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国家生死,祸福不可避免。」西汉政治家和文学家、颍川(今河南宇宙)人。
他在担任内史,官御史大夫等职务时,铁骨铮铮,一身是胆,不畏权贵,全心全意辅佐汉景帝治理国家。“你安心做官吧,何必在太岁头上动土,引火烧身呢?”在老家的父亲坐卧不安,匆忙赶到长安来,劝他停止推行和实施《削藩令》。
晁错说:“我是为社稷安危着想呀!”
“这道理我懂。可是,那些人是不好惹的,弄不好,你会丢掉自己官位的。”
“我必须尽到一个臣子的职责。”
“你再固执己见,我就不活了!”父亲磨薄了嘴皮,甚至以死相逼,晁错也不为所动。他气得身子乱颤,悻悻地拂袖而去。回家后没多天,便服毒自尽。
景帝三年正月,吴王刘濞首先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向各诸侯国发出宣言书,以“清君侧”为名,攻击晁错“飞扬跋扈而不以诸侯人君之礼对待刘家骨肉”,并以此为借口起兵叛乱。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此刻的晁错,完全可以明哲保身,随波逐流的;但是,他全然不顾个人安危,继续向景帝提出了自己的治国建议。
首先,针对吴王起兵叛乱一事,晁错建议景帝亲征御外,自己留守京城管理内政。没想到却让丞相陶青、廷尉张欧等一大群官员找到了攻击口实,他们联名上书弹劾晁错“无臣子之礼,大逆不道”,诽谤其让陛下亲征的建议居心不善,要求将晁错腰斩,株连九族。
其次,晁错要求景帝追究袁盎知道刘濞阴谋叛乱而瞒报的“欺君之罪”。袁盎曾出任吴国相,接受过刘濞大量金银财宝的贿赂。他得知消息后,急忙贿赂皇太后的亲戚窦婴。窦婴又甜言蜜语,说服景帝派袁盎出使吴国落实情况。袁盎回来后说,吴王并没有反叛之心,只是因为晁错触犯了诸侯国的利益才如此。只要杀了晁错,恢复其被剥夺的封地,就开始罢兵。”糊涂的景帝本来惧怕吴楚七国的兵力,就偏听偏信,批准了颠倒黑白的奏章。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景帝杀了晁错,而吴王刘濞并没有罢兵。他悔恨错杀了忠臣良将,已经覆水难收。同年二月,景帝才在大将军周亚夫等各路军队配合下,一举平定了“吴楚七国之乱”。
应该说,晁错为国家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的忠心可鉴,千金难买,但如果能够讲究一下策略,想法保护好自己,岂不锦上添花?譬如他建议让景帝亲征和处罚袁盎时,能把利害关系再陈述清楚一点,或者把袁盎那错综复杂的背景因素考虑在内的话,那么就可以避免景帝对他的怀疑,而出现令人扼腕的悲哀结局了。遗憾的是,人生是没有如果的;假如有的话,那晁错便不是“晁错”,那汉景帝也不是“汉景帝”了, 而西汉的历史恐怕要改写了。
作者:曹世忠
作者简介:曹世忠,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天津文学》《微型小说选刊》《百花园》《河南日报》《郑州日报》《辽河》等报刊杂志。小小说集《神医王二佗》(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获郑州市“写郑州”优秀成果奖。文学评论《为主旋律的旗帜添彩》被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主管的《资源导刊》评为“好文章、好图片”国土文化类一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