吐槽,抛开演员的演技不谈,单纯的这部剧来说,其实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细节的!
用一个充满悲剧的角色,拷问这场战争的合理性!
周卫国与日本好友竹下俊惺惺相惜,因为各自国家发展而外出学习相识,后又因国家开战而割袍断义,这种前后对比呈现的不仅仅是家仇和国恨,更是侵略本身的不合理性,剧中竹下俊的好像一直是一种痛苦、反省与忏悔的形象,也很很多观众对这个角色极为不理解,至少他不像我们印象当中凶神恶煞的鬼子一样,但是这个角色充满了悲剧色彩,好似一开始就注定了日军的结局。
竹下俊就像一个思考者,他从一开始就怀疑这场战斗的合理性,于是经历了多年战争之后,竹下俊终于倒下了好友面前,也算是替国家赎罪,这种对日军的灵魂拷问,在很多电视剧中并没有出现过!
八路军特派员角色设定发生变化,其他剧中很少见到!
《雪豹》中最大胆和有特点的一段,应该是对特派员张仁杰的角色设定,此人是八路军特派员,在其他剧中必然是一副成熟稳重、明事理、知进退的优秀工作者,但是在《雪豹》中,张仁杰自持特殊身份,一再看轻周卫国的作战指挥能力,怀疑周卫国的忠心,在打仗中瞎干预和不懂装懂,导致了战士们白白丢了性命!
而且他心胸狭小,对周卫国心生嫉妒,他觉得作为一个政委,他的号召力没有周卫国大,对战友的怀疑仅凭武断的猜测,所幸在临死前幡然醒悟,向周卫国致歉,《雪豹》在叙述历史时“不虚美,不隐恶”,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很真实的角色,这也是其一大亮点!
主角断臂成为残疾,但身残志不残,继续领导战士们和鬼子抗争!
周卫国断臂可以说是《雪豹》独有的设计,以往很多影视剧中,主角都是顶端存在,特别是抗日神剧中,日常躲子弹,炮弹绕着走,偶尔被炸一下,那也绝对命大死不了,可《雪豹》中,周卫国不但身受重伤,反而不截肢会有性命危险,于是在周卫国断臂前后的剧情上,让很多观众流足了眼泪!
除此之外,《雪豹》里周卫国父亲周继先老先生在城墙上对他们说“倭寇驱尽日,我儿还家时”的时候,观众隔着屏幕感受到那种深深的家国之情,还是周卫国跑到山头大喊“萧雅”的时候,你能体会到痛失亲人的那种撕心裂肺之苦,可以说,《雪豹》虽然有缺点,但仍不失为一部大胆的、独特的、富有深度的抗战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