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问答 正文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永不放弃自我成长!

时间:2024-04-18 11:40:48 作者:佚名

点击上方蓝色↑↑↑“主体媒体”即可免费订阅

▲《做作业的女孩》摄影| 杨杰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习惯,如何陪伴孩子成长,如何指导孩子做作业……我们看过很多类似的文章,但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学了这么多知识,为什么孩子的教育还没有进步吗? ?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疑问,我特别推荐你阅读这篇文章。 事实上,“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坚持不懈地培养自己,让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

【杨杰专栏】

父母永远不要放弃自我成长,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文字| 杨杰(教育专家,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和其光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让孩子信服》作者,目前全职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

01

为什么我们对教育如此焦虑?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和教育缺乏持久和深入的了解。 我突然意识到我必须尽快照顾我的孩子。 当我看到孩子有些不如意的时候,我开始担心孩子十年后的高考,十五年的婚姻,二十年后的事业……

而这种担心本身就会毁掉孩子的未来。

家长之所以担心,是因为他们对孩子的关注一直断断续续。 如果孩子有问题,他们就会多关注,如果没有明显的问题,他们就会少关注。 对子女教育缺乏宏观调控。 我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做得是否足够。 因此,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缺乏信心。 如果你不确定,你就会惊慌。

那么,为什么很多家长还不服气、不坚定呢?

很多家长在完成学业、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后,就放弃了自我探索,达到了肤浅的“完成度”。 生活遵循“最舒适的原则”。 看上去无忧无虑,轻松自在,生活稳定,令人羡慕。 其实,很多人生问题并没有完成,而是留在那里。

打个比方,这很像“增长悬崖”。 很多父母以为自己选择了一条容易的路,结果却被动地陷入了麻烦的泥潭。 最后,你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02

“四十而死,八十而葬”?

我有很多比我大十岁左右的朋友。 我们经常在一起聊天,谈论同龄人的状况。 研究发现,四十岁左右的人特别有可能朝两个方向发展,要么变得更富有、更有魅力;要么变得更富有、更有魅力;要么变得更富有、更有吸引力。 或者他们的视野变得越来越窄,与外界非常疏远。 一位犀利的女作家甚至用“四十而死,八十而葬”这句话来形容这种状态,读起来让人感到凄凉。

当然,选择最舒适的生活状态并没有错。 然而,生活中的问题并不会因为我们逃避它们而消失。

派克在他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

我们对现实的概念就像一张地图,我们用它不断地与地形和生活的地形妥协和协商。 如果地图准确,我们就可以确定我们的位置,知道我们想去哪里以及如何到达那里; 如果地图上满是洞,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有些人到了青春期后就放弃画地图了。 大多数人到了中年之后,他们相信自己的地图是完美的,他们的世界观没有缺陷。 尽管他们认为自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他们对新的信息和信息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而且显得疲惫不堪。 只有少数幸运者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拓展和更新对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的尽头。

我们的人生地图必须通过至少三组关系来定位,即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 如果我们不再想绘制“生命地图”,有很多方法可以逃避。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撤退,维持现状。

很多人不接受自己,常常否定自己、攻击自己。 然而,他们却放弃了内心的探索,选择了忍受和逃避。 当人际关系遇到障碍时,我们不去解决,而是简化人际关系,有的干脆只留下家庭关系。 在家人面前,即使你任性,也会被容忍。 世界观没有改变,对世界不再有好奇心。

很多妈妈都沉浸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尽量回避这三种关系。 帕克的另一句话简洁明了:回避问题、回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03

亲子关系不是完全平等的人际关系

如果说大多数情况我们都能逃避,那么孩子的到来,妈妈们就无处可逃了。 亲朋好友会包容我们,但孩子只是凭天性和直觉而活,亲子关系并不是完全平等的人与人关系。 我们的情感和成熟,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我们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都在这个小生命中清晰地体现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 他来到这个世界,就督促父母弥补之前忽略的功课,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

如果我们连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都处理不好,又怎么能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呢? 如果我们对世界不再好奇,如何才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呢?

一位妈妈感叹:现在才明白“孩子是天使”这句话。 如果我在养育他的过程中没有遇到困难,我就不会去探索或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和思维模式。 现在,我的生活开始开放,这就是孩子们给我带来的改变。

如果我们抵制成长,我们就会把成长的负担转嫁给我们的孩子。 如果我们不能接受自己,对自己不满意,我们就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 如果我们处理不好亲子关系,我们的脑海里就会有一个“理想孩子”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动去满足我们的期望。

于是,我们几乎和孩子绑定在一起,同进同退,同甘共苦。 当孩子受到老师的表扬时,日子就变得很快乐; 当孩子考试失败时,心情突然变得阴郁。 这样,孩子就会成为人生最大的“创可贴”。 一个孩子很难承担两个人的成长任务。 这样的状态必然会出现问题。

选择和孩子一起成长,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审视最基本的三种关系,面对生活的问题,寻求答案,完善自己。 过了18岁,我们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人了。在某些时候,我们只是个大孩子。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积累了很多隐性的伤口,还有很多成长任务没有完成。 与孩子相处时,这些问题又重新浮现出来,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线索。 当我们感到陷入困境并且无法做我们想做的事情时,我们不妨停下来看看是什么阻碍了我们。

04

孩子的教养取决于父母的能力

当我们停止逃避、勇敢地面对问题时,也意味着离开心理舒适区,进入一种不确定的状态。 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开在最坚硬的树枝上。 成长是破茧成蝶的过程。 成长意味着冒险,也伴随着痛苦。 这是我们回避增长的主要原因。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痛苦、困惑和焦虑,但只要我们不断思考,最终就会找到解决办法。 当面对困惑时,读书会打开一扇窗,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 幸运的是,现在通俗心理学的写作质量越来越好。 我们会发现,每个问题解决之后,我们的生活都会变得更加通透、更加顺利,不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每一个困境的背后都隐藏着生命的礼物。

我一直觉得教育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功的冰山一角。 有时候,孩子的教育不仅关乎孩子的基本功,也关乎父母的态度和人生感悟。 换句话说,父母一生都会参与教育。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母亲承担着更重的教育责任。 所以,我总是劝妈妈,人到了中年,路要越走越宽。 沉入尘埃,洗手煮汤,本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然而,只知道柴米油盐,会让你离孩子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持之以恒地修养自己。

最理想的状态——孩子理解,我们就理解; 孩子不懂,我们也懂。 至少,我们必须和孩子们有交集。 这个漫长的寻找过程,既是为了我自己,也是为了我的孩子。 孩子的起点是在父母的肩上。 这样,孩子们就永远不会有相同的起点。

因此,我尊敬那些勤奋好学、永不放弃自己成长的父母。

(本文摘自杨杰《让孩子心服口服》)

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paituo.cc/ask/1292527.html

  • 小编推荐